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

《史记》:秦谒者王稽使于魏,范雎夜见王稽。稽潜载与俱归,荐之于王,王见之于离宫。雎佯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 ”王至。”范雎谬曰:「 ”秦安得王,秦独有太后、穰侯耳!”王微闻其言,乃屏左右,跽而请曰:「 ”先生何以幸教寡人?”对曰:「 ”唯唯。”如是者三。 历史上,魏冉是秦昭襄王的舅舅,也是秦国有名的外戚权臣。昭襄王之所以能继位,魏冉和宣太后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而魏冉也不是平庸之辈,相反他能力强,有识人的眼光,曾保举白起为将,东向攻城略地,击败「 ”三晋”和强楚,战绩卓著,威震诸侯,「 ”苞河山,围大梁,使诸侯敛手而事秦”。 魏冉凭着他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国独揽大权,一生四任秦相,党羽众多,公元前公元前266年,被秦王罢免,迁到关外封邑,由范雎代相,最后「 ”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卒于陶邑,那么魏冉的失势是因为范雎的进言导致的么? 假如没有魏冉的全力支持,秦国国君的位置有可能就不是昭襄王了,秦武王去世之后,由于没有子嗣,因此王位就要在诸位兄弟中选出,秦惠文王的儿子很多,有能力有野心的也不少,因此竞争相当激烈。当时昭王并不占优势,因为他还在燕国当人质,正是魏冉的全力支持,公子稷才从一个路人甲变成了秦王,秦王继位后对于魏冉也是大加任用。 魏冉之于昭襄王,其实除了是从龙功臣外,他还是外戚;而范雎之于昭襄王,有了投机的成分,但是范雎对于秦国的作用有两点:一是提出了「 ”远交近攻”的战略思想,二是提出了限制外戚,侧面上巩固了昭襄王的权利。 范雎进言昭襄王,其实有风险的,毕竟疏不间亲的道理他还是知道的,但是他依旧这么做了。范雎之所以把穰侯魏冉作为攻击目标,乍看起来是有些利令智昏,好像是为了夺相印而不惜以卵击石,然而范雎的聪明之处在于,看到了英武刚毅的君主和气焰熏天的权臣势难两存的相砍规律,故意危言耸听。 皇权和相权是历史上不可调和的矛盾,历朝历代都不例外,在秦昭襄王的夺位过程里,魏冉出过力,但是秦昭襄王也给足了面子,但是凭借着这层关系,魏冉却专权多年,让想上位的昭襄王心里不舒服也是必然。 公元前284年,秦、韩、赵、魏、燕五国,合纵破齐,他假秦国的武力专注于攻齐,夺取陶邑,为己加封,扩大自己的势力,这对秦国构成了严重威胁,使得秦王更加不满。 《史记》:「 ”穰侯,昭王亲舅也。而秦所以以东益地,弱诸侯,尝称帝于天下,天下皆西向稽首者,穰侯之功也。及其富极贵溢,一夫开说,身折势夺而以忧死,况于羁旅之臣乎!” 穰侯不是折于范雎而是折于秦昭王,范雎不过揣摸到昭王心思而已,司马迁注意到了穰侯「 ”富极贵溢”,其实没有看到帝王内心不为人知的一面,魏冉失势也在于没有看到这些。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请关注作者,本文不尽之处请指正。
本文标签:魏冉历史三国秦国秦昭襄王长平之战东周战国时期中国历史周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