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名品] “四方四隅,皆为我大,而无大于我”-八大

[名家名品]“四方四隅,皆为我大,而无大于我”-八大清朱耷草书欧阳修书锦堂记清朱耷行书录禹王碑文清朱耷行书临古法帖清朱耷行书轴清朱耷五言行草联清朱耷行草石屋诗清朱耷草书轴清朱耷行草轴清朱耷行楷册页清朱耷行书册页清朱耷行书轴清朱耷行书斗方清朱耷行书信札清朱耷临褚遂良圣教序清朱耷松石萱草图纵184.5厘米,横92.1厘米。

[名家名品] 承前启后 八体尽能—欧阳询“卜商阳帖册”

[名家名品]承前启后八体尽能—欧阳询“卜商阳帖册”唐欧阳询卜商读书帖页纵25.2厘米,横16.5厘米唐欧阳询皇甫诞碑拓本唐欧阳询九成宫碑拓本唐欧阳询梦奠帖卷纵25.5厘米,横16.5厘米唐欧阳询张翰帖页纵25.2厘米,横33厘米欧阳询字信本,潭州临湘(今长沙)人。欧阳询与虞世南、褚遂良、薛稷并称为唐初四大家,影响很大。这里只重点介绍、分析“卜商帖”。其实“卜商帖”与“梦奠帖”、“张翰思鲈帖”均属于欧阳询“史事帖”。

[网上展馆] 精雕细镂、刻意求工——嘉定竹刻

[网上展馆]精雕细镂、刻意求工——嘉定竹刻明朱鹤雕松鹤笔筒高17.8厘米,口径1.8厘米。“三朱”确立了嘉定派竹刻的风格。清代康熙年间,嘉定竹刻进入全盛时期。他集嘉定竹刻之大成,用刀如笔,作品生动浑成,被世人称为“绝顶佳品”。乾隆不仅喜爱嘉定竹刻,还将自己的诗题写在笔筒上,让竹人刻下。皇家的喜爱倡导,使嘉定竹刻的名声更加响亮。嘉定竹刻已有400余年历史,历代著名竹人达130余人。

[网上展馆] 中西融合--林风眠

林风眠出生在广东省梅县一个农民家庭。祖父是一位木匠,林风眠小时候给祖父当助手,并学习书法和中国画。18岁的时候,林风眠赴法国勤工俭学,开始学习油画。1925年,林风眠回国,任北平国立艺术专科学校校长。林风眠在青年时代主张为人生而艺术。这幅画送往巴黎参加万国工艺美术博览会,并且成为他从油画向国画的转折点。林风眠努力使表现手法和绘画样式更加单纯、简洁,用较少的笔墨,表达更丰富的内涵。

[名家名品] 黄士陵书法评述

[名家名品]黄士陵书法评述清黄士陵八言联(一)清黄士陵七言联(一)清黄士陵四言联(一)清黄士陵五言联清黄士陵篆书四条屏黄士陵作为晚清印坛四大家之一,其艺术已广为人知、载入史册了。现予以介绍,相信人们通过这些作品会对黄士陵有更进一步的了解。但它是黄士陵书法转型期的一件作品,值得研究。此时黄士陵篆书线条稳定、笔力坚实,已初具规模。

[名家名品] 四僧的绘画艺术(下)

[名家名品]四僧的绘画艺术(下)清髡残层岩叠鹤图纵169.2厘米横41.5厘米清髡残山水图清髡残山居图清髡残平远山水清髡残谷口白云清髡残古木新篁(扇面)清髡残雨洗山根图纵103厘米横59.9厘米清髡残仙源图纵84厘米横42.8厘米清髡残松岩楼阁图纵41.6厘米横30.4厘米清髡残云洞流泉图纵110.3厘米横30.8厘米清髡残幽栖图纵20.5厘米横32.7厘米清髡残神机话趣图纵125.7厘米横31.4厘米清髡残苍翠凌天图纵85厘米横40.5厘米清石涛山水纵14厘米、横43厘米。

[网上展馆] 消烦去闷 案头怡情

[网上展馆]消烦去闷案头怡情清蓝釉荷叶笔洗高2.3、长10.9、宽8厘米。清景德镇窑仿官桃式洗高6.6厘米南宋哥窑五足洗高9.2、口径18.8、足径7.7厘米。清十八世纪仿哥釉笔山宽13cm清景德镇窑绿釉秋叶式笔掭长20、宽12、高1.1厘米。清豆青釉叶式笔掭长14.6、宽7.2、高1.8厘米。文房器玩大都是供置于书斋的案几架阁之上,文人雅士朝夕相处。本期展馆特选出瓷器文房的种种,愿大家在欣赏之余,能够品味出文房小品特具的怡情所在!

[名家名品] 四僧的绘画艺术(上)

[名家名品]四僧的绘画艺术(上)清渐江梅花图纵22厘米、横13.8厘米。在四画僧中,渐江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清逸刚淳,而这在相当程度上得力于他的用笔。四位画僧中,八大山人可谓是“怪异”的一位画家了,他为人怪僻,艺也诡奇。后其画作上常署八大山人。八大山人的艺术成就主要体现在花鸟画、山水画和书法艺术三个方面,以致石涛称之为“书法画法前人前”。他的遗民意识在癫狂后与日俱增,促成了前古所无的夸张变形的艺术意象。

[网上展馆] “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黄胄

自幼喜爱绘画,少年时改名黄胄,取意于“炎黄之胄”。黄胄擅长中国人物画和动物画,尤以画新疆人物和驴著称。艺术道路上遵循“生活是创作的唯一源泉”,长期深入生活,足迹遍布祖国边疆、海岛、高原、牧区,勤奋作画上万幅,人物、动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精。其作品屡次获国际奖,受到海内外人士的爱戴。为中国美术事业的发展和国际间艺术交流作出杰出贡献。

[名家名品] 高级经生书——张即之“佛遗教经卷”

[名家名品]高级经生书——张即之“佛遗教经卷”南宋张即之佛遗教经卷(一)南宋张即之佛遗教经卷(二)南宋张即之佛遗教经卷(三)南宋张即之佛遗教经卷(四)南宋书坛,一如当时政局,偏安一隅,全然没有了泱泱大国的气象。现在我们来看张即之的“佛遗教经卷”。严格点讲,张即之的《华严经》在面目上更接近“大字阴府经”,而“佛遗教经卷”已更多己法在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