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明马愈 暑气帖 [专家点评]明马愈暑气帖马愈,字抑之,号华发仙人,人号“马清痴”,嘉定人。天顺甲申八年进士,官至刑部主事。能诗文,善书法,亦工山水。《暑气帖》马愈书。行书,纵23.27厘米,横3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暑气帖》书法骨力矫健,纵逸洒脱,结体开张。此帖曾经明末朱之赤、清安岐等人收藏。
[专家点评] 元李衎 修篁树石图 [专家点评]元李衎修篁树石图元李衎,修篁树石图,绢本墨笔,南京博物馆藏。纵152厘米,横100厘米。李衎曾遍游东南山川林薮,出使过交趾(今越南),深入竹乡观察各种竹子的生长状况,是一位既具深厚传统功力,又注师法自然的画家。此图题材还是修竹与树石,修竹清秀流畅,层石形制奇异,树枝则枯涩古掘,杂以兰花野草,共同构筑了此画幽雅明快的意境。
[专家点评] 清乾隆 青玉雕山水人物图御制诗大玉山 [专家点评]清乾隆青玉雕山水人物图御制诗大玉山清乾隆青玉雕山水人物图御制诗大玉山,长33.5cm。青玉山子,材质硕大,气势雄浑。随形雕刻崇山峻岭,苍松古道,仙人行旅,意境高远,雕琢遒劲有力。正同山石上填金刻乾隆五言御诗一首,尾落“乾隆巳卯秋御制”款,字体古拙,刻写犀利。配紫檀座,亦雕高山流水,惊涛拍岸,劲柏修竹,其间嵌寿山石,上铭“峡云岭月”四字。山子、紫檀座之雕刻具大气磅礴之势,为乾隆玉山之难得精品。
[专家点评] 宋 铜甗 [专家点评]宋铜甗另面细部细部解剖图宋铜甗,彭州市青铜器窖藏出土,彭州市博物馆藏,通高76.7厘米,甑口径52.8厘米,鬲腰径24.4厘米。腰部饰一周变形云纹。在末代著录的铜器中,与本器最为接近的是吕大临《考古图》卷二收录的“圆篆”,它可能就是本器仿照的“母本”。但本器的纹饰与“圆篆”全然不同,兽面纹、鸟纹、云雷纹等是将青铜器纹样加以改造而成,乳钉纹虽多,但在这类器物上从未出现过,显然是从其他器类移植而来的。
[专家点评] 清 竹雕菊花臂搁 [专家点评]清竹雕菊花臂搁清竹雕菊花臂搁,清宫旧藏,长24.8厘米,宽6.8厘米,厚1.9厘米。臂搁长条形,覆瓦式,四矮足。器表以去地浅浮雕配合阴刻法表现纹饰。画面以菊花为主体,据守半边,构图奇峭。下部盛开的菊花尤为引人瞩目,杂以竹叶等,合为二君子,含义隽永。花瓣轮廓线清晰,如墨线双钩,并于轮廓内打漥,立体感甚强。
[专家点评] 南宋 圈足金杯 [专家点评]南宋圈足金杯南宋圈足金杯,彭州市金银器窖藏出土,彭州市博物馆藏高5.8厘米,口径7.8厘米,底径1.4厘米,重90克。这种形制的金杯是唐代高足杯在宋代的变异形式。高足杯属于饮酒用具,是一种典型的外来器物,唐以后在中国广泛流行。高足杯带有中国化的粗壮圈足大约开始于晚唐时期,这件金杯与浙江淳安和陕西耀县所出晚唐高足杯圈足形式相近,它们都可视作唐宋之际东西文化交融的产物。
[专家点评] 北朝 青瓷浮雕莲花纹六系盖尊 [专家点评]北朝青瓷浮雕莲花纹六系盖尊北朝青瓷浮雕莲花纹六系盖尊,一九五六年湖北省武昌钵盂山三九二号墓出土,湖北省博物馆藏高43.7厘米口径12厘米腹径27.3厘米侈口,长颈,圆鼓腹,高底座。颈部为两组堆塑的鬈发猪嘴双兽面,肩有贤向六系。圈足饰一周覆莲,办上刻刮菩提叶。它集中运用印贴、刻划和堆塑等艺术手法,融粗凸细凹于一体,气韵华贵典雅。
[专家点评] 清程邃 草书探梅诗 [专家点评]清程邃草书探梅诗程邃,字穆倩,号垢区,别号垢道人,自称江东布衣,岩寺人,生于江苏松江。精篆刻,善书画,工诗词。篆刻效法秦汉,首创朱文仿秦小印,又博采何震(皖派)、文彭(吴派)诸家之长,融会贯通,自成一派,人称“歙派”。行书、隶书、篆书俱佳;诗文有奇气。著有《萧然吟》诗集等。善鉴别,家藏名画、古器甚多。
[专家点评] 南宋 龙泉青釉菊瓣碗 [专家点评]南宋龙泉青釉菊瓣碗南宋龙泉青釉菊瓣碗,一九九一年贵州省沿河县洪渡窖藏遗址出土,贵州省博物馆藏。高7.3厘米,口径17厘米,底径4.7厘米。此为龙泉窑系仿官窑开片青瓷菊瓣碗。为研究南宋时期龙泉青瓷在西南边陲的运销和使用情况提供了实物依据。
[专家点评] 东汉佚名 乐舞百戏图 [专家点评]东汉佚名乐舞百戏图东汉乐舞百戏图,出土于内蒙古和林格尔墓。东汉壁画墓中,反映现实生活内容最为丰富的当属内蒙古和林格尔壁画墓。此墓的墓主人系东汉王朝的一位高级官吏---陈师曾,使持节护乌桓校尉,其生卒年代不详。《乐舞百戏图》即是其中不可多得、独具特色的壁画之一。此壁画代表了东汉的绘画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