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由于谢卡同情拯救过他的印第安人,因此也遭到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谢卡晚年饱受打击,抑郁而终。此时,被人们称之为“恶魔果实”的“巴巴”成为了主要食物,法尔门蒂和路易十六遗留下来的十几亩“巴巴”,解救了大量灾民的生命。“巴巴”在法国救下数千人的生命,欧洲国家纷纷引种、培植,“巴巴”于是很快风靡欧洲大陆,每个国家都种植了大量的“巴巴”。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巴巴”救下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
1492年,航海家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后,欧洲人开始向美洲 ... 成为了早期的征服者。在这些征服者中,有一位名叫谢卡的西班牙人,他于1530年率领一支50人的小队一路南征,将印第安人赶到了偏远的山区。
在一次远征中,谢卡等人遭到伏击队员死伤殆尽,仅剩下了他与几个队员存活。他们在原始丛林中跋涉多日,饥寒交迫,就在谢卡等人即将被饿死在丛林中时,几个印第安人救下了他们。
哥伦布发现美洲
救下谢卡等人的印第安人来自更为偏远地区的部落,他们还受未到征服者的侵略,还不知道欧洲人已经带着先进的火器 ... 来了。在印第安部落养伤的日子里,印第安人用一种叫做“巴巴”的果实和羊肉一起煮熟作为食物,谢卡等人就是吃了“巴巴”才活下来的。
印第安人不仅将“巴巴”作为主食,还将这种奇怪的果实拿去喂养牲口。1553年,谢卡在塞尔维亚写下了他在美洲的亲历记——《秘鲁纪行》一书。在这本书中,谢卡记叙了7次在不同地方看到印第安人种植和食用“巴巴”的情况。
印第安人
1570年,谢卡等人再次返回秘鲁,这次他带回了3个“巴巴”。这三块“巴巴”很快在欧洲种植成功,第一年便收获了几十斤“巴巴”果实。谢卡认为“巴巴”是一个重大发现,于是在欧洲极力推广“巴巴”的种植和食用。
但当时人们吃了“巴巴”之后,觉得相当苦涩难以下咽,于是纷纷 ... 这种食物,这种食物也被定义为“恶魔果实”、“下等人的水果”。由于谢卡同情拯救过他的印第安人,因此也遭到了人们的冷嘲热讽,谢卡晚年饱受打击,抑郁而终。死前谢卡曾预言:“巴巴将会成改变历史,拯救千万人的生命,它的价值有一天会被人发现。”
印第安人向谢卡赠送恶魔果实
16世纪晚期,法国农学家法尔门蒂将“巴巴”烧熟吃下,在吃了这个被人们称之为“恶魔果实”的“巴巴”后,发现这东西并没有那么难吃,而且它开的花还很漂亮。
法尔门蒂于是积极向法国国王路易十六推荐,路易十六到法尔门蒂的巴巴园进行考察,并在宫廷宴会上让王后将“巴巴”开的花插在头上。一时间,“巴巴”身价倍增,成为了一种高贵的花卉饰品,达官贵人争相将其种在家中,作为名贵花卉欣赏。
路易十六
18世纪后期,欧洲大陆发生了频繁、严重的饥荒,很多人因为没有粮食救济饿死。此时,被人们称之为“恶魔果实”的“巴巴”成为了主要食物,法尔门蒂和路易十六遗留下来的十几亩“巴巴”,解救了大量灾民的生命。此时,人们这才认识到“巴巴”并非恶魔果实,而是一种重要的食物。
“巴巴”在法国救下数千人的生命,欧洲国家纷纷引种、培植,“巴巴”于是很快风靡欧洲大陆,每个国家都种植了大量的“巴巴”。在长达数十年的时间里,“巴巴”救下了成千上万人的生命。由于此物最先由荷兰人谢卡引入,因而又被称之为荷兰薯,而通俗的叫法则是——马铃薯。
土豆花
19世纪初,俄国沙皇彼得大帝游历欧洲时,在鹿特丹用重金买下一袋马铃薯回国,种植在皇家后花园。到19世纪末期,俄国也开始普遍推广种植马铃薯,马铃薯成为了俄国人主要食物。
随着马铃薯的传播,世界上几乎每个适合的地区都有了马铃薯,马铃薯成为了全球公认的重要食物。三百年过去了,谢卡的预言终于实现,经过不断改良的马铃薯容易种植、产量高,口感好解决了世界上大部分地区的饥荒问题。据不完全统计,仅仅在18世纪的欧洲和北美就拯救了上亿人口。
土豆
马铃薯传入中国的时间较晚,1700年版的福建《松溪县志》是最早记录马铃薯的著作。1800年,清代学者吴其浚在《植物名实图考》中将马铃薯的形状、分布地域和食用 ... 进行了注解。
马铃薯在中国不同地区有不一样的叫法,普遍叫做洋芋、土豆、荷兰薯、山药蛋等,主要产地在云南、贵州和山西。再往后,就有了《布种洋芋 ... 》的书籍,详细介绍了马铃薯的种植 ... ,马铃薯这才得到全国推广,成为家喻户晓的食物。
美国人笔下的巨型土豆
马铃薯是几乎人人都吃过的食物,而在数百年前谢卡的遭遇却令人同情,他是第一个推广马铃薯的人,他的坚持为人类提供了一种中要食源,在一定意义上改变了世界历史。然而,几百年来他始终被人们遗忘,不知道他的名字。但无论如何,在马铃薯历史史上,不得不说谢卡是一个英雄。
参考文献:《马铃薯的种植历史》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