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经深思熟虑,左右权衡,决定请于右任,好形式配上好题名,使人们看报爱不释手。思绪万千,笔者想起这位...元老曾为《新华日报》题名的事情。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在国统区创办了《新华日报》。之后,《新华日报》在国内畅销。这些著名报纸颇得人心,于右任可称之为“报魁”。当时周恩来任...华中局书记,为了办好《新华日报》,宣传抗日政策,激励国人奋勇...敌,以驱逐侵略者。

核心提示:周恩来反复考虑,报纸的名称起好了,但是由谁题写报名呢?经深思熟虑,左右权衡,决定请于右任,好形式配上好题名,使人们看报爱不释手。
本文摘自:中国新闻网,作者:周彬,原题:于右任题写《新华日报》 于右任一生热爱祖国,他晚年《望大陆》一诗表达了自己的心愿。一九 ... 年十一月于右任与世长辞,埋葬在台北市近郊八拉卡。墓园坐南朝北,面向大陆。墓前有墓道、牌坊,牌坊两边的石柱上刻有:西北望神州万里风涛接瀛海,东南留圣迹千秋豪杰壮山邱。于老在大陆生活多年,对故乡一草一木有着深厚的感情。思绪万千,笔者想起这位 ... 元老曾为《新华日报》题名的事情。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 ... 在国统区创办了《新华日报》。大概正是因为于右任为该报题名,在武汉举行首发式那天,读者争先购买,很快销售一空,报社不得不加印以满足热心的读者。之后,《新华日报》在国内畅销。 于右任时任 ... 监察院院长之要职,是德高望重的 ... 元老人物,在国统区声望极高。于右任早年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一九0七至一九一0年在上海创办《民呼报》、《民吁报》和《民主报》,后主《神州日报》、《舆论日报》、 《须弥日报》等,宣传资产阶级革命,批判封建专制和清朝的腐朽 ... ,揭露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罪行。这些著名报纸颇得人心,于右任可称之为“报魁”。更为众人称赞的是于老擅长书法,创《草书月刊》,组织草书研究社,其草书独树一帜,被誉为“草圣”。这种威望高、会办报、善书法的人题写报名谁不欢迎? 一九三七年“七七”事变后,国共两党达成协议,停止内战,一致对外,开始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当时周恩来任 ... 华中局书记,为了办好《新华日报》,宣传抗日政策,激励国人奋勇 ... 敌,以驱逐侵略者。周恩来反复考虑,报纸的名称起好了,但是由谁题写报名呢?经深思熟虑,左右权衡,决定请于右任,好形式配上好题名,使人们看报爱不释手。这样就能大大提高报纸的知名度。 是年底,周恩来前往于公馆拜望于右任,两人就国共两党联合抗日的前途、存在问题进行了探讨、交流,周恩来对于右任联共抗日问题上的高瞻远瞩予以高度赞扬。在宾客欢快的气氛中,周恩来提出为《新华日报》题名的要求:“我党为宣传国共合作一致抗日,征得 ... 同意,准备办一张《新华日报》。于老先生积极倡导抗日救亡,为世人敬仰,又是当代著名‘草圣’,特请先生为报纸题写报名,请先生不吝赐墨。”于右任慨然应允,表示:“这次全面抗战,两党均在贯彻中山先生‘唤起民众’的精神,希望贵报早与国人见面。”说完,于老运足底气,挥笔而书,一连写了十几幅,最后选中其中比较满意的一幅。 于右任于一九四九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在重庆被迫乘机离开大陆飞往台湾省,多年来寄情于诗词书法,思念家人,曾在日记中写道:“我百年后,愿葬于玉山或阿里山树木多的高处,可以时时望大陆。我之故乡,是中国大陆。”一九六七年八月, 台湾省青年学生在最高的玉山之颠,塑造了一座于右任半身铜像。玉山山顶海拔三千九百七十七米,铜像高三米,两者加起来正好四千米,为中国东南的最高峰,满足了于先生遥望故乡的夙愿。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于右任新华日报抗日战争历史周恩来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