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居士是什么?居士简介 「居士」一词,为佛、道二教对于在家信徒的称呼。早在《礼记》中已有「居士锦带」这一词,意思即为道、为艺的处士,有隐士的意涵,是以在过去历史上可以看到一些文人雅士,以居士来自称,如唐代白居易(公元722年-公元846年)自称「香山居士」,宋代的苏东坡...
居士是什么?居士简介
「居士」一词,为佛、道二教对于在家信徒的称呼。早在《礼记》中已有「居士锦带」这一词,意思即为道、为艺的处士,有隐士的意涵,是以在过去历史上可以看到一些文人雅士,以居士来自称,如唐代白居易(公元722年-公元846年)自称「香山居士」,宋代的苏东坡(公元1037年-公元1101年)自号「东坡居士」。
佛教对于在家信徒称为居士之由来,应该是出自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汉译经典的使用,如西晋时期的僧人法炬(生卒年不详)所翻译的《法句譬喻经》中即有「居士种」一词,表明是在家信众且属富人的身分阶级,并称其女性眷属为「居士妇」;后至东晋时期的鸠摩罗什(334-413,另一说为350-409 )所翻译的《维摩诘所说经》中,主要人物维摩诘(生卒年不详,约莫与释迦牟尼为同时代)共有四个尊称:〈方便品〉称为长者,〈文殊问疾品〉称为上人与大士,〈菩萨品〉等则称为居士。根据鸠摩罗什的解释,维摩诘是东方阿閦佛国的一生补处菩萨,他示现在家相化度众生,因此以居士称在家的佛教徒,亦含有尊为菩萨的意味在内。现今台湾的佛教界常以居士须受「三皈」(皈依佛、法、僧)、「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来做为入信要求。
道教采用正式使用「居士」一词,则见于民国五十五年「中华民国道教会」的成立,当时即设立有「居士会」,为针对有道教信仰之信徒所成立的处所,并发布有《道教居士教徒之礼节》手册,教导道教信徒相关道教礼仪及知识。而现今台湾社会中,则是多以「居士」称呼佛教的在家信徒。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