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同时,该报誉何柱国为“华夏一柱”。>>3西安事变曾派部下活捉蒋介石,抗战胜利之际却双目失明>山海关血战之后,何柱国被提升为东北军第57军军长。>抗战胜利后,刚刚年届47岁的何柱国,被委任为国民...军事...会东北行营参谋长,参与接收东北。正当他抱着打回老家去的喜悦准备出发时,却突然双目失明。这对于正当大现身手年龄的何柱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

1933年1月2日,由于张学良在东北不抵抗,率部退回关内,山海关成为东北军和鬼子交战的前线。>在这里,打响了东北军长城抗战的第一枪。>率部在山海关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的这位将军,被当时的媒体誉为“华夏一柱”。因为,他的名字中有个“柱”字儿。>这位“华夏一柱”,就是何柱国将军。>>1 身为广西人,不加入桂军效力,却去了奉军发展>何柱国是广西容县人,1898年生,13岁时考入广东陆军小学,1914年冬进入武昌陆军第二预备学校,不久即被选送至日本士官学校中国学生队骑兵科学习。>1919年5月,何柱国毕业回国后,到保定军校当教官。但是到了1922年,由于保定军校发生 ... ,导致很多教官离开学校,各奔前程。何柱国也在其中。>按照常理,何柱国此时应该一路向南,返回家乡广西,加入桂军效力,从此在桂系发展,成为李宗仁、白崇禧的部下。>要知道,他可是留学镀过金的“海归”,又在军校当过教官,桂军对于这样的高端军事人才,必然是欢迎的。>可是,何柱国却想一路向北,去东北加入奉军,去当张作霖、张学良的部下。>之所以如此,因为他有他自己的考虑。>一是他曾留学日本,深知日本对于中国的侵略野心。而一旦中日开战,前线必是东北,而不是地处西南一隅的广西。自己身为军人,自然是优先奔赴前线了。>二是他学的是骑兵科,自然希望今后能够成为骑兵部队的主官。广西多山多水网,地形地貌决定了该地区不可能发展骑兵。而东北三省则拥有大片的平原,正是骑兵驰骋的绝佳之地,也是他自己的用武之地。>三则是出于自己的前途考虑。何柱国当时已有留学的同学在奉军任职,从同学口中,他了解了张作霖与其他各省的军阀不大一样。张作霖尊重人才,并且愿意重用人才,即便与他本人没有深厚渊源的学生军人,也可以直接带兵作战。>有这三条,何柱国下定决心,就投东北奉军了。>在民国军阀的年代,何柱国的这个决定,其实既显得另类又有一点冒险。>“>另类的是,那个年代的军人,一般都会在本省的军队中发展;冒险的是,他在外省发展,没有老乡的地缘优势,今后的一切,都只能靠自己了。>”>还好,何柱国的运气还不坏。>>初到奉军时,他先在东三省讲武堂担任教官。在这里,他遇到了少帅张学良,并得到了他的赏识。>就这样,何柱国用十年不到的时间,在日军1931年发动“九一八事变”之前,已升迁为中将师长,成为奉军中的少壮派代表人物之一。>2 山海关打响长城抗战第一枪>奉军在九一八事变后退出东北,华北顿成前线。>1932年7月,何柱国奉命担任临永警备司令,负责防守河北东部的临榆、抚宁、昌黎、卢龙、迁安等地。山海关,又叫榆关,就在临榆境内。>何柱国手上的部队,有独立第9旅、步兵第20旅、骑兵第3旅、炮兵营、工兵营,与已经迫近的鬼子在山海关形成对峙。>到12月,日军一方面出动装甲列车炮击山海关,对何部形成压力;另一方面,日军开始对有留日背景的何柱国开始诱降。>鬼子开出的条件是:何柱国在滦东和热河成立“独立自治区”,日方将立即给何部拨款200万日元,并且今后何部的军饷和军火,也全部由日方提供。>鬼子不知道,何柱国之所以来到东北、来到奉军,就是要打鬼子的。>前面在东北,迫于长官严令,没有打成。如今形势变化,终于有了机会可以打一打,还会接受区区200万日元的收买?>既然谈判没戏,鬼子遂于1933年1月1日,开始进犯山海关。>何柱国的部署是,独立第9旅626团防守山海关,625团防守九门口、石门寨一线,掩护山海关左翼,627团防守海阳、秦皇岛一线,掩护山海关右翼。>2日上午,日军步炮兵约3000人,在飞机、坦克、大炮的支援下,猛攻山海关,双方正式开打。>激战一整天之后,到3日上午,南门因守军全部阵亡而失守。626团1营营长安德馨率部支援,不幸头部中弹,壮烈殉国,实现了他自己“日寇入侵,国难日亟,军人效命,正在斯时”的诺言。>3日傍晚,何柱国已知我军不支,下令626团暂退关后高地。>此役,626团阵亡400多人,伤300多人,城中居民死伤近4000人。>虽然此役规模不大,而且最终以中国军队的主动撤退而告终,但何柱国仍然以所部的英勇抵抗,打响了长城抗战的第一枪,也告诉了日本鬼子中国人不可侮。>《北平报》报道说:“连日榆关何柱国部坚守河山,沉着应战……以血肉之躯挡炮车”,“老百姓深信何柱国必能戮力 ... 敌,尽忠报国,功绩不在十九路军、第五军之下。”>同时,该报誉何柱国为“华夏一柱”。>>3 西安事变曾派部下活捉蒋介石,抗战胜利之际却双目失明>山海关血战之后,何柱国被提升为东北军第57军军长。>张学良在发动西安事变之前,曾先后在私下里征求王以哲、何柱国等心腹将领的意见,得到了他们的赞同。>尤其是何柱国,为了配合兵谏捉蒋行动,还专门派出手下骑兵军骑6师师长白凤翔和第18团团长刘桂五,参与指挥东北军卫队营等部,闯进蒋介石当时的行宫——临潼华清池,成功活捉蒋介石,并参与西安城 ... 行动,控制西安城的局面。>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何柱国率 ... 战多处,抗日打鬼子,屡立战功,先后晋长为第15集团军总司令和第十战区副司令长官。>抗战胜利后,刚刚年届47岁的何柱国,被委任为国民 ... 军事 ... 会东北行营参谋长,参与接收东北。正当他抱着打回老家去的喜悦准备出发时,却突然双目失明。>实在是天妒英才。这对于正当大现身手年龄的何柱国,是一个致命的打击。无奈之下,他只好退出现役,闲居杭州。>1985年9月3日,何柱国将军在北京逝世。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何柱国抗日战争山海关奉军长城抗战东北军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