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极致奢华的唐代宫廷茶具法门寺地宫所藏一套金银茶具,质地精良,造型优美,工艺先进,系列完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从中可见唐代帝王对茶文化的重视和供佛的虔诚。而“五哥”乃是唐僖宗小时皇宫内对他的爱称,表明这些茶具为唐僖宗所供奉。法门寺地宫所藏宫廷茶具与陆羽《茶经》记述的民间茶具互为补充,相映生辉,使人们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清晰的认识。
极致奢华的唐代宫廷茶具
法门寺地宫所藏一套金银茶具,质地精良,造型优美,工艺先进,系列完整,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等级最高的宫廷茶具,从中可见唐代帝王对茶文化的重视和供佛的虔诚。
此套金银茶具有茶碗、碟、盘、净水瓶共十六件,多数是以鎏金工艺装饰在银器上,其做工精细、风格华贵,唐代贯以“银金花”来形容之,是迄今世界上发现最早、最完善“银金花”茶器。
在法门寺地宫所藏一些茶具上,有以硬物刻划的“五哥”两字。而“五哥”乃是唐僖宗小时皇宫内对他的爱称,表明这些茶具为唐僖宗所供奉。法门寺地宫所藏宫廷茶具与陆羽《茶经》记述的民间茶具互为补充,相映生辉,使人们对唐代茶具有了更加完整、清晰的认识。
法门寺地宫出土的此套茶具,不仅用途分类细致入微,而且做工精美绝伦,唐代茶道文化之发达,公卿贵胄生活之奢靡,由此可见一斑。
◎五瓣葵口圈足秘色瓷碗口径21cm,高9.4cm 敞口,深腹,圈足。口沿五曲,腹壁斜収,曲口以下的腹壁有竖向凸棱。胎较薄,能体施青灰色釉,釉色均匀,晶莹凝润。外残留包装纸上的仕女图印痕。 “秘色瓷”即由浙江越窑所生产,专供皇室宫廷御用的“贡瓷”,可以说是中国历代青瓷中最顶级的精品,这只瓷碗色泽青莹柔和,有“捩翠融青”梦幻的优美,盛入茶汤仿佛有“轻旋薄冰盛绿云”的视觉享受。
◎系链银火筋长27.6cm,重765.0克 筋,又称箸,俗称筷子。火筋,煎茶时生火挟炭的器具,所以火筋也就成了必不可少的茶具。而古人对茶具的认识,又不同于今人,古人认为凡与烹茶饮茶有关的器具,都称为茶具。这样,煎茶烧水时生火加炭用的火筋自然也就归纳到茶具中去了。古代特别是唐宋期间的一些茶著中,凡提到茶具时,都提到了火筋。 系链银火筋整体呈圆柱形,上粗下细,链为银丝编成。火筋上端顶部为宝珠形,其下有凹槽,环鼻嵌入其中,将两筋用链系结成一体。这件火筋,造型设计精巧,风韵雅典,充分体现了唐代制造金银器具的高超工艺水平。
◎鎏金银波罗子高3.8cm,底径11.2cm,重250克 贮茶具,可用于沥干茶叶的水分。此银波罗子,有2套共10件,图内为五件。出土时,五件一组套装。以子母口扣合,直口,浅腹,平底,壶门座圈足,器内底焊十字形格架,圈足有镂空的六个壶门,壶门间饰背分式忍冬草。底外壁有抛光切削候留下的同心圆痕迹。
◎鎏金人物画银坛子高24.7cm,径13.2cm,重883.5克 鎏金人物画银坛子是唐懿宗、唐僖宗为迎送佛真身而供奉的配套茶具中的贮藏器,共有两个,形制相同。深腹、平底、圈足。由盖、体和足三部分组成。盖为四瓣竖凸棱形结构,每瓣内饰一巨狮,衬以缠枝蔓草,鱼子纹地。盖钮为珠宝状,饰以二方连续的蔓草纹、鱼子纹地。 坛身分成四个开光区,各为壶门形画面,上有四组人物图案,其中分别为仙人对弈、伯牙捧琴、箫史吹箫、金蛇吐珠。
◎鎏金银龟盒 高13cm,长28cm,宽15cm,重819克 因唐代饮茶,先要将饼茶经炙、碾成细末,再过罗筛分后方可煎茶。而这件银龟茶盒,它的功用是贮存茶末,属茶具中的贮茶器具。 茶盒整体呈龟状,昂首曲尾,四足内缩在地。龟甲为盖,盖甲上有龟背纹,整体造型维妙维肖。腹部供贮放碾碎的饼茶细末。取茶时,既可揭盖(甲)舀取,也可以龟口中倒出,十分方便。 银盒作龟状,这是因为古人认为龟是吉祥和长寿的象征。唐皇室选用鎏金银龟茶盒贮茶,既显示了皇室的高贵富丽气魄,又显露了皇上祈求长生不老的心态。
◎鎏金仙人驾鹤纹壶门座茶罗子高9.5cm,长13.4cm,宽8.4cm,重1472克 器形为长方体,由盖、罗、屉、罗架、器座组成,均为钣金成型,纹饰涂金。盈顶盖面錾两体首尾相对的飞天,头顶及身侧衬以流云。盖刹四侧各饰一和合云,两侧还饰如意云头。 刹边饰莲瓣纹,盖立沿饰流云纹,罗架两侧饰头束髻、着褒衣的执幡驾鹤仙人,另两侧錾相对飞翔的仙鹤,四周饰莲瓣纹。罗、屉均作匣形。分内外两层,中夹罗网。屉面饰流云纹,有环状拉手。罗架下焊台形器座,有镂空的桃形壶门。
◎鎏金银摩羯纹蕾纽三足架银盐台 高27.9cm,外径16.1cm,重564克 盐台盛贮椒盐等佐料用。唐人吃茶需加添椒、盐等佐料。宋代苏轼尚有“芽茶得盐,不苦而甜”的说法。 由盖、台盘、三足架等组成。盖上有莲蕾捉手,中空,有铰链可开合,下焊接盘曲的银筋与盖相连。盖心饰团花一朵,盖面饰摩羯四尾,盖沿饰卷荷。台盘中心下凹,直口,宽沿,浅腹,平底。宽沿上捶刻以海石榴为花蕊的双层莲瓣,瓣尖饰以扇形花蕊,平底饰莲蓬。 三足支架上錾文:“咸通九年文思院造银金涂盐台一只,并盖重一十二两四钱,判官臣吴弘綦、使臣能顺”。
◎鎏金壶门座茶碾子高7.1cm,长27.4cm,重1168克 此茶碾子,由鎏金壶门座茶碾槽架和纯银碢([tuó]同“砣”)轴二件组成。通体呈长方形,由碾槽、辖板、槽身、槽座四部分组成。槽呈半月弧形,口沿外折。辖板呈长方形,插置槽口,两端呈如意云头状,中间焊一宝珠形小捉手,以便抽动开合。捉手两边各錾一只鸿雁,衬流云纹。 槽身截面呈凹状,碾槽嵌置其中,项面两端亦为如意云头饰三朵流云纹,侧面两壁镂空壶门。壶门间饰两躯相向天马,并间有流云纹。槽座上承槽身,两端作云头状,周边饰20朵扁平团花,有錾文:“咸通七年文思院造银金花茶碾子一枚共重十九两”。 纯银碢轴为浇铸成形,自铭“碢轴重一十一两”。碾轮轴心围饰莲瓣团花一幅及流云纹一周。两端细而中间粗,两端各錾鎏金草叶纹,一端錾刻“拾柒字号”四字,及“五哥”二字,据此可知茶碾子确系唐僖宗所供奉,价值极高。
◎金银丝结条银笼子高15cm,厚0.2cm,长20cm,重355g 此笼是盛装茶叶的器皿。笼子由上盖、提梁、笼体和足四部分组成,皆用金银丝编织而成。丝径极细,纹样呈长六角形透空,孔眼如蜂房状。提梁是用素银丝结为复层,系结于器身两端。盖体稍隆,盖与盖沿的交棱线为金丝盘旋成的连珠。盖中心为金银丝编成的浮屠状装饰物。器足由鎏金银丝盘旋成三个旋圈套,似爪形笼脚,足上部为兽面装饰。
◎素面淡黄色琉璃茶碗、茶托玻璃,古称玻璃为“琉璃”,在唐代以前,中国已自西方传入了玻璃器皿。琉璃对唐人来说是既稀奇又珍贵,诗人元稹曾赞誉:“有色同寒冰,无物隔纤尘”,唐人以此茶具饮茶,欣赏碧水光影的新奇感受。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