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突厥历史_突厥帝国的历史?

突厥的历史

  古代突厥是中亚北亚游牧民族。突厥的源流并未有定论,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应该带有塞种及匈奴的血统。《北史》记载“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又曰突厥之先,出于索国,在匈奴之北。”在南北朝由叶尼塞河南迁高昌的北山(今新疆博格达山),又迁至阿尔泰山,后又前往中亚。现代土耳其人,认为自己是突厥的直系后裔。按照《北史》的说法突厥是来自咸海一带的戴尖帽的塞种人。

  突厥最先是生活在咸海西边的塞种,后东走至叶尼塞河南方,阿尔泰山,七河流域,伊犁河流域,巴尔喀什湖一带,受当地的铁勒诸部落同化,6世纪初年突厥部落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5世纪中归附于柔然,为其炼铁奴。徙于金山南麓(今阿尔泰山), 因金山形似战盔“兜鍪”,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6世纪时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遣使向西魏献方物。546年合并铁勒部5万馀落(户), 势力逐渐强盛。552年又大败柔然,以漠北为中心在鄂尔浑河流域建立突厥奴隶制政权。最盛时疆域东至辽海(辽河上游), 西濒西海(今咸海), 北至北海(今贝加尔湖), 南临阿姆河南。“可汗”为最高首领,突厥标志和意义其子弟称“特勤”,将领称“设”。分辖地为“突利”(东部)、“达头”(西部)。 可汗廷帐在东、西两部之间鄂尔浑河上游一带。汗国官制有28级。税法规定对普通牧民、黑民(战争中归附者)“征发兵马、科税杂畜”。历法以动物纪年。5世纪始创制突厥文,亦名鄂尔浑-叶尼塞文,是古代北方民族[2]最古老的文字。1889年在鄂尔浑河发现《阙特勤碑》和《毗伽可汗碑》后,始为世人所知。据《新唐书》、《旧唐书》的《突厥传》,前一碑文的汉文为唐玄宗撰。突厥在隋唐时期与中原汉族政治经济联系密切。582年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其中东突厥可汗汗室为原统一突厥可汗正支嫡系之后,故东突厥仍经常被直呼为“突厥”。638、659年,东西突厥先后统一于唐。680年,南迁的东突厥之后北返复国,建立后突厥汗国,745年亡于回纥。突厥各部乃大多附于回纥,一部西迁中亚,另部南下附唐。

  1.3 现代突厥

  现代意义上的突厥,没有一个唯一的概念,现代突厥不是一个民族,而是指很多民族的总称,他们都是古代突厥七国突厥人的后裔,突厥血统的继承者,最主要的突厥后裔民族是土耳其人, ... 尔族,土库曼人、撒拉尔人,哈萨克人,柯尔克孜人,鞑靼人(新疆及周边地区的塔塔尔族),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吉尔吉斯人等。

  土耳其,哈萨克斯坦,阿塞拜疆,乌兹别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北塞浦路斯,土库曼斯坦。此外在俄罗斯远东,伊朗,东欧各地和中国新疆,青海也有突厥成分(撒拉尔,哈萨克,吉尔吉斯,塔塔尔,乌兹别克等族)。2009年,突厥议会建立。

  世界上突厥语系国家的合作非常紧密,彼此视为兄弟民族,各民族之间语言近似,有些甚至可以直接互相交流。国际舞台上,这些国家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以土耳其和哈萨克斯坦为首。

  2 发展历史

  2.1 源流

  突厥大致可以确定他们应该带有匈奴的血统。在南北朝至唐朝时住在现今中国西北地方。土耳其人,认为是突厥后裔,他们认为突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48年立国的北匈奴。西元6世纪突厥部落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归附于柔然。西魏时首领土门击败铁勒,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攻灭东突厥,唐高宗显庆四年(658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但是在武后(武则天)时期,再度建立后东突厥帝国。约在7世纪末8世纪初,最后亡于回纥。

  2.2 兴起

  柔然多次被北魏太武帝领兵击败,尤其是在公元429年,很多敕勒高车等各部落纷纷脱离柔然统治,投向北南北朝时期的突厥魏一方,人数达30万余众。而随着柔然军事上的惨痛失利,其他尚未投靠北魏的草原部落都开始不断进行逃亡和反抗。(参考百科:北魏破柔然之战)从五世纪后叶起,柔然被奴役的部落不断进行逃亡和反抗,敕勒各部最为激烈。突厥人也逐步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

  公元546年(南北朝后期,北方的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和合并了高车各部五万余落,开始发展壮大起来。552年突厥打败柔然,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势力迅速扩展至整个蒙古高原。这时华北北齐与北周政权并立,双方均慑于新兴突厥汗国强大的军事实力,也互相为了消灭对方,均采取向突厥纳贡、和亲的政策,以换取突厥帝国的支持,至少是中立。而突厥则借机以和平或战争手段,获得大量经济利益。

  581年杨坚代周,建立隋朝。突厥趁隋朝立足未稳,从甘肃一带向隋朝发起大举进攻,隋文帝不得不发兵抵御,并修筑长城。

  隋灭陈完成南北统一后,与突厥的力量对比发生根本改变。隋利用军事与政治手段开始反击突厥势力。同隋朝时的东突厥和西突厥时,突厥汗国已经分裂为东西两部分,各自内部斗争激化,隋的反击取得了相当成果。599年(隋开皇十九年十月),隋文帝封突厥突利可汗为启民可汗,显著标志了隋强突弱的形势。

  但隋朝二世而亡,这一局面没有维持多久。隋末群雄并起,其中多数都曾经依附过突厥。一时形势诚如《通典》卷197所谓“及隋末离乱,中国人归之者甚众,又更强盛,势凌中夏,迎萧皇后,置于定襄。薛举、窦建德、王世充、刘武周、梁师都、李轨、高开道之徒,虽僭称尊号,俱北面称臣,受其可汗之号。……控弦百万,戎狄之盛,近代未有也。”

  李渊在晋阳初起时,也曾经迫于形势,结好突厥。李树桐在《唐书考辨》中综合分析了古代史料,证明李渊、 ... 、唐朝都没有称臣于突厥,证明了是许敬宗伪造了李渊称臣突厥的说法,又被部分书收录了。李渊称臣突厥的说法是来源于许敬宗的伪造。

  李渊与突厥用“敌国礼”,没有称臣。《资治通鉴》:“先是,上与突厥书用敌国礼”。《大唐创业起居注》记载见李渊时,突厥柱国康鞘利等人“愈加敬畏,不失蕃臣之礼”。突厥多次毁盟南下,后来唐军打败突厥。

  这时的突厥仍像北朝时代一样,试图对中原各势力恩威并施,抑强扶弱,不时直接出手,借以保持、提高自己的优势地位。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不久重新统一全国。突厥统治者明白中原只要有一方坐大,就不可能像以往那样,从群雄割据中获利了,因此将主要对手确定为唐,试图扶植其他势力与唐相抗。失败之后,便趁此时唐朝国力还不十分强大,连年进扰内地,掠夺人口和财富。东突厥颉利可汗曾亲率大军15万入攻并州,掳男女5000余口;又曾率骑兵10余万大掠朔州、进袭太原;更于公元626年唐太宗 ... 刚刚即位之时率兵20万直逼唐都长安城外渭水便桥之北,距长安城仅40里,京师震动。唐太宗被迫设疑兵之计,亲率臣下及将士隔渭水与颉利对话。颉利既见唐军军容威严,又见太宗许以金帛财物、与之结盟,乃领兵而退。(“渭水之盟”)

  贞观三年(629年)秋,唐太宗命李靖率李世绩、柴绍、薛万彻,统兵10万,分道出击突厥。李靖出奇制胜,在定襄大败突厥,颉利逃窜,李在白道截击,降其部众五万余人。两将又督兵疾进,大破敌军,颉利西逃吐谷浑,途中被俘。时值当年三月,东突厥灭亡。慑于大唐天威,“西北诸蕃,咸请上(太宗)尊号为天可汗”。唐军打败东突厥,生擒颉利可汗。《资治通鉴》:“……靖斩首万馀级,俘男女十馀万……颉利帅万馀人欲度碛,李世勣军于碛口,颉利至,不得度,其大酋长皆帅众降,世勣虏五万馀口而还……”突厥臣服于唐朝,突厥碑文记载突厥“贵族子弟,陷为唐奴,其清白女子,降作奴婢……遂服从唐皇,臣事之者五十年……皆为唐皇出力也。”

  2.3 复兴

  自公元630年(贞观四年)突厥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亡国以后,在差不多半个世纪的时期内,唐朝统治下唐朝时经常南下的突厥骑兵的东突厥各部基本上稳定。但由于朝廷 ... 调他们东征西讨,渐渐引起突厥群众不满,特别是一些民族上层人物滋生了复国思想。

  679年(调露元年)冬十月,单于大都护府下属突厥酋长阿史德温傅、奉职率所辖二部反唐,立阿史那泥熟匐为可汗。二十四州突厥酋长响应他们,部众共达数十万人。

  第二年(永隆元年)春三月,唐定襄道行军大总管裴行俭大破突厥军于黑山(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北),擒酋长奉职。泥熟匐可汗为其部下所 ... 。突厥叛军余众退守狼山(今内蒙古自治区杭锦后旗西北)。

  温傅部又从夏州(治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迎颉利可汗族侄伏念,北渡黄河,立为可汗。

  681年(开耀元年),伏念与温傅连兵进攻原州(治所在今宁夏 ... 自治区固原县)、庆州(治所在今甘肃省庆阳县)。这年秋季,伏念在唐军兵临帐前的形势逼迫下,逮捕温傅,向裴行俭投降。裴行俭答应保伏念不死,但回京后裴炎妒忌裴行俭功大,唆使唐高宗 ... 死伏念。裴行俭慨叹朝廷 ... 死降者,以后不会再有人投降,从此称病,闭门不出。唐高宗对降者不予宽容,反加 ... 害,为突厥上层人物的再次叛唐,埋下祸根。

  682年(永淳元年),颉利可汗族人阿史那骨咄陆又叛。他的祖父本是唐朝单于都护府云中都督舍利元英属部的酋长,世袭吐屯之职。伏念死后,他率17人出走,逐渐聚众至700人,并占领黑沙城(今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北)。他通过招集伏念亡散残部的办法,使部众增至5000人,并抄掠九姓铁勒大批羊马,从而势力逐渐强盛,自立为颉跌利施可汗。他任命其弟默啜为 ... (即设,官名),咄悉匐为叶护。从此开始了后突厥时期。

  其时,单于都护府检校降户部落(官名)阿史德元珍因犯法被长史王本立囚禁。当骨咄禄入侵时,元珍请求由他去劝谕突厥诸部撤退,以赎自己的罪过。当他到达敌营后即向对方投降。骨咄禄任命他为阿波达干,统率全部兵马。于是骨咄禄、元珍寇并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及单于都护府(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和林格尔县西北)北境, ... 岚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岚县北岚城)刺史王德茂。后被唐将薛仁贵击溃。

  683年(弘道元年)春二月,后突厥先后寇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县)、妫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鹿西南);三月,围单于都护府, ... 司马张行师;夏五月寇蔚州(治所在今山西省灵丘县), ... 刺史李思俭;684年(光宅元年)秋七月寇朔州(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县)。

  由于后突厥频繁入侵,这年九月唐朝任命左武卫大将军程务挺为单于道安抚大使,以防御突厥侵扰。但同年冬十二月,程务挺因代被囚待斩的内史裴炎申辩,违反武则天的旨意,竟蒙冤被 ... 。后突厥统治者得此消息后,因大敌已亡,特设宴欢庆,但又为程务挺立祠,每次出兵前都前往祭祷。

  685年(垂拱元年)春夏间,后突厥寇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第二年春二月寇昌平(治所在今北京市昌平县西南),被唐左鹰扬大将军黑齿常之击退;同年八月又攻朔州,黑齿常之等在黄花堆(今山西省山阴县黄花梁)大破其军;冬十月,右监门卫中郎将爨宝璧贪功冒进,孤军深入碛北追击后突厥,全军覆没。武则天大怒,称骨咄禄为“不卒禄”。

  骨咄禄自立为可汗后,东征西讨,频繁出击。据突厥文《阙特勤碑》记载,他先后进攻过唐朝北部、九姓铁勒、三十姓鞑靼、契丹、奚等,共出征47次,其中亲自参加战斗20次,奠定了后突厥汗国的基业。693年(长寿二年)冬十一月,骨咄禄病卒。其子年幼。其弟默啜自立为可汗。

  2.4 后突厥

  默啜成为后突厥可汗之初,曾于693年(长寿二年)腊月进攻灵州, ... 掠当地官吏和人民。在这以后,他为了巩固其篡夺的汗位,改变策略,讨好中原王朝以取得支持。

  695年(天册万岁元年)冬十月,默啜遣使请降。这时早已称为周朝皇帝的武则天非常高兴,册授他为左卫大将军、归国公。

  第二年夏五月,营州(治所在今辽宁省朝阳市)契丹松漠都督李尽忠等反叛。是年九月,默啜请求当武则天突厥人的儿子,并为他的女儿向皇室求婚,又要求归还河西的突厥降户,声称他愿意率领部众“为国讨契丹”。武则天晋封他为迁善可汗。冬十月,契丹李尽忠死,孙万荣继领其众。默啜乘机突袭松漠都督府(治所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巴林右旗南),俘虏了李、孙二人的家属,契丹部众溃败。武则天进一步册立默啜为颉跌利施大单于、立功报国可汗。

  697年(万岁通天二年)春三月,默啜向唐朝求丰、胜、灵、夏、朔、代六州突厥降户及单于都护府之地,以及谷种、缯帛、农器、铁等物。武则天听了廷臣不同意见的争论以后,最后还是将六州降户数千帐(户)送交默啜,并给他谷种4万斛、杂彩5万段、农具3千件、铁4万斤。后突厥得到这一大批人力和物资以后,国力大为增强。

  是年夏,契丹孙万荣将老弱妇女以及器仗资财留在新筑的城中,自己领精兵进攻幽州。默啜得知此消息后,发兵夺取契丹新城,俘虏了全部人口,掠夺了所有物资。当时孙万荣正与唐军对峙,契丹兵将闻家属被突厥抢走,军心大乱。唐将杨玄基与奚族的军队趁机前后夹击,孙万荣兵败被家奴 ... 死。其残余部众和奚、霫两族降于后突厥。

  698年(圣历元年)夏六月,武则天命内侄孙淮阳王武延秀前往后突厥,准备娶默啜女为妃。八月,武延秀到达后突厥南廷(都城)黑沙城。默啜却说:“我欲以女嫁李氏,安用武氏儿邪!此岂天子之子乎!”他不但不允婚,反而将武延秀拘留,并扬言要用武力帮助李氏恢复唐朝。接着,他发兵袭击静难军(治所在今陕西省彬县)、平狄军(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县东北马邑)、清夷军(治所在今河北省怀来县),又进攻妫州(治所在今河北省涿鹿县西南)、檀州(治所在今北京市密云县),陷定州(治所在今河北省定县)、赵州(治所在今河北省赵县)。武则天起先任命其内侄武重规等领兵45万反击默啜,但毫无成效。这时武则天看到人民仍心向李唐皇室,不得已立其子庐陵王李显为皇太子。又任命李显为河北道元帅,讨伐突厥。在这以前唐朝招募兵士一个多月没有招满1千人,当人们得知太子李显担任元帅后,不久就招满了5万人。但实际上领兵出征的是副元帅狄仁杰。默啜得知唐朝大军将出发,即将从赵州、定州掠夺的男女八九万人全部 ... 死,从五回道(在今河北省易县西)撤退,一路上掠夺、残 ... 百姓,抢劫财富、牲畜,不计其数。武则天手下的一些大将,虽拥有重兵却不敢逼近默啜。只有狄仁杰领兵10万追击,但未能追上。

  默啜回到漠北后拥兵40万,占地万里,西北诸民族都归附于他。因此,他很轻视中原王朝。

  699年(圣历二年),默啜任命其弟咄悉匐为左厢察,骨咄禄之子默矩为右厢察,各领兵2万多人;又任命自己的儿子匐俱为小可汗,地位在左、右两察之上,统辖处木昆等十姓部落,领兵4万多人,称拓西可汗。

  默啜恃强一再侵扰中原北边。

  700年(久视元年)冬十二月,掠夺陇右诸监马1万多匹。702年(长安二年)春,夺走盐州(治所在今陕西省定边县)、夏州(治所在今陕西省靖边县东北白城子)羊马10万,三月破石岭关(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关城),围并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太原市西南),秋七月侵代州(治所在今山西省代县),九月攻忻州(治所在今山西省忻县),一路 ... 掠。

  在这以后,默啜采取时和时战的策略,唐与突厥双方关系时好时坏。

  703年(长安三年)夏六月,默啜派其臣莫贺达干向武则天提出,嫁其女给皇太子之子为妻。接着又派大臣移力贪汗入朝,献马千匹及方物,以谢许婚之意。武则天在宿羽亭设盛宴款待来使,并赐予重赏。704年(长安四年)秋八月,由于双方已建立“和亲”关系,默啜放还被扣留了6年的淮阳王武延秀。

  唐中宗李显即位第二年,即706年(神龙二年)冬十二月,默啜又进攻灵州鸣沙县(治所在今宁夏 ... 自治区青铜峡西南丰安县故城)。唐灵武军大总管沙吒忠义战败,死6000多人。后突厥继进原州(治所在今宁夏固原县)、会州(治所在今甘肃省靖远县)等地,夺走陇右牧马万余匹。唐中宗取消与后突厥联姻的计划,悬赏“能斩获默啜者封国王,授诸卫大将军”。默啜 ... 唐行人(使者)假鸿胪臧思言。

  707年(景龙元年)冬十月,唐朝任命左屯卫大将军张仁愿(亶)为朔方道大总管,击败来犯的后突厥军。

  过去,朔方军与突厥以黄河为界。张仁愿趁默啜西征突骑施之机,乘虚而入,夺取漠南,在黄河北筑三座受降城。中受降城在今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西,东受降城在今内蒙古托克托西南,西受降城在今内蒙古乌拉特中后旗西南。三城首尾相应,截断了后突厥南侵之路。又在牛头朝那山(今内蒙古固阳县东)北设置烽候1800所。从此,后突厥不能越山南下放牧,朔方不再遭其寇掠。唐朝因此减少镇兵数万人。

  711年(景云二年)春正月,默啜遣使请和,唐睿宗李旦同意。三月,唐以宋王成器之女为金山公主,许嫁默啜。冬十月,唐御史中丞和逢尧出使后突厥,劝说默啜穿戴唐朝服饰。于是默啜“幞头,衣紫衫,南向再拜,称臣”;并派遣其子杨我支特勤及该国宰相等随和逢尧朝觐唐睿宗。唐帝授予杨我支右骁卫员外大将军官衔。712年(先天元年)夏六月,唐左羽林大将军孙佺等在袭击奚与契丹时,被奚族大首领李大酺俘虏。李将他们送交默啜。默啜 ... 之。唐玄宗李隆基即位后,废除与默啜的婚约。

  默啜既无法南侵,改向西域扩张。714年(开元二年)春二月,他派遣其子同俄特勤和妹夫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等进攻北庭都护府,被都护郭虔瓘打败。同俄被擒 ... 。后突厥曾表示愿意付出军中全部衣资器仗赎取同俄,及知其已被 ... ,三军痛哭而撤退。闰二月,火拔颉利发石阿失毕因失去同俄特勤,不敢回去,与其妻投唐,被封为燕山郡王,授左卫员外大将军。

  默啜势力日衰,欲依靠唐朝的威望,以号令北方其它各民族。714年夏四月,他又向唐皇室遣使求婚,并自称“干和永清太驸马”。

  默啜年老以后,更加昏庸暴虐,属部纷纷离散。

  714年秋九月,葛逻禄等部首领至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县)降唐。十月,原西突厥十姓部落胡禄屋等部至北庭都护府归降。降唐的十姓部落前后共1万多帐(户)。715年(开元三年)春二月,默啜之婿“高丽莫离支高文简,与跌都督思太,吐谷浑大酋慕容道奴,郁射施大酋鹘屈颉斤、苾悉颉力,高丽大酋高拱毅”等率领1万余帐,脱离后突厥,至唐朝边境归附,被安置在黄河南面原先降唐突厥居住过的地区。高文简被封为辽西郡王,其余首领封郡公。同年秋,默啜进攻九姓铁勒。九姓首领思结都督磨散等降唐。

  716年(开元四年)夏六月,默啜北征九姓铁勒拔曳固(拔野古)部,在独乐水(今蒙古国土拉河)大破该部。默啜恃胜轻归,毫无防备,途遇拔曳固溃散的战士颉质略突然从柳林中跃出,将他 ... 死。当时唐朝大武军子将郝灵荃出使在突厥,颉质略便和他一起将默啜的首级送至唐都城。九姓铁勒中的拔曳固、回纥、同罗、霫、仆固五部一起归附唐朝,被安置在大武军(治所在今山西省朔县东北马邑)北。

  默啜的儿子小可汗继位,但被前可汗骨咄禄之子阙特勤 ... 死。默啜的诸子和亲信全部被 ... 。阙特勤拥立其兄左贤王默棘连为后突厥君主,是为毗伽可汗。毗伽任命阙特勤为左贤王,掌管全部兵马。

  毗伽可汗初立时,许多属部已经离散,留下的也不稳定,形势很困难。他任用其岳父暾欲谷为谋主。暾欲谷是后突厥旧臣,虽已七十多岁,但老谋深算,本民族人很信服他。他对毗伽可汗起了很好的辅佐作用。河曲的突厥降户跌思泰、阿悉烂等听到毗伽可汗即位的消息,纷纷返回后突厥。毗伽既得思泰等来归,力量壮大,准备南侵唐朝。暾欲谷认为:“唐主英武,民和年丰,未有间隙,不可动也。我众新集,力尚疲羸,且当息养数年,始可观变而举。”毗伽又想筑城,并立佛寺道观。暾欲谷告诉他:突厥人口只及唐朝人口的百分之一,所以能与唐为敌,正在于游牧生活没有固定的居住地点,又从事射猎,人人习武,力量强的时候进兵抄掠,弱则窜伏山林,唐朝的军队虽然多,也奈何我们不得。如果筑城居住,一旦失利,必遭围歼。释、道两教劝导人们仁慈柔弱,不是用武争胜之道,不可推崇。暾欲谷准确地分析客观形势,根据本民族的特点制定自己的战略战术,深得毗伽可汗赞许。

  720年(开元八年),唐朔方大总管王晙奏请从西面调动拔悉密部,东面调动奚、契丹两族兵,于秋季同至稽落水掩袭毗伽可汗牙帐。毗伽闻讯大惧。暾欲谷认为不必害怕:拔悉密在西域北庭(今新疆 ... 尔自治区吉木萨尔县北破城子),与突厥东面的奚、契丹相隔非常遥远,双方无法配合。由于唐朝将领之间的内部不和,王晙自己也不敢出兵。等拔悉密孤军深入时,可以很容易地打败他们。后来事情的发展不出暾欲谷所料,拔悉密军被他追至北庭击溃。冬十一月,暾欲谷回军经赤亭(今新疆鄯善县东北七克腾),掠夺凉州(治所在今甘肃省武威县)的羊群和马群,并击败唐河西节度使杨敬述的军队。毗伽可汗因此声威大振。

  第二年(721年)春二月,毗伽可汗遣使求和,“请父事天子”。又连年遣使向唐贡献方物,求婚。725年(开元十三年)夏四月,毗伽派大臣阿史德颉利发向唐朝进贡。颉利发扈从唐玄宗东巡封禅泰山。冬十二月,颉利发辞归,唐玄宗厚加赏赐,但终究没有允许与后突厥联姻。

  在这以后,毗伽可汗每年都派大臣至唐朝觐。727年(开元十五年)秋,吐蕃写信给毗伽,约他一起侵扰唐边境,毗伽不但予以拒绝,并且将吐蕃的来信送交唐朝。唐玄宗很赞许毗伽的诚意,在紫宸殿设宴款待送信来的后突厥大臣梅录啜。又允许在朔方军西受降城设立互市,每年以缣帛数十万匹与后突厥交换军马,以壮大骑兵队伍,并改良马种。从此中原的马匹更加强壮。

  731年(开元十九年)春三月,后突厥左贤王阙特勤死。唐朝派金吾将军张去逸等送唐玄宗玺诏前往吊奠。并为他立祠庙,刻石为像。唐朝派去6名绘画高手,在庙的四壁精心绘制阙特勤临阵作战的壁画。这在突厥国中是从未有过的绘画艺术作品。最有历史价值的是,732年(开元二十年)立的《故阙特勤之碑》,其汉文碑铭由唐玄宗“御制御书”。碑上还刻有古突厥文字的铭文。这大理石碑分为大小2块,至今仍矗立在蒙古鄂尔浑河流域和硕柴达木地方,是研究突厥史的重要材料。

  734年(开元二十二年),后突厥大臣梅录啜下毒谋 ... 毗伽可汗。毗伽在毒药发作但尚未身死时,发兵 ... 死梅录啜及其族党。毗伽死后,唐玄宗派宗正卿李佺前往吊奠,并为立庙和碑,命史官起居舍人李融撰写碑文。此大理石碑立于735年,也刻有汉文与古突厥文两种铭文,和《故阙特勤之碑》树立在同一地方。

  毗伽可汗死后,国人立其子为伊然可汗。伊然可汗曾由唐朝册封。但不久他就病死。其弟继立为苾伽骨咄禄可汗,唐朝派遣右金吾卫将军李质册封他为登利可汗。登利年幼,其母婆匐参予政事,国人不服。登利的堂叔分掌兵马,在东者称左 ... ,在西者称右 ... 。

  741年(开元二十九年),登利忌左右两 ... 权势过大,与母亲合谋,诱右 ... 至可汗牙帐,将他 ... 死,夺其军 众突厥面孔集(6张)队。左 ... 判阙特勤害怕被 ... ,先发制人,攻 ... 登利可汗,立毗伽可汗之子为可汗。新可汗很快被骨咄叶护 ... 死,另立其弟为可汗。接着骨咄叶护又 ... 掉这可汗,自立为可汗。

  后突厥内乱频繁,唐玄宗命左羽林将军孙老奴招抚回纥、葛逻禄、拔悉密等九姓铁勒部落。

  742年(天宝元年)秋八月,拔悉密、回纥、葛逻禄三部联合攻 ... 骨咄叶护,推举拔悉密酋长为颉跌伊施可汗,回纥和葛逻禄的首领分别担任左、右叶护。后突厥另立判阙特勤之子为乌苏米施可汗,并以其子葛腊哆为西 ... 。唐玄宗遣使劝说乌苏米施可汗内附,他不听劝告。朔方节度使王忠嗣列重兵于碛口,进行威胁。乌苏米施害怕,口头上表示愿降,但实际上进行拖延,并不前来。王忠嗣动员拔悉密、回纥、葛逻禄进攻后突厥。乌苏米施逃走。王忠嗣出兵,取突厥右厢。后突厥西叶护阿布思、西 ... 葛腊哆、默啜之孙勃德支、伊然可汗小妻余塞匐、毗伽可汗女大洛公主、登利可汗女余烛公主等率领部众千余帐,先后降唐。九月,唐玄宗登花萼楼欢宴来归的后突厥诸首领,并分发给他们很多赏赐。

  744年(天室三载)秋八月,拔悉密攻 ... 乌苏米施可汗。后突厥残部立其弟鹘陇匐白眉特勤继位,是为白眉可汗。后突厥大乱。唐玄宗命朔方节度使王忠嗣乘其乱出击,破后突厥左厢阿波达干等11部。回纥和葛逻禄一起攻 ... 拔悉密颉跌伊施可汗。回纥首领骨力裴罗南下占领突厥故地,745年(天宝四载)正月,骨力裴罗击 ... 后突厥白眉可汗,送其首级至唐京。后突厥毗伽可汗妻骨咄禄婆匐可敦率众归唐。唐玄宗封她为宾国夫人,每年供给她“粉直”20万。

  至此,存在了半个多世纪的后突厥,在唐朝和九姓铁勒回纥等部的联合攻击下,国亡。从此以后,突厥在中国北方退出历史舞台,继之而起的是回纥。

突厥帝国的历史?面积?

  《辞海》中这样描述突厥“中国古族名。广义包括突厥、铁勒各部落,狭义专指突厥。公元六世纪时,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一带。首领姓阿史那。金山形似古代战盔,俗称‘突厥’,因以名其部落。初属柔然,为锻工。公元546年,首领土门击败铁勒,收其众五万余落。公元552年破柔然,建政权于鄂尔浑河流域。疆域最广时,东至辽海,西达西海,南到阿姆河,北过贝加尔湖。有文字、官制、刑法、税法等。北朝的统治者与之通婚。隋开皇二年(公元582年)分裂为东突厥和西突厥。”

  突厥是铁勒的一支。铁勒即战国秦汉时期的丁零、魏晋南北朝时的敕勒(高车)。

  突厥起源地在叶尼塞河上游,以狼为图腾的一个部落,据《周书.突厥传》中记载,传说突厥人的祖先与狼结合后,生下十男,十男长大后,各娶妻生子,各自为一姓,阿史那就是其中之一。后来迁移到高昌(今新疆吐鲁番)的北山(今博格多山)。公元五世纪中叶,突厥人成为柔然的种族奴隶,被迫迁居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为柔然奴隶主锻铁,被称之为“锻奴”。从五世纪后叶起,柔然被奴役的部落不断进行逃亡和反抗,敕勒各部最为激烈。突厥人也逐步摆脱了被奴役的地位。

  公元546年,突厥首领阿史那土门率领部众,打败和合并了铁勒各部五万余落,开始发展壮大起来。他们一方面与柔然断绝关系,另一方面,向西魏求婚。公元551年,西魏把长乐公主嫁给土门首领。公元552年,土门发兵大败柔然。土门遂以漠北为中心,建立起突厥政权–突厥汗国。此后不久,土门弟点密,统领大军十万人,攻占了西域各地,自立为可汗,建汗庭于鹰娑川(今新疆车县西北的小裕勒都斯河)。后又在今中亚楚河西岸设立夏都。在突厥西部形成一个半独立的势力。

  公元553年,土门死,土门弟木杆可汗即位。突厥灭柔然,东走契丹及奚,北并契骨,势力日渐强盛。突厥政权辖境辽阔,东自辽水,西至里海,南达阿姆河,北抵贝加尔湖。汗庭设在于都斤山(今鄂尔浑河上游杭爱山之北山)。

  公元583年,突厥正式分为东西二部。东突厥于585年接受隋朝统辖,部分突厥人南迁到漠南一带。隋末唐初,东突厥又逐渐强大起来,对中原王朝统辖地区发动过多次进攻。公元628年,原役属于突厥的薛延陀在漠北建立政权而独立。630年东突厥被唐朝灭亡。归附的东突厥人由唐朝统一管辖,将东突厥原统治地区漠南分为六个州,分别由突厥贵族任都督。

  西突厥政权在唐初比较强大,中央亚细亚一带及西域地区都受他的控制。后西突厥分裂为二,力量削弱。唐朝在对西突厥斗争中,占领了天山北麓各地及焉耆、龟兹。公元651年,西突厥贵族阿史那贺鲁叛唐。唐朝屡次发兵平叛。于657年消灭了西突厥。唐朝先后在西域设置了龟兹、焉耆、于阗、疏勒四个军事据点和昆陵、蒙池两个都护府。这样唐朝的管辖权延伸到中亚巴尔喀什湖以西的地区。

  公元682年,漠南一带的东突厥,以咕咄禄为首叛唐。建立后突厥政权。后突厥经常发兵侵扰唐朝的北部地区,把唐朝的人、畜、子女大量掠去作为奴隶。唐朝多次对后突厥的发兵。在后突厥奴隶政权统治下,各被统治阶级不断发生叛变。如葛罗禄部于714年附唐;拨野古、回纥、同罗、仆固、霫五部于716年附唐。后突厥统治阶级在统治末期,相互斗争激烈。回纥、葛罗禄等部乘机独立。公元745年,回纥首领率领部众,消灭后突厥政权。突厥各部大多数归附回纥政权,一部分西迁到中亚;一部分南迁,归属唐朝。

突厥是怎么起源的??

1.现代突厥

突厥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现在全球约有1.3亿操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这些人的分布在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的新疆,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突厥的英文单词即为Turkey,与土耳其相同,现代一般认为土耳其人为突厥人的后裔。

2.突厥源流

突厥的源流并未有定论,大致可以确定的是,他们应该带有匈奴的血统。在南北朝至唐朝时住在现今中国西北地方。现代土耳其人,认为自己是突厥的直系后裔,他们认为突厥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元48年立国的北匈奴。西元6世纪突厥部落游牧于金山(今阿尔泰山),初归附于柔然。西魏时首领土门击败铁勒,破柔然,建立政权,东至大兴安岭,西抵西海(咸海),北越贝加尔湖,南接阿姆河南,建立了官制,有立法,有文字。隋初分裂为东西两部,唐太宗贞观四年(630年)攻灭东突厥,唐高宗显庆四年(658年)唐又灭西突厥,余部西迁中亚。但是在武后(武则天)时期,再度建立后东突厥帝国。约在7世纪末8世纪初,最后亡于回纥。

3.民族发展

燕赵地域处于北方,辽阔广大,燕山南北,长城内外,自远古以来就是北方民族与中原民族交错杂居的地带,各族人民之间的往来,通过各种渠道,在这里汇聚,因此,北方各游牧民族与中原华夏汉族之间两种相互区别而又相互依赖的历史文化,在这里融合。从历史的发展顺序看,先秦时期的戎狄,秦汉时期的匈奴、东胡、乌桓、鲜卑,魏晋北朝时期的柔然、敕勒,隋唐时期的突厥、回纥、奚,五代十国、宋辽金时期的契丹、沙陀、女真,元明清时期的蒙、满等族,都在北方这块土地上,有过形成、发展、壮大和相互融合的历史。”五胡”、辽金在这里有过割据称王的历史,元明清朝则在燕赵的腹地北京建立国都,形成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统治着全中国。因此,燕赵地域民族文化的融合浑成,不能不带有在这种自然地理和历史背景条件下所形成的双重蕴含,即:平原文化与草原文化;农耕文化与畜牧文化;华夏文化与胡族文化;中原文化与北方文化。这是地域民族融合,互吸优长,共同发展的结果,从而使燕赵文化的地域性、民族性和处于全国中心地位的京都文化的皇家气派相互结合,相互影响,不仅显示出燕赵区域民族融合的特征,而且表明了其在中华文明历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以及所作出的独 ... 献。

4.与 ... 教渊源

南宋灭亡后,中国在元朝统治下统一了,各民族间的关系也有了新的发展变化,东北的女真人、契丹人,漠北的蒙古人,西北的 ... 尔人,西南的藏、彝、白、僮(壮)、苗、瑶等各族人民,都处在这个统一政权范围内。最高统治阶级所属的蒙古族,过去只局限于在大漠南北游牧生存,同中原来往不多,现在则通过驻防、分封、屯田、从政等关系,大量迁居内地,吸收汉族文化。原来的契丹人、女真人,由于辽金两朝的会聚融合,多数都已汉化,元朝也称他们为 ... 。这时还产生了一个新的民族–回 ... 。他们原是居于中亚和西亚信奉 ... 教的突厥人、部分 ... 尔、波斯和 ... 人,自唐代以来就有东迁者,蒙古西征后,中西交通大开,加之元朝和中亚、西亚政治经济关系的密切,他们就大批来到中国内地,在和汉族人的多种交往中,他们仍保有信奉 ... 教的风俗习惯,从而形成了一个不同于汉族和其他族的新民族–回 ... 。回 ... 在燕赵地域也多有分布。

... 教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唐朝初年传入中国,辽时传入燕赵。据史籍记载,辽耶速鲁丁奉敕建造北京牛街礼拜寺,为 ... 教传入燕赵之始。元代,成吉思汗对投靠他的外族人及其宗教实行宽容政策,一些信奉 ... 教的中亚突厥人、波斯人、 ... 人开始和蒙古人接触,当时的官文书中称他们为” ... 人”。1219年蒙古军3次西征后, ... 大批进入中原,有许多被编入”探马赤军”。蒙古统一战争结束后,忽必烈下令各地探马赤军”随地入社,与编民等”,大批信仰 ... 教的 ... 在燕赵定居下来,他们保留了自己的宗教信仰,在燕京、和林、定州、易县建立了一些 ... 寺。易县城内礼拜寺内一幢碑,称其寺建于元朝。定州市礼拜寺内一幢碑,建于元至正八年(1348年),碑文中对 ... 人数、建礼拜寺及对 ... 教的教理、教义和一些制度都作了记述,成为燕赵 ... 教传播情况的最早记录。《秋涧先生大全集》卷八八《为在大都 ... 户不纳差税事状》云:”今体察到本路(中都路) ... 入户,自壬子年元籍,并中统四年续抄,计二千五百九十三户。”反映了 ... 教在北京的流传情况。《元史•赡思传》称,赡思家居真定(今河北正定),赡思是元代政治家, ... 学者,他在正定的定居,为 ... 教在燕赵的传播做出了贡献。

5.语言

突厥人主要讲突厥语。突厥语属阿尔泰语系,跟蒙古语是兄弟语言。

当年的突厥民族现在哪里?

突厥民族的后裔主要分布在阿塞拜疆、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克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的新疆与青海循化、甘肃、蒙古、克里米亚与以色列到俄罗斯及巴尔干,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如今的“突厥”并不是一个单一民族,而是语言属于突厥语族的各个民族的统称,大多是历史上受突厥人统治或者突厥化的其他民族,以及古代突厥人的后裔,主要民族有:

土克曼人、鞑靼人(塔塔尔人)、 ... 尔人、雅库特人、哈萨克人、吉尔吉斯人(柯尔克孜人)、撒拉尔人(撒拉人)、阿塞拜疆人、乌兹别克人、巴什基尔人、楚瓦什人、图瓦人、阿尔泰人等。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745年,唐朝与回鹘攻灭后突厥汗国,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鹘,或者融入唐朝。

唐朝灭西突厥以后,原西突厥汗国所属突骑施、乌古斯、葛逻禄、钦察、卡拉吉、样磨、处月等部落也活跃于中亚地区。突骑施在防止 ... 帝国在中亚的扩张起了重大作用,葛逻禄则在唐末以后的中亚历史中扮演重要角色,与回鹘建立喀拉汗王朝。

扩展资料:

5世纪中叶以后,在准噶尔盆地东部出现了一个以阿史那氏为核心的铁勒部落,被称为“突厥”。公元552年阿史那氏建立了囊括整个蒙古草原和准噶尔盆地的突厥汗国,回纥和其他铁勒部落成为它的属部。

突厥贵族对广大铁勒部落残酷的统治激起了各铁勒部落的反抗。在反抗突厥汗国的斗争中,回纥部周围聚集了越来越多的铁勒部落,力量逐渐强大,与突厥贵族相抗衡。744年,以骨力裴罗为领袖的回纥联盟在唐朝大军的配合下,推翻了突厥汗国,并建立起漠北回纥汗国。

回纥人使用突厥卢尼文,有些回纥人懂汉文,有的还能用汉文写诗。和蒙古草原上的其他游牧民族一样,回纥人信仰萨满教,8世纪初摩尼教传入蒙古草原,公元762年,牟羽可汗立摩尼教为国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突厥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网—回纥与突厥

历史上的突厥是现在的哪里

古代突厥为现在的蒙古国领土全部和哈萨克斯坦,俄罗斯大片领土

突厥分布地区为蒙古高原、中亚中部草原地区

突厥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和西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突厥源流说法诸多,莫能统一。公元540年,突厥这个词始见于中国史册。550年,突厥破铁勒。公元552年,突厥部落建立汗国,次年灭柔然,次年统一铁勒以及整个漠北地区,逐渐统一大兴安岭到咸海之间的土地。583年,东西突厥以阿尔泰山为界分立。唐初,东西突厥灭亡于唐,高宗末东突厥复国。743年, ... 尔人起兵反抗突厥,于745年灭突厥,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 ... 尔人,或者南下中原,受到唐朝招抚。

突厥人和契丹人有什么不一样啊?

一、种族不同

1、突厥人:是历史上活跃于蒙古高原和中亚地区的民族集团统称,也是中国西北与北方草原地区继匈奴、鲜卑、柔然以来又一个重要的游牧民族。

2、契丹人:契丹族为中国古代游牧民族,发源于中国东北地区,采取半农半牧生活。早期分契丹八部,唐初形成了统一的大贺氏联盟。

二、时间不同

1、突厥人:745年,唐朝与回鹘攻灭后突厥汗国,东突厥诸部或者在战争中消亡,或者融入回鹘,或者融入唐朝。

2、契丹人:“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齐天保五年(554年)成书的《魏书》。而 ... 记契丹事,以《资治通鉴》为最早,东晋义熙元年(406年)初,“燕王熙袭契丹”。

三、地域分布不同

突厥分布在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的新疆,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契丹人份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

突厥是中亚民族的主要成份之一。现在全球约有1.3亿操突厥语族语言的人,他们大多自称是突厥人或者突厥人的后裔。这些人的分布在土耳其、阿塞拜疆、塞浦路斯、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以及中国的新疆,遍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契丹族源于东胡后裔鲜卑的柔然部。它以原意为镔铁的“契丹”一词作为民族称号,来象征契丹人顽强的意志和坚不可摧的民族精神。历史文献最早记载契丹族开始于公元389年,柔然部战败于鲜卑拓跋氏的北魏。其中北柔然退到外兴安岭一带,成为蒙古人的祖先室韦。而南柔然避居今内蒙古的西喇木伦河以南、老哈河以北地区,以聚族分部的组织形式过着游牧和渔猎的氏族社会生活。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突厥

百度百科-契丹族

匈奴,突厥,柔然有历史渊源关系吗

华夏族与匈奴族同源,约公元前16世纪夏朝灭亡后,夏后履癸的一支后裔逃到北方,在吞并其他部族之后成为匈奴族。

突厥比较复杂,《周书》认为,突厥本是匈奴的一支。《隋书》认为突厥起源于汉地平凉。《酉阳杂殂》认为突厥起源于海东阿史德窟。唐朝史学家李延寿编著的《北史》突厥者,其先居西海之右,独为部落,盖匈奴之别种也。最后一个说法,也出于《周书》认为突厥起源于匈奴以北的漠北索国。

我个人倾向于认为是匈奴的一个分支。

关于柔然人的来源,由于史籍记载歧异、简略,有东胡、鲜卑、匈奴、塞外杂胡诸说。我个人以为,东胡之裔、鲜卑一支、匈奴别种之说,皆有一定的合理因素。

这么说来,以上各种北方蛮夷,多少都是华夏族的分支。我们一直在玩自己人打自己人的游戏,还 ... 了个天昏地暗。不知道咱华夏祖上的先人怎么看,不肖子孙?

突厥人的起源及发展脉络?

“突厥”一词,根据17世纪成书的《突厥语辞典》,意为“最成熟的兴旺之时”。突厥人属于中亚民族,其语言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文字为西方的阿拉米字母拼写。突厥人创造文字,开北方民族之先河,遗字散见于阴山和乌兰察布草原的岩画和蒙古国的碑刻上。 突厥人原为柔然人的锻奴,有发达的冶铁技术,但以游牧经济为主。552年突厥打败柔然,建立起幅员广阔的突厥汗国,势力迅速扩展至蒙古高原。其文化及风俗习惯,如制造高轮木车、东向拜日、崇拜萨满巫师等,对契丹、蒙古多有影响。突厥人的后裔汪古部在阴山以北游牧,因支持成吉思汗建国有战功,被蒙古人视为“安答(伙伴)”,与成吉思汗家族保持世世通婚的密切关系。突厥汗国后分东、西突厥和后突厥,立国近200年(552年—745年)。突厥人以狼为图腾,旗帜上绘制金狼头。可汗征发兵马时,刻木为信,并附上一枚金箭,用蜡封印,以为信符。各部接到信符,立即应征作战,战马的装备、给养皆由牧民自备。 突厥人善战,以战死沙场为荣。实行火葬,死者集尸于帐内,子孙及亲属们 ... 羊马祭奠,并走马绕帐7周,其中一人至帐门前用刀割破自己的脸,血泪交流,连续7次。随后,择日取死者平生所乘之马和经常服用之物,与尸体一同焚化,收其骨灰。春、夏死者,待秋时葬;秋、冬死者,待春季葬。埋葬之日,各地亲友前来会祭,仍举行设祭走马和割面仪式。葬毕,于墓前立石树标,依生平 ... 人之数立石, ... 一人,立一石,并以供祭的羊、马头挂于石标上,石上刻有死者相貌及生前所经过的战争场面。在内蒙古北部草原上,常见此类石人墓。有单石圈、双石圈以及多石圈等,石圈中间竖立一石人。石人有的刻得很简单,用一天然石条刻出眉、眼、鼻、嘴,稍加工以显出头部。有的石人一手握剑,一手端一杯。这样的石人墓在中国新疆以及今蒙古国境内、俄罗斯西伯利亚均有发现。 732年,突厥毗伽可汗为纪念其亡弟阙特勤的功勋而立阙特勤碑。毗伽可汗碑则立于735年。二碑分别记述后突厥汗国的建立者阿史那骨吐禄的长子毗伽可汗和次子阙特勤的生平事迹和功绩。二碑俱在今蒙古国后杭盖省和硕柴达木,彼此相距约1公里,为大理石制成。阙特勤碑正文60行,毗伽可汗碑正文80行,分汉文和突厥文两部分。阙特勤碑的汉文碑文为唐玄宗亲书,而毗伽可汗的汉文碑文则是唐史官李融书写的,突厥文部分则由两人的外甥也里特勤撰写。两碑是研究突厥历史和文字(文学)及其与唐朝关系的珍贵实物资料。 突厥汗国与隋唐间时有战争,但主要以臣属、姻亲关系为主,如隋代曾两次以公主下嫁突厥可汗,突厥亦多次降附中原王朝。突厥人亦通过唐朝在内蒙古草原的大单于都护府及东、中、西3座受降城,进入中原营商,更有突厥人在唐朝中任官。 盛极一时的突厥汗国,由于对外战争屡遭失败,加之内部分裂,以及单一游牧经济的脆弱性,终于由分裂而衰亡。公元745年,务厥汗国被回纥人所灭。

历史上是否有一个突厥时代

突厥是古代活跃在北方草原的一个强盛民族,从大兴安岭到黑海的辽阔草原到处活跃着他们的身影。现在中亚、西亚带斯坦的国家基本上都是他们的后裔。一直以来,人们对突厥的印象非常模糊,认为突厥就是我国北方的一个游牧民族,甚至一些专家还整出了突厥族的概念。事实上,突厥并非我国独有,历史上也没有突厥族,只有突厥人。突厥并非一个特定的民族,而是操突厥语的部落联合体,有点有点像斯拉夫人,有一个统称,但是内部千差万别。

突厥人的族源很难考证,一直以来众说纷纭。不过可以考证的是,大约5世纪突厥人臣服于当时的草原霸主柔然人,被迁到了金山(今阿尔泰山)南麓为柔然人炼铁,人数只有几千人,属于黄白混血民族。公元6世纪,突厥人日益强盛,吞并了周围的铁勒部落,实力日益强盛。552年突厥大败柔然和厌哒,建立起强盛的突厥汗国,疆域东至辽河、西至咸海,所有汗国属民都被称为突厥人。

隋末唐初突厥人盛极一时,连唐朝都一度臣服于突厥人。但此时的突厥人尽管强大但仍然比较松散,具有浓浓的部落联盟特征,内部各部族发展状况不一,肤色人种也不同。

唐朝初年,新兴的大唐帝国国力日盛,开始大规模反击已经分裂的突厥人,在大唐的不断打击下突厥汗国彻底分崩离析,分裂成突骑施、乌古斯、葛逻禄、钦察、汪古、克列、乃蛮等部落,突厥人实力一落千丈。

12-13世纪,蒙古人崛起,征服了突厥人,突厥人成为蒙古对外扩张的主力。随着蒙古的对外扩张,蒙古大军扩散到了西亚、东欧、南亚等亚欧各地,并最终确立了在当地的统治地位,成为新的征服者。他们建立了奥斯曼帝国、莫卧儿帝国等多个强盛的帝国,直到现在那一堆叫“斯坦”的国家都以突厥人后裔自居。确切的说突厥是一个文化或政治概念,而并非单一的民族概念,那些专家弄出的突厥族,突厥人都笑了。

突厥族的历史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突厥历史_突厥帝国的历史?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梦见康熙皇帝

    周公解梦梦见康熙皇帝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康熙皇帝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2. 朱元璋画像的脸型为什么这么奇怪,是真长这样还是被人丑化

    朱元璋的样貌一直是比较受人关注的,主要有两种说法。一是他长得十分臭猫,鞋拔子脸型,面露凶光,而且脸上还麻子密集,另一种说法则是他长得十分端正,面相沉稳,给人威严的感觉。那么这两种说法究竟哪种更加准确呢?在史书中有着关于他相貌的记载,比如《太祖实录》和《明史》等书都夸他相貌英武。不过前一本书是在朱允炆时期撰写的,上面对于外貌就是夸他魁梧,主要还是在描写他的气质。

  3. 谁说正宫娘娘不吃香?这几位都是最受宠皇后

    北齐文宣帝皇后:李祖娥《北齐书·文宣李后传》描绘李祖娥是「”容德甚美”。清代鹅湖逸士的《老狐谈历代丽人记》中说「”高后李祖娥以秀慧而绝艳”,将李祖娥与西施、昭君、张嫣、张宝珠并称为中国历史上真正的「”五大美女”。鹅湖逸士认为李祖娥是「”不幸生于季世,又嫁高氏无礼之家,迭遭污辱,几至玉碎花残。”而后世却因此几乎忘记她的艳丽,其实李祖娥是「”秋波善睐,神光动人”,属于「”亘古所无,所谓横绝千古之丽也”

  4. 隋朝并非二世而亡,陏共有八位皇帝,有一位活得时间比 ... 长

    众所周知,秦朝和隋朝是历史上短命的大一统朝代,秦朝历秦始皇、秦二世,隋朝历隋文帝、隋炀帝,都只延续了两位君主,称之为「”二世而亡”。但是如果严格来说,秦朝和隋朝都不算是二世而亡,因为秦朝还有秦三世子婴,但子婴不称帝而称王,最后也是惨死项羽手中。至于隋朝,今天小编给读者们介绍「”隋三世”,从知名度上,隋三世没有秦三世高,但秦三世已经降为王,隋三世还是如假包换的皇帝,他就是隋恭帝杨侑。公元605年(大

  5. 真实「 ”余则成”:牛兰夫妇潜入上海,被捕后命运如何?

    作者:常辰哲声明:兵说原创,抄袭必究这对红色间谍,堪称现实版的「”余则成”夫妇。虽然看上去,这只是战争年代一个普通的间谍故事,因为在当时西方巡捕房和蒋氏大肆抓捕的背景下,无数革命者被捕遇害,他们的事情看上去似乎很普通。但是这起「”间谍案”,却几乎改变了历史走向。故事的开头很简单,也很偶然。1931年6月,新加坡,英国警察抓到了一个共产国际的联络员,约瑟夫。这个约瑟夫,是向马来西亚的同志转移经费的。

  6. 清朝有一位官员,只因为太清廉节俭,被贬谪回老家,后郁郁而终

    南朝齐丹徒县令沈赞之不愿意跟周围的同僚吃吃喝喝,因为总要花钱。他不愿意花公款,而自己的工资又经不起应酬往来,就干脆不跟人来往,也不请客送礼,公务之暇,就当宅男。这种人在官员队伍里太碍眼,也碍事儿。终于有一回,被人找了个茬儿,构陷入狱。

  7. 唐朝中期发生的一场藩镇叛乱,比「 ”安史之乱”更加严重

    唐朝中期曾爆发过一场险些导致大唐亡国的叛乱事件,那就是历史上赫赫有名的「”安史之乱”。不过,就在「”安史之乱”结束二十年后,另一场后果更严重的叛乱事件又险些终结了唐王朝的统治,历史上将这次叛乱称为「”奉天之难”。公元779年,唐代宗李豫驾崩,时年37岁的皇太子李适继承皇位,是为唐德宗。唐德宗出生于公元742年(唐玄宗天宝元年),当时唐朝正处于鼎盛阶段,可后来的「”安史之乱”却彻底改变了唐朝的命运。

  8. 宋朝偷偷地「 ”使坏”,使契丹和西夏打起来,这就是「 ”以夷制夷”

    以夷制夷,利用强者和强者之间的矛盾,使其相互冲突,削弱其力量。用敌人来制服敌人,以期望坐享其成的思想。宋仁宗时期,在外交上就成功运用过这一策略,使得辽夏开战,两败俱伤。不过,这一切还得先从西夏建国说起。

  9. 此地是中国最早失去四百多年后又回归祖国的地方,历经曲折

    明朝最早来自欧洲的入侵者是葡萄牙。十五世纪未,葡萄牙殖民者经好望角到达印度西海岸,进而向东亚扩张。明代时借用...人对欧洲人的称谓,称他们为佛朗机国。

  10. 梁山一百零八好汉,谁可称为真正的英雄?不多,只有三位

    《水浒传》中的梁山一百零八好汉,一直以来都是被正面歌颂的对象,他们锄强扶弱,扶危济困,替天行道,谱写了一曲壮丽的好汉之歌。孙二娘暗害过路头陀只能算好汉,而称不上英雄的,最典型的例子莫过于武松。武松血洗都监府如果连武松这样的好汉都无法入选英雄之列,那梁山好汉中又有谁可称得上真正的英雄呢?真正的英雄,一定能够忍辱负重。林冲被发配沧州之际,林娘子前来送行,夫妻两人感情深厚,难分难舍。

随机推荐

  1. 溥天率土的意思是什么?

    【拼音】pǔtiānlǜtǔ【解释】指整个天下、四海之内。【出处】语出《诗·小雅·北山》:“溥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例子】使千万斯年,溥天率土,紬绎之而无穷,禀承之而难尽也。清·黄六鸿《福惠全书·教养上谕》【相关】百度“溥天率土”

  2. 国庆节搞笑短信

    国庆中秋,双喜临门!国庆节约会暗号:身穿《黄金甲》,手持《魔比斯环》,在《夜宴》上大喊三声我是《x战警》!国庆佳节到,俺把祝福报!国庆节到了,我衷心祝愿我心中的你心情愉快,开心的时刻永远都在。

  3. 手相看你适合离家外出发展吗?

    人各有适性,哪些手相的人能在外地闯出一片天?我们来从手相切入,看看外出打拼还是留守家乡哪个选择适合你?不喜欢死守在一个地方,又求新求变的你,与家人的缘分较薄,是适合外出闯江湖、白手起家的类型。女孩子中以长女拥有这种手相较多,智慧线和生命线开端距离愈大,愈是精力过人,缺点是距离过大,也易流于过度自负,尤其分开达1cm以上时,反而有喜欢强出头,遇事妄动,与人相处不能和群等负面意义,宜自我斟酌与调整。

  4. 梦见古迹 梦见古迹什么意思

    梦见古迹是什么意思?梦见古迹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古迹的详细解说吧。古迹都是“离开”的征兆,因为古迹象征著历史,梦中古迹里的人和事物的关系要成为历史。古迹如果沉入地底或者发生坍塌表示离开以后某种联系会断裂,被遗忘。梦见鞋店买鞋梦见鞋店买鞋什么意思梦见别人带着自己参观古迹,表示高兴的事会接连不断。·梦见观望大型古迹,所计划的事将能顺利进行。

  5. 梵施国王舍弃口粮

    但当时有一婆罗门却被漏算掉,于是国王就将自己口粮匀出一口分与他,如此一来,梵施王也与普通民众相同,每天只食用一口粮食以维持生计。帝释天了知此事后深感怀疑,为观察国王行为真伪,便以婆罗门形象来此国土。正当梵施王将欲午餐时,婆罗门便向其讨要所余之一口粮食。梵施王毫不吝惜,他宁可舍弃生命,也要将自己口粮布施与婆罗门。

  6. 梦见女儿落水

    周公解梦梦见女儿落水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女儿落水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7. 祝福语_2019年公司对员工的激励祝福语

    新年佳节来临之际,我代表全体员工,祝您身体健康,阖家幸福,前程似锦,大展宏图!2019年公司对员工的激励祝福语21.新的一年要到来,努力奋斗创未来。2019年公司对员工的激励祝福语31.寒风刺骨雪花飘,一年年末又来到。在这新年佳节之际,愿漫天的爆竹声,化作潇潇春雨,助您播下美好未来的良种!愿公司新年快乐!

  8. 沙发土豆科学家们,准备好了:2月份来Netflix

    女演员朱迪·福斯特在华纳兄弟的电影《接触》中出演,这是Netflix在2017年2月的新作。2月28日新片即将上映威尔士演员安迪·惠特菲尔德因在Starz电视连续剧《斯巴达克斯:血与沙》中饰演斯巴达克斯而闻名,2010年被诊断为非霍奇金淋巴瘤。一部与惠特菲尔德和他的妻子密切合作...的纪录片提供了他们日常生活的亲密写照,因为他们面临着他晚期疾病带来的挑战。

  9. 梦见偷摘花生_周公解梦梦到偷摘花生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偷摘花生好不好

    梦见偷摘花生是什么意思梦见偷摘花生意味着,对别人的看法带有偏见!历史新知关于"偷摘花生"的数理吉凶宜忌分析:梦见偷花生是什么意思梦见偷李子_周公解梦梦到偷李子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偷李子好不好梦见偷花生的吉凶:由努力至成功,向上发展,诸志易成,百事安泰,身心健康,得享长寿富荣,但因火力过大,提防火灾或烫伤之险,若无凶数,则可免忧虑。

  10. 明成祖朱棣建大报恩寺塔的七大谜团

    明成祖朱棣画像南京大报恩寺塔朱棣与大报恩寺塔的事情被重提,是因为南京重建大报恩寺塔。而大报恩寺塔和上篇所聊的朱棣生母之谜一样,也很有故事。近二十年来,南京一直计划恢复这个标志性建筑,重建大报恩寺塔。实际上早在1928年,民国专家即为重建大报恩寺塔作了准备,中央大学建筑系教授刘敦桢当年到琉璃窑址进行调查。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