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试论壮族的“ 峒”(1)

黄家信(南京大学历史系,江苏南京210093)  [摘要]在历史上,壮族的“峒”有四个方面的含义:地理概念、有血缘的社会组织、县辖下的基层政权组织、与“蛮”等连用具体指称壮族人。一个“峒”就是一个小的生态环境,也是一个小社会。“峒”浓缩了壮族的历史与文化,成为壮族多姿多彩农耕文化的载体。   [关键词]壮族;“峒”;农耕文化 >  [中图分类号]G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434(2005)08—0170—03 >  覃乃昌认为壮侗语民族地区有大量的以“那”和“峒”命名的地名,他把与“那”有关的文化现象称为“那文化”。“那文化”即稻文化,是岭南壮族独具特色的文化。“峒”曾经具有社会组织的性质,后来才保留地域的含义。当“峒”与“那”连用时,“那”放在中心词“峒”之后。“峒”和“那”地名在壮族地区的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密度也大体成比例。不过“那”地名分布更广泛,遍布壮泰语支的民族地区,其中以壮族地区最为密集[1](P67-78)。但是,在历史文献里,人们往往把壮族人称为“峒人”、“布峒”等,并且“峒”一级的社会组织还曾经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里存在。“那”除了地名、地域概念,并没有表达更多的内容。在壮语里,“峒”可以代替“那”,但是“那”不可以取代“峒”。“那”(也有写作“纳”的)就是稻田。有水、能种植水稻的地方才称为“那”,否则只能称为“利”(地)或“弄”、“陇”。一丘丘的“那”,构成了大小不一的一个个“峒”。有趣的是,与壮族有同源关系的傣泰民族,从部落社会一直延续到近代,他们也创造出有自己特色的“勐文化”。“勐”首先是行政区划的概念,然后才渗透到傣泰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华思文认为,“勐制”与“勐文化”浓缩了西南泰的历史,“勐”的概念以及由“勐”所产生的政治制度、思想意识和宗教文化成为这个族群区别于其他族群所特有的概念〔2〕。壮族及其“同根生”的傣泰民族,为什么在历史上都发展出非常相近的“峒”、“勐”这样的核心概念呢?除了历史上曾经同源之外,还与这些民族相近似的生存环境有密切联系。 >  一、“峒”的含义 >  壮族的“峒”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核心概念。具体地分析,“峒”至少包含有四个方面的内容。 >  首先,“峒”是一个地理概念。在中国各地,都有以“峒”命名的地名。比较著名的有山西洪峒、“瑶族之都”千家峒、湘西茶峒等。在壮语里,“峒”有大小,只要有几丘水田的地方就可以称之为“峒”。一个村镇、一个州县所在地及其周围的盆地也可以称之为“峒”。“峒”往往还被写成“洞”、“垌”、“同”等。明初,岑善忠将泗城州治所迁到古坳峒,清代这里成为泗城府的治所,这个古坳峒包括的范围就相当于当时的一个城市及城郊。当“峒”与“那”并列的时候,“峒”修饰“那”,排在“那”的前边,称“峒那”。按照壮语修饰的特点,说明“峒”的含义比“那”的含义要大。 >  徐松石曾说过:“在中国古代峒字往往译为都字。这都字地名的分布,就更广阔。以前岭南峒布,亦称岭南都布。有铜鼓的峒老,亦称都老。”[3](P32l)这个解释是正确的,反映了人们在以汉字记壮音时发生的偏差。比如,唐代设置的“都救县”,其地就是现在平果县的“同老乡”。“同老”是壮语地名,汉语就是“大峒”。 >  其次,“峒”是有血缘性的社会组织。一般来说,一个“峒”包括一个大的宗族和若干个小的家族,“峒”内各家族之间大多有血缘或亲缘的关系。宋人范成大曾记载,西原州“举峒纯一姓者,婚姻自若”[4](P35) 。由此看来,到宋代的时候还存在着一“峒”只有一姓的纯血缘组织。隋唐时期。左右江地区主要有雷、火、频、婆、甲、屯、凭祥、温润等“峒”,其中以黄氏、侬氏的宗族势力最大,所以称黄峒、侬峒。唐代,西原州黄峒壮族群众在黄氏首领的领导下,跟唐王朝对抗,前后延续100多年。南宋广源州侬峒在侬智高率领下,内附不成,又得罪了交阯,只好造反,陷邕州围广州。由此可见,左右江地区黄峒、侬峒的壮族宗族势力还是很强大的。 >  第三,“峒”是县辖下的一级政权组织。唐宋时期,“峒”列在县之下,“峒”有峒官,称知峒,由中央 ... 派驻邕州的流官颁给“文贴朱记”[4l(P34)。元明时期,由“峒”改为州、府的主要有:结安,宋置“峒”,元改为州;龙英,宋置“峒”,元改为州;佶伦,宋置安峒,明改为州;镇安,宋置镇安峒,元改为路,明洪武元年(1368)改为府;凭祥,宋为“峒”,明洪武(1368—1402)初置镇,永乐二年(1404)置县,成化八年(1472)升州;归顺,旧为“峒”,明弘治年间(1488—1505)升为州。由州改为“峒”的主要有:下雷州,明初降为“峒”;迁隆州,明洪武年间因失印降为“峒”;上映,宋置州,明初降为“峒”[5]。峒官既是民政长官,也是军事首领。宋治平二年(1065),左右江地区每“峒”以30人为1甲置节级,5甲置都头,10甲置指挥使,50甲置都指挥使,总共有4.45万人,“以为定额”。这些峒丁自备武器,老、病、亡、故出缺,马上选少壮填补,每3年要上报中央 ... 1次[6]。因此,作为一级政权组织,“峒”发挥着管理职能和军事职能。 >  第四,“峒”与蛮、僮、人连用,指称壮族人。在《明实录》里,从洪武至成化(1465—1487)年间,都有使用“峒蛮”来指称壮族的。比如,洪武二十九年(1396),以王宁袭豹韬卫指挥佥事。王宁的父亲王英也曾任豹韬卫指挥佥事,“尝领兵征广西峒蛮”[7]。这里的“峒蛮”泛指全广西的壮族。明代,更多的“峒蛮”具体指称广西某一地域上的壮族人。比如,正统十年(1445),广西庆远陆河村壮人韦万王“自永乐时称王,聚各峒蛮”[8]。成化八年(1472),总督两广军务右都御史韩雍上奏中提到:“忻城八寨峒蛮。”[9]也有以“峒僮”、“峒人”指称壮族人的。成化十四年(1478)五月壬戌,“初,广西流贼攻破荔浦县龙村等寨,指挥徐清、刘源、吴谦等俱不能防御。杜璇领兵击贼,生擒四人,缚至广运堡。百户王彪识其为仙回峒僮人,纵之;其峒僮复纠各峒人数百。大肆劫掠,璇死焉”[10]。这里的“峒僮”、“峒人”具体指称仙回的壮族人。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试论壮族的“ 峒”(1)的更多相关文章

  1. 民国五族共和中的五族,为啥没有壮族?答案来了

    民国建立初期,提出了五族共和。那么,这五族是哪五族?孙中山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革命党在南京建立临时...,各省代表推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1912年元月民国正式建立。为了整合民族意识,孙中山宣布实行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政体。

  2. 中国的壮族明明是少数民族,为什么都是用汉族姓氏

    为什么中国的壮族明明不是汉族,却要使用汉族的姓氏?

  3. 壮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壮族人民不堪奴役,多次反抗。壮族人民在抗击法国殖民者入侵、辛亥革命斗争和抗日战争中做出了重大贡献和巨大牺牲,壮族人民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壮族的传统节日1、春节: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一、初二,共3天壮族的春节习俗育汉族相同,于此不再多说。壮族人民素有欢度春节的传统。靖西县一带壮族有专门的药市。

  4. 中国民间文学中的精典----刘三姐

    刘三姐是壮族民间传说人物。壮族民间口耳相传的故事与歌谣更为丰富。据传刘三姐为唐代壮族农家女,年幼聪颖过人,被视为“神女”。现在,广西很多地区都立有刘三姐的塑像或刘三姐庙。壮族人民尊她为“歌仙”,至今还有“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的传颂。>“三月三”,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相传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

  5. 试论壮族的“ 峒”(1)

    >一、“峒”的含义>壮族的“峒”是一个含义非常丰富的核心概念。在壮语里,“峒”有大小,只要有几丘水田的地方就可以称之为“峒”。一个村镇、一个州县所在地及其周围的盆地也可以称之为“峒”。按照壮语修饰的特点,说明“峒”的含义比“那”的含义要大。一般来说,一个“峒”包括一个大的宗族和若干个小的家族,“峒”内各家族之间大多有血缘或亲缘的关系。这里的“峒蛮”泛指全广西的壮族。

  6. 试论壮族的“ 峒”(2)

    二、“峒"是壮族农耕文化的载体壮族人民生活在“峒”里,所以称为“布峒”(峒人)。不同“布峒”的生活质量主要取决于当地“那”的数量和质量。明清时期,思恩府、田州等地方的“溪峒蛮”,他们占据大量的好“那”,所以势力强大,常常要么自己惹祸,要么别人来掳掠他们。壮族人民以种植水稻为生,其文化可以归入农耕文化之列。壮族的农耕文化是建立在“峒”之上的,其特色无不与“峒”息息相关。>壮族人民居住的一个个“峒”,

  7. 蛤蚧酒变人尿-广西壮族革命英雄

    在广西壮乡,到处传诵着壮族革命英雄韦拔群的故事。他老子勃然大怒,立即找到韦拔群家。杜八是个酒鬼,常偷父亲的滋阴壮阳药酒喝。韦拔群串通三个穷孩子,悄悄来到杜家窗台下,用口水...破窗户纸,把三瓶蛤蚧酒倒出来,然后换上人尿,又照旧放回原处,最后裱好纸洞。>中午,杜八的父亲顶着...辣的太阳回来了,口渴得要命,走到窗前打开蛤蚧酒的瓶盖就喝,一口人尿下肚,气得他七窍生烟。

  8. 为什么壮族人口是少数民族中最多的?

      壮族叫做“少数民族”,是相对于汉族而言的,我国的壮族人口大约在1700万,这个数字可是要比葡萄牙、奥地利这些欧洲国家人口还要多,如果单独把壮族人口拿出来在世界各国人口数中排名,甚至可以排到70名以内。但是如果与我国近13亿的汉族人口相比,壮族的确算是“少数民族”了。...

  9. 壮族简介

      壮族简介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总人口有100.45 万余人,主要分布于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和曲靖地区,广西、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分布。壮族有语言,通用汉语。属汉藏语系壮傣语支。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

  10. 论壮族形象的历史建构及其意义

      历史上对壮族形象的建构大致有三种情形,每种情形所建构出来的壮族形象都不一样。个中原因就在于建构所遵循的文化认同是不同的。这就给我们今天重建壮族形象的活动以启示,在建构壮族现代性形象的时候一定要重视文化认同的建构,并紧密依据今天的文化情势建构出这一文化认同来。  民族...

随机推荐

  1. 杨慧敏在淞沪会战一举成名,却毁在了一个女明星的身上

    提起淞沪会战中的四行仓库保卫战,大家都知道谢晋元和八百壮士,其实,在那场保卫战中,还有一个人不能不提,就是杨惠敏。1937年10月28日晚上,杨慧敏背着一面国旗,冒着炮火游过了寒冷的苏州河,将国旗亲手交给了八百壮士,极大地鼓舞了军民士气,成为全国瞩目的抗日英雄。

  2. 救急扶伤是什么意思及造句 | 成语大全

    中文发音:jiùjífúshāng。

  3. 【卖劲】的意思是什么?【卖劲】是什么意思?

    【卖劲】的意思是什么?【卖劲】是什么意思? 【卖劲】的意思是:卖劲mài jìn卖力;出劲。  ●魏巍《东方》第三部第九章:「他用感激的眼光望瞭望刘大顺,穿上了新鞋,‘巴利巴利卡’喊得更卖劲了。」  ●碧野《没有花的春天》...

  4. 礼拜名山 心脏病除

    在寺内吃了中饭,休息片刻,巡礼全寺后下山。我60年健康普查时,发现有心脏病,早搏二拍,后来虽经医治但没有好,因为没有什么痛苦,只是气急,也不去注意它了,睡时经常听听心跳。那晚醒后一听,过去停二跳的早搏情况没有了,恐怕听错,继续再听,还是正常,二十年的心脏病忽然好了,兴奋得不能入睡,黎明时才朦胧睡去。

  5. 淫业故事:秀才梦女鬼索命(图文)

    馆主人夫妇,知道女儿已被钱某...,极为愤怒,可是丑事张扬出去,颇觉没有颜面,反正女儿迟早要嫁人,好在钱某是一个读书人,相貌也不差,索性把女儿嫁给钱某,岂不解决了问题。可是有不少坏心肠的男人,像上述清代的钱某一样,不肯承认,那就会发生悲剧。

  6. 曹丕死后谁继位 曹丕的儿子是谁结局如何

    曹丕是三国时期曹魏政权的建立者,也是曹魏之一位皇帝,后人们都称他为魏文帝。曹丕是曹操的次子,自幼文武双全博览群书,深得曹操器重。曹丕也不负所望,完成了北方的统一。黄初七年,曹丕病逝。那么曹丕死后谁继位呢?曹丕有几个儿子,他们的结局都是如何呢?下面一起来看看吧曹丕死后谁继位曹丕死后由长子曹睿继位。根据史料记载,曹丕有好几十个儿子,这在中国古代的皇帝中,儿子算是非常多的了。曹丕在去世之后,将自己的皇位

  7. 黄女士诵大悲咒感应二则

    黄女士现年六十二岁,家住九龙土瓜湾。黄女士告诉女儿,堕胎是罪过的事,千万不可。然后教女儿每天诵念观音经,求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免除痛苦;黄女士自己每天诵念大悲咒时也为女儿求菩萨保佑女儿平安,同时每月量力捐款助印善书白衣观音神咒。在求诊的前一天,黄女士虔诚地诵念大悲咒二十一遍,求得大咒水饮用,并将大悲水抹在喉咙的部位,同时跪求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使哮喘病早日痊愈。

  8. 淑质英才是什么意思?

    【拼音】shūzhìyīngcái【解释】淑:善良;英:非凡。善良的品质,非凡的才能。【出处】《后汉书·祢衡传》:“字正平,淑质贞亮,英才卓砾。”【例子】【相关】百度“淑质英才”

  9. 赫哲族的口弦琴(下)

    姑娘听了守洞石头老头的话,哭着对他说:“好心的石头爷爷,我非常感谢你的好意,我知道你劝我丢下口弦琴是为我好,可是为了救活那些被瘟疫害死的乡亲们,为了能见到我的生身父母,我就是变成石头也心甘情愿。”姑娘就照着石头老头的话,吹起了口弦琴。她一家一家地走,一条街一条街地吹,凡是她吹着口弦老头的话,吹起了口弦琴。

  10. 梦见海上行船_周公解梦梦到海上行船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海上行船好不好

    做梦梦见海上行船好不好?梦见海上行船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海上行船的详细解说吧。海上行船是困难。梦见香肠_周公解梦梦到香肠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香肠好不好梦见在海上行船,意味着困难重重,应该抛弃幻想,做好长期努力的准备。梦见坐汽船在海上行驶,朋友运上升。梦见船桅断裂,意味着灾难临头,应该尽量想办法回避。梦见沉船,则是一种祥兆,意味着所有困难都会得到克服。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