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鲁迅卖金牌

鲁迅先生生于一八八一年。他于一八九八年离开绍兴到南京去求学时,实在只有十七岁。他的母亲给他办了八元的川资。当时从绍兴到南京还没有通火车,要先乘民船到西兴,然后步行或者坐轿到钱塘江边,乘帆船渡过江,再从杭州的拱袁桥乘小轮船去南京。路上要经过好几天,就得花去不少钱,川资只有八元,连十元都凑不上,因为他的父亲已在久病之后去世,家中坠入了困顿。到了南京,用剩的钱当然不多了,困顿的家中也不会就有钱汇去。 许寿裳在《亡友鲁迅印象记·日常生活》上说:“他(鲁迅先生)在南京读书时,没有余钱制衣服,以致夹裤过冬,棉袍破旧得可怜,两肩部已经没有一点棉絮了。……他爱吃辣椒。我当初曾问他何时学会吃辣,他只答道在南京读书时,后来才告诉我:因为夹裤过冬,不得已吃辣椒以御寒气,渐渐成为嗜好,因而害及胃的健康,为毕生之累。他发胃痛的时候,我常见他把腹部顶住方桌的角上而把上身伏在桌上,这可想见他胃痛的厉害呀!” >当我读了这些话,立刻联想到鲁迅先生在《在酒楼上》所描写的一段:一斤绍酒。——菜?十个油豆腐,辣酱要多!……我略带些哀愁,然而很舒服的呷了一口酒。酒味很纯正;油豆腐也煮得十分好;可惜辣酱太淡薄,本来 S 城人是不懂得吃辣的。 >我们知道,鲁迅先生从一九一九年冬,迎接母亲到北京去住,同道离开绍兴以后,没有再到故乡去过。在《祝福》上,一开头就是“虽说故乡,然而已没有家”“所以只得暂寓在鲁四老爷的宅子里”。《祝福》内容的故事是要从“故乡”展开的。《在酒搂上》也是这样的:“觉得北方固不是我的旧乡,但南来又只能算是一个客子”。文艺作品,不是真人真事的记述。所谓真实性,只要所写的情形、细节是真的,“故事”不妨更动或者虚拟。上面所引的两个例子,不但无碍于文艺上的真实性,而且带点乡愁的抒情,反而显得格外真切的样子。 >“一斤绍酒”。这话也是活用的。以前在北京,绍兴老酒只叫做“绍兴”。如果真在绍兴,那末名称很多:元红、善酿、花雕、竹叶青、加饭,后来还有香雪。既然在绍兴,当然不会单用绍兴的绍字来名酒。显然,鲁迅先生这样写,是为了使《在酒楼上》不是只写给绍兴人看的。 >“辣酱要多!”“可惜辣酱太淡薄,本来 S 城人是不懂得吃辣的。”接连三句都表示了爱吃辣而成了一种嗜好,终于损害了胃而影响到了寿命。 >对于鲁迅先生的爱吃辣,我又记起来了一件事情。有一天,我到老虎尾巴去看他。他正在吃馄饨,是蒸的,没有卤,所以放在盘子里。不用调匙,也不用筷子;他吃鸡鸭或者猪脚之类喜欢用手抓,我是看惯了的。这时使我诧异的是,手抓馄饨,而且把那抓着的馄饨,先放到那盘旁摊在一张方纸上粉屑一般的东西上翻几翻,再揿一下,然后放进口里咀嚼。我本坐在西墙边的靠背椅上,向藤野先生那照相下面望去,误以为那粉屑般的东西是麻酥糖。我想蒸馄饨是放上了酱油的,“为什么还要和麻酥糖混在一起当作甜点心吃呢?”我不觉走了过去探视,闻到刺鼻的胡椒气味,几乎咳了起来。 >“大先生,”我耐不住问:“怎么你要用这样多的胡椒粉?” >“哈哈,没有辣酱就吃胡椒。可以吃!” >“可以吃”是他的习惯话,是“很好吃”的意思。 >“但你恐怕吃不来,所以不请你吃。哈!” >笑得很自然,也显得得意的样子。鲁迅先生是“细嚼黄连不皱眉”的。他的确是吃惯了辣的,由于经济困难,夹裤过冬,借以御寒开始,成了习惯,变为嗜好以后,好象也就成了一种提神的 ... 。 >鲁迅先生在南京求学时,因为经济困难,夹裤过冬,吃辣御寒,成了胃病以外,还有一个故事,我早知道,也是深深感动的,就是“卖金牌”的故事。他穷得连棉裤都买不起,南京严冬比绍兴冷得多,没有棉裤是很难过的。但他非常用功,成绩非常好,得到了金牌的奖章。奖章分三种,铜牌、银牌和金牌。全校学生多,奖章少。成绩好的,可用三块铜牌换得一块银牌;用三块银牌才可以换得一块金牌。一块金牌等于九块铜牌。鲁迅先生的成绩特别好,直接获得了金牌的奖章。听说这样获得金牌的,全校只有他一个人。这是多么难得的呀!可是鲁迅先生,并不把这金牌好好保存起来,而是把它卖掉了。他把金牌卖掉所得的钱并不去买棉裤穿,也不买件新棉袄来代替“两肩部已经没有一点棉絮了”的旧棉袄,而是买了一大批的书。余下的零钱是买了点心请同学们一道吃掉了。 >后来我在《且介亭杂文》中《关于太炎先生二三事》上读到鲁迅先生赞扬章太炎的话:“考其生平,以大勋章作扇坠,临总统府之门,大诟袁世凯的包藏祸心者,并世无第二人;七被迫捕,三入牢狱,而革命之志,始终不屈挠者,并世亦无第二人:这才是先哲的精神,后生的楷范。”扇坠是扇子的装饰品,平常以彩色的丝线打成什么结或几挂须做成,也有是挂一块汉玉之类的,总之是个玩弄的东西。大勋章是国家最高机关的奖章,本是最可宝贵的,章太炎把他的大勋章当作玩弄品,是轻视窃国大盗袁世凯的表示。所谓包藏祸心,是指袁世凯是妄想做皇帝的。鲁迅先生固然厌恶清 ... 的 ... 辱国,说那洋务派办的学堂乌烟瘴气,因此我怀疑,他的卖金牌,大概也是因为那金牌的来路不正,原是看不起清 ... 、洋务派的表示。我这样猜想,却没有明白的证据,老是这样暗自猜想就是了。 >最近得到俞芳老师著的《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读了其中《学习、荣誉和金牌》的一章,我明白了,我的猜想并不对。俞老师和鲁迅先生的母亲认识时还只有十一岁。鲁迅先生住在砖塔胡同六十一号时,她们经常在一起。从一九二三年八月起,《鲁迅日记》上有很多关于俞家三姊妹的记载。鲁迅先生住到阜内西三条以后,她们几乎是每星期日必到的常客。鲁迅先生南下到厦门以后,北京家里的杂务由我的四妹照料;到我的四妹南归,俞老师已在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就接替了我四妹的任务。鲁迅先生的母亲和她实在是无所不谈的。 >“你们的大先生在南京,”俞老师引用鲁迅先生母亲的话说:“读书刻苦努力,成绩很好,还得过金牌呢。” >“关于金牌的事,我曾问过他,我当时觉得卖掉了有点可惜。因为它是纪念品,拿回来给我们看看,大家高兴高兴,有多么好!但他——”鲁迅先生的意思是这样的:“金牌是可以用钱换的,要什么样子就可以买什么样子;再说金牌充其量只能表示当时的学习成绩,它不能证明我将来成绩的好与坏;况且金牌保存起来,它永远只是一块金牌,金牌再也变不出其它的东西来。弄得不好,反会使人增加虚荣心,滋长傲气,从此不再上进。而从书里,却可以得到知识。” >原来鲁迅先生的卖金牌,并非随随便便,只凭一时的意气,而是实事求是,经过仔细的考虑的。 >俞老师又引用鲁迅先生母亲的话:“你们大先生小时读书,常常受到寿先生的称赞,但他从来不把这些告诉家里大人的。有时我从别人那里知道,心里高兴,问他时,他若无其事地说:‘这有什么好说的,做学生,书总应该好好读的!’” >鲁迅先生不用把金牌卖掉所得买书的余钱买棉衣裤,而买得点心请同学们吃,我看也不是随随便便的。大概他平时常吃了同学们的点心,他无钱回请,记在心里,所以有了机会就大请其客了。在俞著《我记忆中的鲁迅先生》上有这样的记载:在砖塔胡同时,有人要求鲁迅先生请客,馄饨或者桂花元宵,每人一碗,他总是连俞家的女佣人也请她吃一碗的。在这册书上,俞老师不但记述着亲身经受的、鲁迅先生爱护儿童青年和用科学 ... 教育他们的动人事迹,尤其可贵的是又记述着由他母亲亲口说的他幼年时期刻苦努力学 ... 事情,富有教育的意义。这实在是一本难得的好书。 >一九八二年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鲁迅卖金牌的更多相关文章

  1. 许广平:鲁迅的伴侣,拒绝原配的合葬要求,而自己遗愿是不留骨灰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鲁迅11898年2月12日,出生于广东广州的一个书香门第。广州高第许氏,被称作为「”近代广州第一家族”。祖父许应骙,是慈禧太后的干儿子,曾任浙江巡抚,是清末股肱之臣。祖父到父亲时家道中落;母亲是商人的女儿,能作诗词。出生后的第三天,父亲在宴会上玩「”碰杯为婚”,酩酊大醉的父亲糊里糊涂地将许广平指给了一家姓马的劣绅。由于该户人

  2. 梅兰芳当年做过相公?银行董事和辫帅张勋都是靠山,鲁迅曾狠批过

    不仅如此,他还是一位极具爱国情操的大师,那是在日本鬼子占领了上海之后,梅兰芳闭门谢客不再登台演出。

  3. 深扒文豪们不为人知的搞笑历史,看完后让人笑喷

    但实际上这些文豪们都有着不为人知的另一面,当初我们在教科书上学习他们传承下来的知识时,根本没有想到他们还有这么有趣的一面,令人大跌眼镜。鲁迅先生这一生无疑是伟大的,他对我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4. 「 ”闰土”的真实结局:晚年被鲁迅解雇,57岁重病离世

    鲁迅是近代的大文豪,他从小就刻苦读书,在长大后学习医学治病救人,但国人的愚昧让他走上了从文之路,想用文章唤醒麻木的中国人,多年里他一直在坚持文学创作,这些作品也都有着对现实的反讽和批判,直到今天依旧有很深远的意义,闰土这个形象出现在故乡中,这是鲁迅根据自己的实际生活有感而发,在1919年他来到了绍兴老家,想要将母亲带到北平,一路上他看到了中国乡村的破败,百姓的日子潦倒,内心也是无限的悲痛,在老家他

  5. 你读的佛经很多?看看鲁迅,你就自愧不如了

    鲁迅,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为周树人,曾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6. 在宋代,海外诸国想来华朝贡,并不是随心所欲的

    宋代海外诸国欲来华朝贡并不是随心所欲,而是要首先得到宋朝的获准。宋代海外诸国获得入华朝贡机会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宋朝的招谕,一种是朝贡国的申请。

  7. 陈寅恪与鲁迅曾是同窗挚友,一方成民族魂后,为何他们再无往来

    陈寅恪,于1890年7月3日出生于湖南长沙,乃一代国学大师、百年清华四大哲人、前辈史学四大家,他被誉为百年难得一见的学术人才——精通历史学、古典文学研究、语言学及诗词。这位国学大师曾与另一位文学泰斗是同窗同学且住在同一个宿舍,此人就是鲁迅,但陈寅恪却从来都对此事只字不提,这是为何?

  8. 施蛰存为什么会惹上文坛宿主鲁迅?

    1933年10月,《大晚报》副刊的编辑崔万秋约施蛰存先生谈谈读书的事情,具体而言:一是眼下读什么书;二是介绍给青年的书。

  9. 战士、绅士和隐士|许纪霖《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出版

    "11月2日,著名历史学者、华东师范大学紫江特聘教授许纪霖携新作《安身立命:大时代中的知识人》来到南京先锋书店,作了题为"近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图景"的新书分享。△现场图01战士、绅士和隐士在繁杂的大时代中,不同个体的命运抉择,受到诸多复杂条件的影响,许纪霖以鲁迅、胡适、林语堂为例,从他们的人生经历与决断,透视大时代下知识分子的人生选择。

  10. 鲁迅的学生,在世时对老师毕恭毕敬,鲁迅尸骨未寒便公开诋毁

    苏雪林是鲁迅的学生,可鲁迅一去世,苏雪林的态度便从毕恭毕敬,转变成恶语相报,并公开诋毁鲁迅是:「”一个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人格卑污又无比小人。”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苏雪林对老师都这般的冷漠无情,更何况是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情况下结婚的夫君张宝龄。只是,随着年龄的增加,苏雪林越来越内疚,她后悔自己没有好好照顾张宝龄,后悔没有去挽救这场婚姻。一、新时代下的女性苏雪林出生在一个旧式家庭。她

随机推荐

  1. 梦见车间梦到车间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车间好不好

    做梦梦见车间好不好?梦见车间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车间的详细解说吧。梦见公厕梦到公厕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公厕好不好梦见工厂中只有建筑物,而里面没有机械设备的梦,是警告会发生火灾。梦见工厂车间里有许多人,一片生动活泼的气息,表示周围的人将对您甚具好感。反之,自工厂大门走出来的梦,表示将遭失业、降级、破产的预兆。

  2. 从奴仆到大将军,没有卫青,汉朝要击败匈奴至少要延误几十年

    但是,一些名将的出现能将这个战争的时间缩短,这其中最为出名的就是卫青,这个从奴仆变成的大将军,假如没有他,汉朝要击败匈奴至少要延误几十年。元朔五年,卫青再度出征,击溃匈奴右贤王,汉武帝封卫青为大将军,卫青也成为汉朝武将的第一人,其他将军都要受其节制。在危急情况下,卫青用武钢车防御,以弱胜强击败匈奴,从而奠定了汉匈决战的全胜。所以说,汉匈之战,要是没有卫青,说不定汉朝的胜利要延误几十年也未可知。

  3. 梦见天象是什么意思有什么预兆

    请看下面由,从现代周公解梦,原版周公解梦,心理学解梦,占卜式解梦等多个角度对梦见天象是什么预兆进行详细解说吧。梦见天象是什么意思梦见天象,预示着你的生活会不幸福,是不祥之兆。梦见天象的周公解梦签抽签前时要专心一致,秉除杂念,先双手合手默念:“周公周公,指点迷津。”

  4. 有容人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

    一般人对于小人欺侮自己的情形,一定要暴露出来,好让大家斥责他,只有韩忠献公不这么做。(评)《尚书》说:“必定要有容纳的雅量,道德才会广大;一定要能忍辱,事情才能办得好!”)如果遇到一点点不如意,便立刻勃然大怒;遇到一件不称心的事情,立即气愤感慨,这表示没有涵养的力量,同时也是福气浅薄的人。

  5. 吃狗肉者供状

    视狗为亲生骨肉的人一多,吃狗就为文明人所不齿了。发达国家和地区普遍爱狗,吃狗肉比晃着叉子吃牛排的不道德之处就是:那些正经人不识稼穑,用不着和牛成为朋友,而坊间的道德经常是根据他们的饮食起居而定的。《淮南子·修务训》讲了一个先秦的段子,一个楚国人恶作剧,请邻居吃猴子肉,骗他说是狗肉羹,邻居立刻恶心呕吐。从前肉食少,孟子说70岁以上的老者可以吃狗肉,狗还可作祭拜天地祖宗的供品。

  6. 【蟆蝈】的意思是什么?【蟆蝈】是什么意思?

    的意思是:★「蟆蝈」在《汉语大词典》第12097页第8卷941蟆蝈máguō方言。《新华文摘》1982年第2期:「我看把她放了吧,反正一只蟆蝈也没多大用处。」蟆蝈的拼音máguō蟆蝈是什么意思★「蟆蝈」在《汉语大词典》第12097页第8卷941蟆蝈máguō方言。

  7. 古希腊神话传说:德墨忒耳的简介 德墨忒耳的传说

    德墨忒尔有个名叫珀尔塞福涅的女儿,是德墨忒尔的掌上明珠。自此以后,德墨忒尔离开凡间的这三个月大地就不再产出,世间呈现一片荒芜之景,于是德墨忒尔下到冥界的这段时间便被称为冬季。迈达亚便想索要德墨忒尔手中的点金杖,但是身为大地和丰收女神,德墨忒尔手中的点金杖是不能赠予他人的,因此德墨忒尔施法让迈达亚拥有了点石成金的本事。

  8. 父亲买了一只猫王

    父亲买了一只猫王>那年我正好10岁。父亲一改平常少言寡语之态,一面吆喝,一面卖菜收钱。目睹父亲买卖,真是一种艺术享受。我从人间的缝隙看到一中年农民在卖一只猫,又从人们的谈吐中了解到卖者坚持20元不掉价。这是一只万里挑一的好猫。父亲挤在人群中,开如是站着,后来蹲在地上,两眼一直不离这猫,只字不吐。我等得心烦肚饿,父亲却没事一样仍旧蹲着。最后只剩下父亲和一老伯。

  9. 程玉菁:談王(瑤卿)派《玉堂春》的表演特點

    程玉菁程玉菁(1906-1995),原名程伯俊,安徽合肥人,京劇表演藝術家、戲曲教育家、中國戲曲學院退休教師、王瑤卿學術研究會會長。自幼學戲,攻老生,師從林樹森,後改旦角。十七歲以程玉美藝名搭班上海共舞臺,1925年19歲的程玉美在上海拜師王瑤卿之後,隨師歸京在“古瑁軒”中開始了學藝生活。並由李釋勘起名爲玉菁(菁的上部爲梅蘭芳的芳草,下部爲瑤青之青),成爲玉字輩之一傳人。京劇《玉堂春》是一出百聽不

  10. 历史上唯一的男皇后,虽无其名但坐其位

    陈文帝死后,他的儿子继承了王位,因为当时韩子高涉政较深,受到新任皇帝的嫉妒,被设计陷害,最后含冤而死,享年30岁。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