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齐军方面,齐闵王亲自坐镇中军,触子率齐技击为前锋部队,副帅达子负责殿后。齐闵王在位期间东征西讨,这支部队跟随齐闵王横扫诸国屡建奇功,有这样一支百战雄师齐闵王也确实有骄傲的资本。齐军首先发动进攻,齐国前锋部队齐技击击鼓前进,齐军安排最精锐的齐技击在前,也是齐闵王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毕竟头阵的胜利很重要,而中军后军都是国内临时征召的青壮年,头阵胜利他们只需要跟在后面捡便宜就行。

自是君王不永年——诸葛亮的偶像乐毅(6) 主笔:张小粤 公元前284年,乐毅一夜无眠。天刚蒙亮,乐毅下令,各军士兵集结,各军统帅前往中军大帐参加 ... 会议。 (一)一战定国运 这一年,距离燕昭王即位已经整整过去三十年,在一个破败不堪的废墟之上辛苦耕耘了三十年的时间,纳才、改革、锐意进取,燕国有了今天欣欣向上的走势,此次合纵,倾尽执政三十年的成果,堵上一次国运,要的是齐国割地认怂,让燕国上下一吐憋在胸中三十年的恶气。 齐闵王,公元前301年即,在位已经十七年,十七年间荡平各路诸侯,未尝败绩,早已瞧不上各路诸侯,此战派上全国的主力,为的是省事,毕其功于一役,因为他也明白合纵,赢了则六国俯首,即使输了,也不会输掉所有。 但燕昭王和齐闵王他俩都不明白的是乐毅,是乐毅的决心,那颗灭齐的决心! (二)布阵 联军军营,各营整装准备,各军统帅齐聚乐毅的中军大帐,帐外,士兵拥拥攘攘,帐内,气氛严肃紧张。 安排如下,燕军分为两部,燕军一部为中军,另一部作为前军部分正面对刚齐军,秦赵韩三军步兵为侧翼,训练有素的重型步兵集团魏武卒为后军,燕赵骑兵作为快速支援部队隐藏于附近山谷之中。 齐军方面,齐闵王亲自坐镇中军,触子率齐技击为前锋部队,副帅达子负责殿后。 这里很有必要说下战国时期军队的组成,我们看历史记载战国时期的战争总是几十万人的大战,而越往后的记载战争规模越小,其实那是因为战国时期各国的军队还没有完全的进入职业化。 魏武卒是最早的军人职业化改革,到济西大战时各国都已经有了一定数量的职业化军队,但打仗的时候还是会从全国征召成年男子入伍,组成几十万人规模的军队,毕竟几十万人就算不真打仗,拉到你家门口溜一圈也是很吓人的。 齐技击就是孙膑对齐国军队进行职业化改革的成果,齐技击当年在孙膑的率领下屡败魏武卒,围魏救赵役就是齐技击的杰作。齐闵王在位期间东征西讨,这支部队跟随齐闵王横扫诸国屡建奇功,有这样一支百战雄师齐闵王也确实有骄傲的资本。 (三)前进 双方出营列阵,抵达预定位置,呼啸的风声、士兵的步伐声、济水的咆哮声在那个时刻混成一首交响曲,紧张又令人血脉喷张,在壮行酒的 ... 下双方士兵斗志昂扬。 齐军首先发动进攻,齐国前锋部队齐技击击鼓前进,齐军安排最精锐的齐技击在前,也是齐闵王毕其功于一役的想法,毕竟头阵的胜利很重要,而中军后军都是国内临时征召的青壮年,头阵胜利他们只需要跟在后面捡便宜就行。 (四)诡异的一幕 齐军前锋进 ... 军射程后,联军一轮齐射,作为百战精锐这自然难不倒齐技击,以盾牌挡住联军的弩箭继续向前快速推进,当双方正要短兵相接的时候,诡异的一幕出现了,《吕氏春秋·权勋》记录了这一幕。 「 ”战合,击金而却之” 也就是说当齐军前锋部队刚要与联军前军短兵相接的时候,齐军大营传来了鸣金的声音,「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再一次体现在齐军身上,但这次没有给「 ”再而衰”的机会,齐军直接就竭了。 这就好比你参加了一个短跑,发令声响你一溜烟往前冲,跑了一半的时候却被裁判拦下来,说你抢跑了,回去重跑,想必只要你跟你的对手之间不是职业与跑步爱好者的差距,那你是几乎不可能赢得了场短跑比赛。 你也许会说,如果你是齐军你就知道这时候绝对不能撤退,我只能夸奖你很勇敢,你可以继续与联军血战,但对大多数士兵来说,应该说是对大多数的人来说,他们不具备这种判断力。在战场上,击鼓前进鸣金收兵对士兵来说就是命令,不执行还有违抗军令被 ... 的风险,对于普通士兵来说最佳的选择就是听令后撤。 (五)溃逃 鸣金一响,齐军前锋部队纷纷撤退,齐技击不愧是训练有素的职业军队,后撤也撤得井然有序,但要命的是中军不知道什么情况,前军后撤途中卷起滚滚烟尘,中军只听见鸣金,烟尘遮蔽了视线。中军只知道前面有军队再向中军前进,却不知道是我军还是敌军,也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难道主帅被 ... 了?” 他们不是职业军人,没有那么良好的心理素质,未知的恐惧让这些士兵呆不住了,这时候不知谁喊了一声,「 ”前军败了,主帅死了”,结果中军发生了哄乱,士兵开始向后溃逃,齐军方阵大乱,后军更是一头雾水,「 ”国君死了?”谣言在后军散开,人心惶惶,齐军的中后军乱作一团。 乐毅下令,燕赵骑兵冲击齐国溃军,济水河边,烟尘滚滚、风沙大作、乱箭飞舞着射向溃逃中的齐军,溃逃中的齐军士兵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有人说主帅触子投敌了,有人说触子战死了,还有人说前军叛变了,越传越邪乎,传到最后大家都以为齐闵王死了,丢弃武器装备就只顾逃命,济水士兵们只顾河边抢船过河,落水溺亡、被踩踏致死者不计其数。 (六)收拾残局 齐闵王驾乘战车一路狂奔逃回到国都临淄,渡过济水的副主帅达子一路后撤开始收拾残军,直到撤退到临淄附近秦周,传来国君已回到国都一切安好的消息,齐军的溃逃才在这里停下。然后主帅触子~~对哦~~触子呢? 《吕氏春秋·权勋》告诉我们,这一切都是触子的杰作,因为忌恨于齐闵王的侮辱和威胁,所以故意鸣金,让齐军乱阵,最后导致溃败,而之后触子一骑绝尘,驾车离去,从此不知所终,狠狠坑了一把齐闵王和齐军将士。 图:齐闵王辱 ... 触子 联军几乎没费什么兵力就取得了这样一场大胜,打扫战场,缴获了物资无数,联军各国喜笑颜开,开始考虑怎么在谈判桌上宰齐闵王一刀,但乐毅却没有这样想,他想要的更多。 决定战国结局的一场大战,就以这样一种无厘头的方式结束了。 (七)如果,没有如果 齐军在济西的大败,可以有很多种假设去避免。 第一、如果齐军坚持用触子对峙消耗的策略,联军支撑不过半年,后勤跟不上自然要撤,齐闵王再各个击破,以他的实力也能做到这点,那么战国的结局可能是另一个版本。 第二、如果齐闵王没那么狂傲自大,没有侮辱威胁触子,那么即使出战,触子也不会去创造这一杰作,那么结局无非也是胜与败,胜,齐国傲视群雄,即使败,联军胜也是惨胜,无力再发动后续的 ... 行动,双方最终要在谈判桌前解决问题。 第三、如果齐闵王知将懂将,主帅不是触子而是达子,那结局也会有所不同,达子最后的结局告诉我们什么叫君不仁而将不负君。 第四、如果齐 ... 训练有素的齐技击作为中军,那么前军即使后撤,也不会发生溃逃,就不会有济水河边的那一幕。 当然还有很多如果,但是历史没有假设,他们真真实实的就发生了,任何一个细节都能决定成败。品读历史不是让我们去假设,而要我们从以历史为镜子,不要再犯前人所犯过的错误,这才是品读历史的意义。 本篇为「 ”千古名将英雄梦”特约作者「 ”张小粤”所作,未经作者授权,禁止转载
本文标签:历史战国乐毅齐闵王战争史战国时期秦朝西汉中国历史周朝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