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说唱因果是浦东说书始终贯穿的主题思想。作为以佛教“因果报应”教义为主导思想的浦东说书,它和其它传统曲艺曲目一样很大程度都体现了三教合流的思想。但是非佛经故事,说书艺人将三世因果报应都反映在明清时期的传统长篇浦东说书书目中。浦东说书题材众多,具有影响力的曲目有目共睹。
因果报应与浦东说书严世善内容提要: 中原佛教唱导法师一代一代艺僧,以个体手持竹竿、敲铜钹,云游祖国化募、说唱“变文”“唱导”,到处宣传佛教义理,流浪艺僧最后分别落脚,最后一站到了浦东,将佛教音乐与当地民歌相结合,形成了地方曲艺。说唱因果是浦东说书始终贯穿的主题思想。关键词:《佛说盂兰盆经》三世因果报应 浦东说书任何一种外来文化,首先必须与输入国的本土文化相适应,才能在输入国深深地扎下根,佛教深谙此理,通过自身理论的发展和完善,将中国的儒教、道教比附与解释佛教经典,从而使佛教在中国深入人心。作为以佛教“因果报应”教义为主导思想的浦东说书,它和其它传统曲艺曲目一样很大程度都体现了三教合流的思想。佛教思想善于应变,与时俱进,随时改变自己的义理,不断改变自己传播方式,从而看到佛教的博大精深和顽强的生命力,也可以看到唱导法师的应变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将“原生态”的佛经变文,变得通俗易懂,让普通民众都能接受。《佛说盂兰盆经》及其变文《佛说盂兰盆经》源于佛经故事,据查,西晋月氏三藏竺法护所译,是目莲救母故事的源头。唐时于阗三藏沙门实叉难陀所译《地藏菩萨本愿经》中,有婆罗门女救母出离苦海地狱的故事。后来这两个故事的内容互相交融,在唐代的目连变文中演化成为一个完整的目连救母的故事。从敦煌石窟发掘出大批唐代僧徒抄写的佛经故事,《佛说盂兰盆经》就是其中一种。据记载:佛弟子目连修得六神通后,欲报父母恩德,于是用天眼观看父母在何处,发现母亲坠落在饿鬼道中,不得饮食,日夜受苦。目连于是运用神力以钵盛饭供养母亲,然而因恶业果报,饭食尚未人口就化为灰烬。为拯救母亲脱离此苦,目连向佛陀请示解救的 ... 。佛陀指示七月十五是众僧夏安居结束之日,以百味饮食置于盆中,供养三宝,仗此功德,得使上世父母脱离饿鬼之苦,生人天中,享受富乐。后世恪遵佛制,遂于七月十五日举行盂兰盆法会,供佛斋僧,沿袭至今。中国最早举行盂兰盆会者相传是梁武帝每逢七月十五即以饮食布施诸寺,自此以后,蔚成风气。探究盂兰盆会盛行原因,主要是强调供养十方僧众以达慈孝双亲的思想,与中国崇尚孝道、慎终追远的伦理互相契合,再加上帝王的倡导,因此盂兰盆会很快由寺院走向民间,由佛教节日成为民间节日了。为适应民间习俗的“盂兰盆会”,借以招致观众起见,过了七月初七,便有说唱故事上演的盂兰盆会这一传统《目连救目》故事的曲目。原来故事并不复杂,是目连寻找母亲刘青提,游遍冥间十殿和十八层地狱,最后才从地狱最下层“阿鼻狱”(即“永居地狱”永世不得翻身)中把他母亲找到。因此,这“十殿”的经历和“十八层地狱”的所见所闻,在说唱故事中可以大事渲染了。例如有“刀山”、“剑树”、“血污池”、“奈何桥”、“礁捣”、“磨研”、“锯解”、“火焚”等。最后为使母亲解除饥饿之苦,目连遵如来佛旨七月十五日广告盂兰盆会,一切饿鬼总得普同饱满,其母始得饭吃。当时僧人说唱佛经故事,为宣传佛教而设,又添加了许多想象的内容,超出了佛教这个范围。变文目连故事主要是宣传佛法的不可抗拒的威力,信佛行善者可上天堂,反之则到地狱受苦,其阐述的道理是佛教的因果报应的基本教义。同时进行教化目连救母表现出崇高的母子情。佛教文化经两晋南北朝与儒、道文化之长期相互交变,逐渐铸成中土文化的组成部分。佛家以孝为“天之经起,地之义也,民之行也”(《孝敬》)道家以孝亲思想为契机,大彰释子孝行。佛、儒、道三教合一合流,从而阐三教“为善不同,同归乎孝”。在佛教孝亲报恩的原有基础上,扩大为融合三教思想,宣扬“忠孝节义”伦理道德思想和因果报应思想为一体。各地“文淑”和尚在“俗讲”、“唱导”、“变文”中不受时间约束地到处讲唱宣扬,原来只有八百多字的佛经,演绎为洋洋二万多言的变文。把佛教的教义、儒教的忠孝节义、中国道教的各种诡异传闻,以及中国和印度有关天堂地狱的种种神异传说,融合编织而成人生善恶分归两个世界。三世因果报应佛教报应论认为,人今生种下或善或恶之因,将会受到或善或恶之果。善有善报,恶有恶报,赏善惩恶,多行不义,必自毙的警戒。慧远法师认为人有三世,生有三世,世有三报。慧远又说“三报”:“一日现报,二日生报,三日后报,见报者善恶始于此身,即此身受;生报者,来生便受;后报者,或经二生、三生、百生、千生,然后乃受。”(《三报论》,见《弘明集》卷五)祸福相袭,人们怎敢不去恶从善呢?慧远是使印度佛教中国化的一个重要人物,在历史上有很大影响,他坚持善恶终有报应学说,着眼于来世的幸福,慧远在《三报论》和《明报应间》中发挥了佛教“因果报应”的人生观点,而且认为人生难以超脱六道轮回,今生一切如受福遭祸都是前世或今生种下的因,受福就说明前世或今生行善了,遭祸则说明前世或今生造恶了。如果在来世享受福报,今生要须弃恶从善,惩恶扬善,而且人所以善恶,是逐渐积累增加而达到报点。佛教因果报应论是佛学综合儒家思想的发展,慧远法师的因果报应思想的发展的核心是“心”,即报应是“自作自受”,是心感外物而致的结果,是定然必报,无人逃避。浦东说书从佛教“唱导”嬗变而来,“莲花落”是宣传佛教行善、因果思想的一种说唱形式。“莲花落”唱腔吸收浦东民歌的曲调逐渐演变成“因果调”,与因果报应思想有莫大关系,它通过浦东说书演唱教导农民要勤勤恳恳,踏踏实实,兢兢业业,朴实善良,不畏强权,敢于抗争,克服重重困难,从积贫积弱走向富强。关于“变文”、“唱导”、“俗讲”的曲目归纳有两大类:(一)佛经的故事;(二)非佛经故事。随着时间的推移,前者浦东说书关于佛经的故事作品均已失传,但是可以在宣卷中可以见到这些作品的影子,因为浦东说书艺人很多同时会唱宣卷。佛经故事是演绎佛经和宗教故事。据研究者认为“说经”话本在唐、五代、宋初还有某种吸引力,随着历史的前进,市民、农民的审美观发生了变化。非佛经故事的“讲史”、“小说”有情节,有人物,结构完整,主题鲜明,艺术描写吸引听众。但是非佛经故事,说书艺人将三世因果报应都反映在明清时期的传统长篇浦东说书书目中。浦东说书书目大多是以说历史、论忠孝、赞侠义、讲尽忠报国、述因果报应为主要内容。传统书目有:《绿牡丹》、《红蝴蝶》、《施公案》、《三看御妹》、《寿字帕》、《英烈》、《四平杰》、《明清三侠剑》、《包公》、《彭公》、《施公》、《杨家将》、《八窍珠》、《白玉燕》、《呼家将》、《水浒》、《粉妆楼》、《金台传》、《飞龙传》、《七侠五义》、《双珠球》、《隋唐》、《大红袍》、《五虎平西》、《三门街》、《岳飞》、《天宝图》、《地宝图》、《狄青平西》、《济公》、《孟丽君》等等。浦东说书题材众多,具有影响力的曲目有目共睹。今举两例说明。浦东说书《七侠五义》,前身是《三侠五义》,出现在清光绪年间。本书前半部主要描写宋朝包拯任职开封府,不畏权势,铡了皇亲国戚,以后就叙述了一些侠义之士“除暴安良”的故事。被称为浦东说书“末代皇帝”的施春年老艺人仅仅裁取原着中被皇帝封为“御猫”展昭和锦毛鼠白玉堂等之间猫鼠大战,一案或亘数回,且又案中套案,风波此起彼伏,侦破环节,时生意外,柳暗花明,悬念迭出。说表清晰,善起角色,长于放噱,穿插诗赋,雅俗兼顾,所以非常吸引老听众日日光顾书场。浦东说书《大红袍》沿用作者生平无可考小说《大红袍》,从海瑞44岁在浙江淳安县做七品知县开始,到海瑞去世为止。全书贯穿海瑞与严嵩的一系列斗争,描写海瑞排击权奸、抑制豪强、直言进谏、廉洁奉公等方面,言行和刚直不阿的精神。同时通过与权奸的斗争揭露皇帝的昏庸,权奸的勒索扰民,豪绅鱼肉乡民。浦东说书长篇曲目讲的是历史,贯穿着因果报应的主题思想,宣扬的是佛法无边,因果报应,因缘和合,六道轮回等思想,在创作结构上形成的基本框架就是善人得善报,恶人有恶报。浦东说书艺人采用“外插花”说表,结合时事新闻、乡里社会故事,再将娱乐性、法律知识介绍给农民听众,丰富了原说书内容的情节,变得内容生动活泼,体现时代性,使书目妙趣横生。说唱因果与浦东说书由于历史的原因,浦东说书老艺人手抄本都在文革中被焚烧或流失,幸存手稿都是残缺不全,而且有的手稿没有方言,或者有了方言都是白字、别字来替代,因为浦东语言语音没规范无法整理。浦东说书和其它曲艺艺术都是身传口授的说唱艺术,继承“原汁原味”的浦东说书有一定难度。至今没有一部完整的有文学价值的浦东说书文本,全都依靠身传口授的师徒承传。一代代艺人全凭熟记说书的内容,讲出故事的跌宕起伏,把握书中每个人物的性格神态、方言、言语、语气,又要把握住不同人物间的对话转换,而总体上都是以浦东方言为基本语言。浦东说书传统书目的一个“文学”本,往往只剩下了故事骨架,血肉全是演员自己创作。而其中有许多内容是说书艺人将社会新闻安排在故事中,启迪农民的智慧和思想。某日,作者听浦东说书老艺人说唱《包公》。其中有一回讲,汴京城外住着刘添祥、刘添瑞兄弟两人,后因遭遇天灾,弟弟刘添瑞带着全家去他乡逃荒,临走时与他哥哥订立合同文书,以明祖传产业。两年后,刘添瑞夫妇客死外乡,十五年后,其子刘安住携带父母的骨殖回乡。这时刘添祥之妻已亡,刘已继娶王氏。后妻王氏为侵吞财产,竟不认刘安住为侄。这时,说书艺人,将大拇指和中指捏住惊堂木的左右两边,食指轻轻搭在中央,很沉重地拎起来,然后狠狠地一声“拍”,接着说:“这种不讲道义的后娘事情,过去有,现在也有。”我的三舅妈(说书入托词)也是个后娘,在她娘家族中,当时只有他们家最兴旺。三舅妈年轻时,人长得很漂亮,没有乡下人味道,打扮得很时髦,像是上海市里人,她看不起周围人,认为都是乡巴佬,几乎与亲戚朋友合不来。三舅妈与二舅妈协商共同赡养我80岁外婆,因为乡下人没劳保,一家人十天轮流着供饭,如果两家人日子一天不能衔接,我外婆就要饿一天。三舅妈最大的问题是对外婆不孝,家中独生儿子吸毒,成了家中化钱炉,有多大的家底也挡不住。三舅舅自从讨个后妻,酗酒愈来愈厉害,脾气越来越坏,天天要打三舅母。在农村,有些人把公婆当死敌,能得到公婆财产好处觉得心安理得,公婆对小辈有一丁点不合心意,就恨之入骨。一个人不孝与不知恩是人生最不道德的两件事。我三舅母是现世报应,家庭随之从兴旺走向衰败。人生有一种卑微的感觉,于是要想脱离卑微就得想多赚钱,不管你现在生在富贵起跑线上,还是活在贫困起跑线上,一个人如果没有绚丽的幻想,也从未看清自己的卑微,也是有点可悲的。于是,人性之中,总有那么多向往,那么多期待,使我们领悟世界之复杂,人生的曲折。不由得想起了佛教中的六道轮回,生死富穷只是表面的事情,而托起生命的载体是跳动的心灵,要有正确的态度和 ... ,来解决人生中的各种难题,心念不动,烦恼波浪化成水,烦恼心转为菩提心,心水就平静。《红楼梦》里疯和尚所讲: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说书艺人借历史故事,宣传佛教义理,有艺人“外插花”讲“今闻”来告诫听众。我有个乡镇企业的亲戚因为业务关系接触了一个县机关的小头头,那时他有了一点权,那几年玩命地捞钱。一次抓住我亲戚企业的小问题,一开口就间我亲戚要几万元封口费。过几天又来 ... 讲,还有一个问题,得加倍封口费。过几天又来 ... 讲,企业还有问题,要向我亲戚要钱,实际上三个问题只是一个问题,这个小头头真是“欲壑难填”四个字为他量身打造的。之后我亲戚讲。你封口费的谈话我们都录音了,你再来麻烦,我们上法院吧。这几年这个小头头到处明目张胆镇人捞钱达到疯狂的状度,后来有个单位因为提起行政诉讼,这个头头败了官司,被单位记过处分。接着,他开车带个小情妇出了车祸,车子报废。情妇一条腿被截肢,终身残疾,官司缠身,弄得焦头烂额。还是那句老话,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时辰一到,全部报销。浦东说传统曲目最多地吸收了现存佛教题材作品中以《目连变文》艺术上最为完善。(此变文见王重民等编《敦煌变文集》卷六,其中收录三个不同文本)浦东说书艺人在说唱传统曲目中有“一朝一代故事”;有公案朴刀、杆棒话本;有才子佳人爱情故事等等,从批判社会 ... 到赞扬豪侠英雄都捏合着许多佛经故事中的恶有恶报善有善报的因果报应思想。掺杂着某些幻想和“天命”的成份,以及一种超自然力量来帮助英雄豪杰才子佳人去实现大团圆的结局。浦东说书艺人在开场唱开篇,或者情节紧要关头唱一段钹子书或者“外插花”故事,来阐明主题思想,迎合当时交通闭塞农耕文化的浦东农民,奉劝农民修善断恶、因果报应的宿命论和人生无常的思想。浦东说书曲目故事章法突破原有的构建,结构变化多姿,对现实社会生活和人情世态进行穿插描绘,我们对于这些曲目宣传佛教理义的表达方式,理应持有的宽容态度,在过去和现在显然具有一定进步意义。 >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