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鸡缸杯的真实价值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屡创成化瓷器的拍卖天价,成交额达数千万港币之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代文献中曾记载,鸡缸杯在明代时即已“值钱十万”。以此推算,在1709年以前,鸡缸杯的价格也不过在100两白银左右。“鸡缸为最”之说,是朱琰的一家之说,但因其书学术上颇有价值,且发行量较大,故而后人多沿其说。
鸡缸杯的真实价值
明成化斗彩鸡缸杯屡创成化瓷器的拍卖天价,成交额达数千万港币之多。究其原因,是因为古代文献中曾记载,鸡缸杯在明代时即已“值钱十万”。但是我在仔细查阅了文献之后,却发现原来这是今人对此话的误解。
最早记载“值钱十万”的是中国历史上有名的第一部陶瓷史专著《陶说》一书,原文出自该书第三卷朱琰的一段按语:“成窑以五色为最,酒杯以鸡缸为最。神宗时,尚食御前,成杯一双值钱十万,当时已贵重如此。”“十万”到底是多少钱,今人有释为十万两白银的,也有释为十万两黄金的。这两种说法都不准确,也不符合朱琰的原意。朱琰做学问是相当严谨的,就在他所著的《陶说》一书中,曾引用《曝书亭集》的一段文献:“尝以月之朔望,观京师慈仁寺集。贵人入市,见陈瓷碗,争视之。万历窑器,索白金数两。宣德、成化款者,倍蓰。至鸡缸,非白金五镒市之不可,有力者不少惜”。“镒”是计量单位,学术界尚有争议,但多数人认为相当于20两(另有24两、12两两说)。如此算下来,五镒也就是100两白银。《曝书亭集》的作者为朱彝尊,生于崇祯二年,卒于康熙四十八年。其主要成就在古文诗词,《明诗综》、《词综》、《经义考》、《日下旧闻考》均为朱所著。以此推算,在1709年以前,鸡缸杯的价格也不过在100两白银左右。而著于康熙五十四年的刘廷玑的《在园杂志》卷四也记载:“鸡缸一对,价值百金,亦难轻购,本无多也。”由此可推断,朱琰谈到的“值钱十万”,应该不会超过100两白银,“十万”之说释为铜钱更为准确。明晚期盛赌,一只斗鹅也有“值钱五十万”的记载,当属同一比价。
归纳前人的记载,文献中评论的成化斗彩酒杯,其品种有:1、秋千仕女;2、婴戏;3、高士;4、龙舟;5、仕女;6、葡萄;7、各种花草;8、花鸟、花蝶;9、云龙。而前人对其评价最高的是绘葡萄纹的高足杯,认为其造型秀美,色彩淡雅,画工精细。“鸡缸为最”之说,是朱琰的一家之说,但因其书学术上颇有价值,且发行量较大,故而后人多沿其说。根据现在传世文物分析,秋千仕女、仕女、龙舟三种未见有完整的器物传世,已发表的成化御窑厂的发掘报告,也未见到相关的文物资料。婴戏、高士、鸡缸杯、葡萄纹及各种花草者,主要藏于北京和台北的故宫博物院中,其绘人物者,稚拙可爱,绘花草者,工整细腻。综合评其艺术价值,绘葡萄纹的高足杯确实造型秀美,超过前朝,且彩绘工整细腻,在成化斗彩酒杯中独领 ... 。
但以个人的审美观分析,我更喜爱的是另一种绘葡萄纹的酒杯,直口,瘦底,圈足,外绘析枝葡萄纹,分填赭、绿、黄等色。胎质洁白,彩色柔润,色彩柔和淡雅,既突出了白瓷的天然之美,更以缤纷的淡雅色彩,给人以赏心悦目之感,再加上画法娴熟,工艺秀美,将成化斗彩的内涵之美表现得淋漓尽致。每次拿在手中,我都有一种灵感迸发、爱不释手之感。
来源:中华收藏
作者:杨静荣
编辑:因因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