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周顗简介 周顗才醒众却惊

周顗 周顗是两晋时期的名臣、名士,他神采俊秀,年少时便很有声誉,同辈之人都不敢对他放肆,他以自身名望获得他人敬重,但却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喝酒,常常酒醉而失态、不理事物,故而人们称他为“三日仆射”。 周顗简介>周顗(269年—322年),字伯仁,出生汝南安成(今河南省汝南县),西晋安东将军周浚之子,两晋时期名士、大臣。少年时便有重名,弱冠时袭封武城侯,曾在东海王司马越之子、镇军将军司马毗属下为长史。琅玡王司马睿出镇建业,征辟周顗为军谘祭酒。后出任宁远将军、荆州刺史、护南蛮校尉,官至尚书左仆射。周顗以雅望而获盛名,但他常酒醉失态,又不理俗务,有“三日仆射”之称。王敦之乱时,周顗被大将军王敦 ... 害,终年五十四岁。后追赠左光禄大夫、仪同三司,谥号“康”。>周顗才醒众却惊>“周顗才醒众却惊”出自宋代诗人羊昭业的作品《皮袭美见留小宴次韵》。>周顗在过江之前,饮酒有一石之量,过江后,虽天天沉醉,却常说饮酒没有对手。偶然一次有过去饮酒的对手从江北来,周顗遇到后非常高兴,于是拿出两石酒二人对饮,双双大醉。周顗酒醒后,看看那位客人,已腐肋而死。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周顗简介 周顗才醒众却惊的更多相关文章

  1. 盘点历史上那些翻脸后决绝的友情

    友情,是中国几千年来构建中国良好社会道德的一种感情,是人类从群兽环伺、自然环境恶劣时代的弱势群体走上食物链顶端的一种力量的维系!友情,经过孔子的说教变成了古代传统人伦的重要构成,儒家学说里面对择友、待友、断绝友情方面也有着深刻的理解。

  2. 周顗的后人 对周顗的历史评价

    周顗的后人儿子>周闵,字子骞,周顗长子,官至尚书左仆射、护军将军。>周颐,周顗三子,历任朝廷、地方官职。>孙子>周琳,周颐长子,出继伯父周闵,官至东阳太守。>对周顗的历史评价>庾亮:①诸人咸以君方乐广。

  3. 《周顗奔琅琊王睿》原文及翻译,周顗王导之间的故事

    《周顗奔琅琊王睿》原文及翻译>资治通鉴>>一、原文:>周顗①奔琅琊王睿,睿以为军谘祭酒。王导,元帝即位后任丞相。不久桓彝又见到王导,与王导一起议论天下大事,退出去后,又对周顗说:“刚才如同见到了管仲,不再有忧虑了。”

  4. 我不 ... 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伯仁是谁?

    我们经常在影视剧、小说中听到这句话,“我不...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意思是说“我虽然怨恨伯仁,却没有想...他的意思;但是因为我的怨恨使伯仁被人...死,伯仁的死与我有间接的关系。”王导拿着这封奏章,痛哭流涕,悲不自胜,感到十分对不起这位朋友,对自己的儿子说:“吾虽不...伯仁,伯仁由我而死。幽冥之中,负此良友!”自此“我不...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这句谚语便千古流传,直至近日。

  5. 西晋安东将军周浚的浪漫爱情:避雨与美女李络秀邂逅

    >周浚有段真正邂逅的爱情,估计前世有上万次的回眸,换得今生的这次偶然。灭吴后他任安东将军、都督扬州诸军事,相当于扬州的最高军事长官。周浚一下子就坠入了情网。>周浚赖着不走了,一直等到他们回来,提出要纳李络秀为妾。李络秀生了三个儿子,分别是周顗、周嵩、周谟。在周家的帮助下,李家也渐渐成为北方的大族。他采取的办法是天天醉酒。>两人至此貌合神离,司马睿一番苦心宣布失败,只得另外寻找同盟者。

  6. 东晋名士周顗:嗜酒狂傲 讽刺王导不留情面

    周顗好饮酒,常常喝醉,他一喝醉就误事,差点害死自己。当然,他不喝酒的时候也是很狂傲的,都不把王导放在眼里。>周顗喝了酒就相当狂傲了,有一次晋元帝大宴群臣,高兴的说:“今日名臣共聚,就算是尧舜在世也不过如此。”>讽刺王导>周顗>周顗素来狂傲,敢当众让晋元帝下不来台,对王导更是毫不客气。

  7. 周顗简介 周顗才醒众却惊

    周顗周顗是两晋时期的名臣、名士,他神采俊秀,年少时便很有声誉,同辈之人都不敢对他放肆,他以自身名望获得他人敬重,但却有一个毛病,就是喜欢喝酒,常常酒醉而失态、不理事物,故而人们称他为“三日仆射”。周顗以雅望而获盛名,但他常酒醉失态,又不理俗务,有“三日仆射”之称。>周顗才醒众却惊>“周顗才醒众却惊”出自宋代诗人羊昭业的作品《皮袭美见留小宴次韵》。周顗酒醒后,看看那位客人,已腐肋而死。

  8. 王羲之一生有哪些未解之谜?王羲之的身世揭秘

    王羲之是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人称“书圣”,相信无论懂不懂书法的人,肯定多多少少都听说过王羲之的事迹。王羲之的书法兼备善隶、草、楷、行各体,此后自成一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不过王羲之的一生也存在不少谜团没有被解开,他除了是一位书法家,也还有很多别的身份。但是,如果真的细观历史,则会发现王羲之的一生,其实,是个大谜团。他的父亲名为王旷,东晋牛人王导的堂弟。问到王羲之之时,他也是糊弄了过去。

  9. 周顗的周顗的生平介绍_周顗王导_伯仁却因我而死

    周顗的从弟周穆也有较好的声誉,想超过周顗,周顗毫不介意也不与他计较竞比,于是人们更加倾向于周顗。尚书纪瞻置酒宴请周顗和王导等人,周顗酒醉失态,违背礼仪,又被有司参奏,元帝下诏予以赦免。周顗入宫后向元帝进言,备言王导之忠君爱国,决不可错杀忠良。而王导却不知情。王敦之乱平定后,王导浏览以前的宫中奏折,看到了周顗营救自己的折子,其中言辞恳切,殷勤备至。

  10. 周顗简介 晋朝时期荆州刺尚书左仆射周顗生平

    曾任荆州刺史,官至尚书左仆射。>周顗,二十岁时便入朝为官,宦海之中沉浮数次。先领荆州刺史,与敌军交战,大败。后为吏部尚书,终日>醉酒不醒,人称「三日仆射」,被有司弹劾。又有门生持刀伤人,因此连坐罢官。元帝大怒,下诏书将周顗下狱,不日处死。若干天后元帝愤怒平息,才将周顗放出,大家都前去探望,周顗却说:「我就知道我死不了,没犯死罪嘛。」>

随机推荐

  1. 为什么说天机不可泄露?

    扯扯天机不可泄露吧,这个我好象以前讲过了,搜了搜又没搜到,算了,有搜的功夫,还不如再扯一扯。所以说,天机可不可泄露呢?讲到这里,应该没什么悬念吧,天机没什么不可泄露的。天机不可泄露,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道法不传六耳。天机不可泄露,这个天机,已经讲了,就是自然运作的关键点。这叫天机不可泄露。天机不可泄露,就是,考试是你必须要经历的,努力更是少不了的,我既便知道题,也是不能说的。

  2. 梦见自己在逃跑

    周公解梦梦见自己在逃跑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自己在逃跑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3. 梦见饮料梦到饮料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饮料好不好

    做梦梦见饮料好不好?梦见饮料有现实的影响和反应,也有梦者的主观想象,请看下面由小编帮你整理的梦见饮料的详细解说吧。梦见瓶装的饮料,是表示你的好运连连,不但会为你带来职位的晋升,而且还能带来不少的财运,让你权财两收。梦见自己喝的饮料中有蚂蚁,意味着将忍受内脏疾病的折磨。心理学解梦梦见食物梦到食物是什么意思_做梦梦见食物好不好梦境解说:梦中的饮料象征对人身体、感情和精神方面基本要求的满足。

  4. 台北故宫文物精华 —中国历代工匠

    台北故宫文物精华—中国历代工匠新石器时代晚期至商前期/玉鹰纹圭元/钧窑/天蓝紫斑如意枕高13.4cm面最长30.8cm底最长28cm面最长19.7cm底最宽19cm南宋/龙泉窑/翠青五管瓶高12.4cm面径13cm足径7.2cm宋/定窑/婴儿枕宋/汝窑/莲花式温碗汝窑,为冠绝古今之中国磁器名窑北魏太和元年/释迦牟尼佛坐像/青铜镀金全高40.3cm重3954g新莽/嘉量高25cm春秋中期/晋国/子犯

  5. 我爸爸最聪明

    小阿凡提与巴依的孩子一起吹嘘。>“我爸爸最聪明!”>“我爸爸可以白送你一块金子!”>“我爸爸一文钱也不会让你骗去。”

  6. 【今日历史】7月24日,历史新知发生了什么?

    1994年7月24日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25年前,加勒比国家联盟成立于1994年7月24日,成员共37个,包括加勒比地区所有国家和未独立的岛屿,总面积达五百多万平方公里,人口超过2亿,年国民生产总值达5000亿美元,对外贸易额1800亿美元。2014年7月24日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MD83客机在尼日尔首都尼亚美坠毁5年前,2014年7月24日,阿尔及利亚航空公司宣布,该航空一架飞机从布基纳法索首都瓦加杜古起飞50分钟后失去联系。

  7. 梦见高空坠落

    周公解梦梦见高空坠落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高空坠落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8. 带有拜的成语

    包含有“拜”字的全部成语及解释:望尘而拜——指迎候有权势的人,看见车扬起的尘土就下拜。升堂拜母——升:登上;堂:古代指宫室的前屋。拜见对方的母亲。烧香跪拜,以表尊敬服从之意。望尘拜伏——形容卑躬屈膝的神态。拜赐之师——用以讽刺为复仇而又失败的出兵。长揖不拜——揖、拜:旧时的拱手、磕头礼。拜恩私室——指感谢有权势的人的推荐提拔。拜倒辕门——辕门:将帅行辕或军营的大门。

  9. 吴王夫差墓究竟在哪里?

    (2010-05-04 09:37:06)转载标签:提起吴王夫差墓,很多史书都记载说在阳山。东汉赵晔《吴越春秋》载:“越王乃葬吴王于秦余杭山卑犹。”《越绝书》载:“秦余杭山者,越王栖吴夫差山也,去县五十里。夫差冢,在犹亭西卑犹位。越王...

  10. 不燃官烛成语故事_成语“不燃官烛”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

    【出处】《北堂书钞》卷三十八引吴·谢承《后汉书》 东汉时期,有一个人叫巴只,他曾任扬州刺史。 巴只为官清廉,品格端方,从来不愿意占公家一点便宜,将公家与私人的界限分得十分清楚。他当官时,从来不将妻室儿女接至任所。他的日常开支严格限制在自已的俸禄之内。他做官时,晚...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