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 彰髹玳瑁斑黄花梨多宝格 [专家点评]清彰髹玳瑁斑黄花梨多宝格清彰髹玳瑁斑黄花梨多宝格长101.3、宽39.1、高167.7公分。二根顺枨将柜帮一分为三,打槽装入木纹华美生动的黄花梨板心。架顶边框,立柱、枨子、牙子及柜帮板心均为黄花梨木,内层格板与背板则为色彩缤斓的松木胎彰髹玳瑁斑。彰髹技巧精湛,做工复杂,传世玳瑁斑彰髹器物极稀少。多宝格在清早期与中期十分流行,格式不一的陈列格设计用于放置大小不等,形状有别的珍宝古玩。
[专家点评] 元 景德镇窑青花笔格水注 [专家点评]元景德镇窑青花笔格水注元景德镇窑青花笔格水注高8.9厘米,四峰形,峰峦突兀、参差,峰顶有明月、祥云,下塑海浪。左侧为蛙形水注,嘴微启,背有气孔。元以前的笔格往往做成一物二用,除了与水注共体,还见有搁笔、搁墨两用。此器为1987年杭州市出土,现藏浙江省杭州市考古研究所。
[专家点评] 春秋晚期 钮钟 [专家点评]春秋晚期钮钟春秋晚期钮钟为一套九件,形制相同,大小相次。钟的顶部有一长方形竖环钮,上饰蟠螭纹。篆间有乳钉36枚,每面18枚,隧部有4个相向的蟠螭纹组成的纹饰。该钟内铸有铭文,器主的名字被铲。看来该钟原本不是该墓的墓主所有,可能是在某一次战事中被楚国所得。该钟保存完好,音质准确。这是我国目前出土的钮钟精品之一。此钟1978年出土于河南淅川下寺1号墓。
[专家点评] 良渚文化 玉钺 [专家点评]良渚文化玉钺良渚文化玉钺局部细图良渚文化玉钺通长17.9厘米,上宽14.4厘米,刃宽16.8厘米,厚0.8厘米。该器物玉质浅青色,少量褐斑。两面的刃部上角均以浅浮雕加阴文细刻琢成神...面图象,下角均有鸟纹,其纹样均与同墓所出的大玉琮上形象完全一致。器表抛光精致,光洁闪亮,良渚文化玉钺上雕琢文饰,仅此一件,为同类器物中罕见的精品。此器物1986年出土于浙江省余杭县长命乡雉山村反山墓地。现收藏于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专家点评] 宋 定窑剔花花鸟纹枕 [专家点评]宋定窑剔花花鸟纹枕这件宋代定窑枕长31.5厘米,宽25厘米。枕面剔刻花鸟纹饰,纹外圈以花瓣形的边线,枕的四周饰以忍冬纹。采用“剔粉”技法,在敷有化妆土的瓷坯上划出纹饰,再进行剔刻,剔去纹饰外围部分,露出灰色的胎,罩上透明釉,入窑烧制而成。灰色的胎与浅米黄色的花鸟纹互相对映。一绶带鸟栖于折枝花上,宛如画中的花鸟一样。此枕构图别致,意境新颖。现藏故宫博物院。
[专家点评] 清 竹笔船 [专家点评]清竹笔船清竹笔船,长23.3厘米,藏台北故宫博物院。笔船利用笔之自然结构进行拼接粘合,成并排两只小舟状。将竹节凿出两个凹槽,以此搁笔,笔船内及外侧部饰简单纹饰。笔船与笔床在功用与形制上都极为相似,是一种平卧式置笔用具。
[专家点评] 明 黄花梨大灯挂椅 [专家点评]明黄花梨大灯挂椅明黄花梨大灯挂椅座面规格为57.5×41.5厘米、通高117厘米。在灯挂椅中属于较大的一例。管脚枨前者低、两侧高、后者更高,采用所谓“步步高赶枨”,目的在避免榫眼集中,有损坚实。另一种常见的“赶枨”为前低、侧高、后低,实例如小灯挂椅。券口牙子不用正中有尖的壶门式轮廓,而用微微下垂的“洼堂肚”,柔婉有致。
[专家点评] 唐 兽首玛瑙杯 [专家点评]唐兽首玛瑙杯此件玛瑙杯,长15.6厘米,高5.6厘米。中国古代玛瑙多来自西方,康国、吐火罗、波斯均向唐王朝进献过玛瑙器。《唐门·德宗纪》称“倭国献玛瑙大如五斗器”。《珍玩续考》称“渤海国献玛瑙柜,方二尺,深茜色,上巧无比”。渤海靺鞨也曾献玛瑙杯。另外据《唐会要》载吐火罗还将大量未加上的矿石贡献于唐朝廷。此件玛瑙器极可能是利用外国进贡原料,唐工匠琢制而成。
[专家点评] 西汉 滇国三水鸟铜扣饰 [专家点评]西汉滇国三水鸟铜扣饰西汉三水鸟扣饰,长15.5厘米,高11.5厘米,云南晋宁石寨山出土。该扣饰的主体造型为三只依偎在一起的水鸟,其中一只是正面,两只侧面,皆作引颈长鸣状。有趣的是,三只水鸟的足下踩踏着两条蛇,蛇首昂立,身子弯曲、缠绕,呈左右对称排列。
[专家点评] 商 腰扦宽柄器玉人 [专家点评]商腰扦宽柄器玉人玉人侧面玉人背面商代晚期腰佩宽柄器玉人,高7厘米。头上戴圆箍形“頍”(冠),用以束发。“頍”前连有卷筒状饰,其上“绣”双线波形纹。身着衣,交领垂于胸,长袖至腕,小袖口,腰束宽带,带上有“米”字形纹样。衣上“绣”云纹和目形纹,右侧下缘有蛇形纹。腰左侧佩一宽柄器,器的上端作卷云形,下端弯曲成蛇头形。可能是一种礼仪性用器,以表示主人的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