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

【拼音】xīnyǒulíngxīyīdiǎntōng

【解释】比喻恋爱着的男女双方心心相印。现多比喻比方对彼此的心思都能心领神会。

【成语故事】

“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成语,出自《李义山诗文全集·无题》。

李商隐字义山,是唐朝晚期诗坛的一颗明星,也是对后代有影响的一位诗人。李商隐17岁开始当幕僚,25岁中进士,但一生仕途坎坷蹇滞,大部分时间过著寄人篱下的幕僚生活,一直没有担任过重要官职。他年轻时在政治上是有抱负的。但由于“运与愿违”,因此他写了许多诗来曲折地表达内心的苦闷。

李商隐所写的一组《无题》诗流传较广,在我国文学史上产生过不小的影响。公元842年(唐武宗会昌二年),李商隐在秘书省当正字(官职名)时写的一首《无题》诗中有这样两句:“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从字面上讲,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我们没有凤凰的翅膀,不能一同飞向遥远的地方;我们只有犀牛角似的心,通过那条极细的白纹,彼此心心相印。

旧说犀牛是一种灵异的兽,它的角上有条白纹从角端通向头脑,感应灵敏,故称灵犀。后来,人们引用“心有灵犀一点通”这个成语,来比喻彼此的心意相通。

心有灵犀一点通成语故事_成语“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典故出处和主人公是谁?的更多相关文章

  1. 霍去病究竟有多厉害?匈奴一首诗歌道出悲凉

    可以说刘彻想要...匈奴,那霍去病就是他手里最锋利的一把刀,...伤效果也是让所有人都瞪目结舌。那么他到底有多厉害呢?其实看看当时匈奴人留下的一首诗歌里,包含着怎样的血和泪,就明白了。然而这时候的霍去病,却撂下一句硬气的话:"匈奴未灭,何以家为!

  2. 不平则鸣,看看柳宗元的文学创作修炼手册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解人,世称柳河东。后人对柳宗元的认识和纪念,主要缘于他的文翰和思致。

  3. 想爱而不能爱,林徽因病中写下这首凄美情词,如一曲清泉流过心间

    对于林徽因来说,写诗完全是出于兴趣,而那个让她爱上诗的男人是徐志摩。林徽因和徐志摩相识时才16岁,对方的一首首情诗将她带入了一个个美妙的诗境中。虽然两人的爱情以失败告终,但林徽因余生都没有放下过诗歌。让我们来品一品:作为一首现代诗,林徽因这首诗的工整度是相当高的,充满了古诗的韵味。关门的波斯菊花海诗中描写的是一种想爱而不能的情绪,有人觉得林徽因写的就是她和徐志摩的爱情,但作者从来没有这样表示过。

  4. 高风亮节——文人与竹的互相成就

    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化史上,松、竹、梅被誉为「”岁寒三友”,而梅、兰、竹、菊被称为「”四君子”,竹子均榜上有名,可见竹子在中国文人心中的地位。「”细细的叶,疏疏的节;雪压不倒,风吹不折。”竹子笔直挺拔,婆娑有致,青翠不惊寒,自有一种虚怀若谷之气,象征着坚韧挺拔,虚心有节等品格。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对竹的喜爱,是中国古代文人群体的共性之一。千百年来,在无数文人墨客的推崇下,竹子由一种再普通不过的植物,变成

  5. 说韩愈不配当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人,怕是没读过他19岁的这16字神作

    对于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的位置,不少人是不解的,毕竟排在其后的还有王安石、欧阳修和苏轼。

  6. 唐朝诗人众多,为什么只有李白被称为诗仙?他的诗真能预言未来么

    我国历史上曾产生过无数伟大诗人,如屈原、杜甫、苏轼,能吟诗作赋的亦不在少数,但被奉为「”诗仙”的唯有李白一人。李白之所以被称为「”诗仙”,凭的不只是他留传于世的诗词佳作,还有他那扑朔迷离的身世和颇具传奇的人生经历。他的诗词优美自然,诗句如行云流水,清新俊雅,且大气磅礴。「”李白斗酒诗百篇”。但李白在朝为官并非靠的金榜题名,只因识得番邦文字被贺知章推荐给了唐玄宗,玄宗赐其进士及第并做了翰林学士,虽无

  7.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欧阳修与北宋诗文改革1(备考10月自考)

    诗文革新运动——北宋中叶兴起的古文运动,不仅确立了古文在散文领域的正宗地位,而且影响到诗歌创作,作诗也讲究「”气格”,产生以「”以文为诗”的现象,所以人们又习惯于将发生于北宋中叶的这场文学变革称为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的作用——欧阳修在这场运动中起着文坛盟主的领袖作用,他对梅尧臣与苏舜钦的推崇、对王安石、曾巩和「”三苏”的褒扬提携,有力地推动了北宋文学的发展,使宋文、宋诗能够自具面目而独

  8. 中国文学史上的八大才子,最后一个你认识吗?

    苏轼被后人称为「”诗神”、「”词圣”,诗、书、画、散文等均有很高成就,其中,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位列「”唐宋八大家”,书法上为「”宋四家”之一,可见,苏轼是百年难遇的全才。李煜被文学家称作「”千古词帝”,史学家称其为「”南唐后主”,他精书法、工绘画、通音律,诗文均有一定造诣,尤以词的成就最高。代表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相见欢·

  9. 李商隐这首诗充满眼泪,是恩人打击,还是岳父无情

    关注梅鹤读书,点击右上角「”关注”!李商隐是晚唐诗人里的翘楚。今天我们解析他的一首七言律诗《泪》。泪,就是眼泪。顾名思义,这首诗咏的是眼泪。全诗如下:永巷长年怨罗绮,离情终日思风波。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前洒几多。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送玉珂。永巷长年怨罗绮「”永巷”是汉代皇宫中幽禁嫔妃和宫女的场所,出自《史记·吕后本纪》之"乃令永巷囚戚夫人"「”长年”,指年年、

  10. 中国古代十大诗人,您读过他们的诗吗?

    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1953年赫尔辛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被后世誉为中华诗祖。

随机推荐

  1. 网络搞怪的说说段子-感人的情话

    gexings十六、下辈子做只考拉,每天睡觉20个小时,吃2个小时,发呆2个小时,这才是完美人生啊!二十六、最有魄力的是康师傅,每天都有成千上万的人泡他。

  2. 周恩来为何拥护一个“扶不起的阿斗”王洪文?

    经过艰难的思索和反复的衡量,他终于选定了一个人:王洪文。让王洪文接班,最受委屈的莫过于周恩来。八届十一中全会,周恩来告诉陈毅要让林彪接班,陈毅吃惊地说:“怎么是他呢?应该是你嘛!”不管怎么说,林彪还是位开国元帅,如今要周恩来侍奉一位“儿童团”,其荒诞不经,无以言表。周恩来何等聪明,他可不是汲黯。十大会上王洪文正式接班,十大的之前和之后,...两次开会批判周恩来。周恩来身心交瘁,甚至已做好下台的准备。

  3. 九龙夺嫡中,太子胤礽为什么会是第一个落败的?

    “九子夺嫡”中,太子胤礽为何首先出局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吗?其中,太子团队和八阿哥团队的势力最大,双方为了皇位多次交手,祸乱就此起于萧墙之下。其中胤禟,,胤禵都是八阿哥团队的核心成员,算是不折不扣的“八爷党”。看来胤禔为了储位还真是够拼的。从此后,胤禔就彻底失去了争夺皇位的资格。也因如此,大阿哥知道自己与皇位无缘后果断加入了胤禩阵营。

  4. 指鹿为马的故事

    指鹿为马的故事  秦始皇临死前,长子扶苏正在军中,于是丞相李斯和军中府令赵高串通胡亥,传假诏令,让扶苏自尽,胡亥继位。胡亥号称二世,无才且无能,秦始皇的刑罚已非常严苛,二世即位后,更加变本加厉且残暴,大小事情都听从奸臣赵高的话。  秦二世三年,章邯等率兵包围巨鹿,楚国上...

  5. 梦见洗澡被别人看见

    周公解梦梦见洗澡被别人看见是什么意思,是怎么回事,意味着啥,代表什么。做梦梦到洗澡被别人看见是什么预兆,好不好呀,预示着未来会发生啥呢?会有啥征兆。

  6. 丁福保居士:百科全书式学者

    被誉为“百科全书式学者”的丁福保先生,江苏无锡人,宇仲祜,号畴隐居士,又号济阳破衲。他一生中所撰写和主持编纂的关于算学、医学、佛学和文史类书刊等有两百余种,其中最有名的包括《内经通论》、《说文解字诂林》、《佛学大辞典》、《古钱大辞典》等,都堪称是专业领域内的权威工具书。>丁福保居士出生于清同治年间,七岁入家塾就读,《畴隐居士自订年谱》中说:“余天性甚钝。幼读四书,日仅三四行,非百遍不能背诵。”

  7. 日本新年號”令和“的5個出處 4個來自於中國古籍

    前言日本新年號”令和“在網絡上被刷屏了,據說當初有6個候選年號,除“令和”外,還有“英弘”、“廣至”、“萬和”、“萬保”。3個出自日本典籍,3個出自中國典籍。日本人爲了擺脫以前年號都出於漢學經典的慣例,專門挑選了”令和“二字。這兩個字出自於日本最早的詩歌總集《萬葉集》,在卷五《梅花之歌三十二首並序》中寫到:“初春令月,氣淑風和。”但是既然出自於古籍,無論中日,都擺脫不了漢唐文化的影響,”令和“除了

  8. 啤酒中所含脂肪可美容养颜

    绿茶中的脂肪含量为1.1%,乌龙茶中的脂肪含量为2.4%。尤其是乌龙茶,因为它是半发酵茶,所以其中脂肪含量比红茶绿茶略高。黑木耳中的脂肪含量仅为0.6%,但黑木耳中的脂肪会参与身体的排毒工作,经常食用,能通便降血压,这也是它成为“优质脂肪”的原因。啤酒脂肪的主要来自于酿酒的麦芽,麦芽中脂肪含量是3.9%,它有调节激素水平和美容的作用。香蕉中的脂肪含量非常少,但却可以促进大脑分泌内啡肽,减轻心理压力。

  9. 必躬必亲的意思及成语解释 | 成语大全

    后转为“必躬必亲”。

  10. 汉朝的汉匈和亲:昭君出塞

    汉朝时期的汉匈和亲是昭君出塞。昭君出塞是上的一个真实故事。在这种背景下,娄敬鉴于美人计的效用,便向刘邦提出与匈奴和亲的主张。这就是西汉与匈奴的第一次和亲。这一时期的和亲,意在以汉匈姻亲关係和相当数目的财物来换取匈奴停止对汉边境的掠夺,以便争取时间休养生息,增强国力。然而,汉初的和亲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