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兰陵王,姓高名孝瓘(又名肃),字长恭。前三者是一种男子的儒雅阴柔之美,而兰陵王则是儒雅的刚强之美。>废话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看看兰陵王是不是真的是每次打仗都戴着面具。可见兰陵王貌美堪比妇人,身为四大美男子当之无愧。这就提到了兰陵王戴着面具作战。胄就是盔,古代战士戴的帽子。似乎兰陵王戴的不是面具。兰陵王戴着面目狰狞的面具达到威吓敌人的意思,后世就演义为其每逢打仗必戴面具一说。

兰陵王,姓高名孝瓘(又名肃),字长恭。高欢之孙,高澄第四子,生母不详,北齐宗室、将领。 他和潘安、宋玉、卫玠四人并称古代四大美男。但是不难发现潘安、宋玉和卫玠三人是以文学修养著称,而兰陵王则以武功威震华夏。
前三者是一种男子的儒雅阴柔之美,而兰陵王则是儒雅的刚强之美。 >兰陵王曾与段韶征讨柏谷,又攻打定阳,且多有战功。563年突厥攻入晋阳,他奋力将其击退。次年邙山之战,高长恭率领五百骑兵再入周军包围圈,成功替金墉解围,威名大振,士兵们为此战作《兰陵王入阵曲》讴歌他的英勇。 >后来他的堂弟
北齐后主高纬听到《兰陵王入阵曲》,不知不觉来了句:
“(此战)入阵太深,毕竟危险,一旦失利,追悔莫及。”但是坦率的兰陵王快言快语说了句:“家事亲切,不觉遂然。”这下高纬不乐意了,自己得江山怎么成了他的家事,就赐毒酒鸩 ... 了兰陵王,享年三十三岁。北齐自毁长城,四年后北齐国亡,也算得上是罪有应得。 >废话说了这么多,我们来看看兰陵王是不是真的是每次打仗都戴着面具。 >唐朝人
崔令钦记载说:“
兰陵王长恭性胆勇,而貌若妇人。”可见兰陵王貌美堪比妇人,身为四大美男子当之无愧。宋朝的
叶廷珪也有言:“
北齐兰陵王体身白哲而美风姿,乃着假面以对敌,数立奇功。”这就提到了兰陵王戴着面具作战。 >其实戴着面具作战似乎是高家的一贯作风,唐初名将
段志玄(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之孙
段安节:“
戏有代面,始自北齐。神武(指的是高欢)弟有胆勇,善斗战,以其颜貌无威,每入阵即着面具,后乃百战百胜。”似乎将高长恭误认为是高欢的弟弟。 >这些都是个人的评价和描写,有些比较久远,未必可信。 >我们从史书中来找找印记,《北齐书·卷十一·列传第三》记载:“芒山之败,长恭为中军,率五百骑再入周军,遂至金墉之下,被围甚急,城上人弗识,
长恭免胄示之面,乃下弩手救之,于是大捷。武士共歌谣之,为《兰陵王入阵曲》是也。” >同样在《资治通鉴》也有此类记载—— 兰陵王长恭以五百骑突入周军,遂至金墉城下。城上人弗识,长恭
免胄示之面 ,乃下弩手救之。周师在城下者亦解围遁去,委弃营幕,自邙山至谷水,三十里中,军资器械,弥满川泽。 >都是提到的兰陵王
“免胄示之面”,胄为何物?
胄就是盔,古代战士戴的帽子。似乎兰陵王戴的不是面具。 >但是从《北齐书·神武帝纪下》中看:“西魏晋州刺史韦孝宽(北齐名将)守玉璧,城中出
铁面,神武使元盗射之,每中其目。” >再从《资治通鉴》对侯景的记载来看:“建康令庾信率兵千余人屯航北,及景(侯景)至彻航,始除一舶,见贼军皆着
铁面,遂弃军走。” >可见当时北朝的头盔并不是指保护头部的,还是武装到牙齿,把脸遮住只留眼睛的面具。兰陵王戴着面目狰狞的面具达到威吓敌人的意思,后世就演义为其每逢打仗必戴面具一说。 >不过戴着面具骑着大马都是特别帅气。
欢迎关注【最爱肉丸子先生】,用轻松有趣的 ... ,为你解读有趣有料的历史! 名人故里之争算什么,襄阳和南阳对诸葛亮躬耕之地争了千年 顺治帝年纪轻轻就驾崩了,他的八位皇子下场如何? 同样是少数民族坐天下,为什么清朝比元朝统治中国的时间久?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兰陵王兰陵王入阵曲历史三国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