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 犀角雕松鹿笔架 [专家点评]清犀角雕松鹿笔架清犀角雕松鹿笔架,高5.5厘米,长9.5厘米,宽3.5厘米。笔架用犀角雕成,下雕怪石嶙峋的嶒岩,上雕枝繁叶茂的古松,松荫下,灵芝丛生,一鹿俯卧。笔架在很小的范围内分出数个层次,营造出深远的意境。此器以浮雕、镂雕等技法为主,造型圆整可爱,刀法质朴凝练,将岩石的体积感和松树之茂盛形象地塑造出来,是一件极具特色的犀角雕刻艺术品。
[专家点评] 商 宽体青铜剑 [专家点评]商宽体青铜剑商宽体青铜剑(另面)商宽体青铜剑,1989年江西新干大洋洲出土,江西省博物馆藏。通长35.7厘米,体宽8.4厘米,重490克。体扁阔,前宽后收,两刃平直,前端弧刃相接成锋。其宽体单面刃,无格无首,扁茎可安装木柄。南方地区多山近水,步兵交战为主,近战需要轻巧短小的兵器。此剑有双刃,为砍...兵器,应属剑类,不见于其他地区,这说明南方地区扁茎剑出现早于中原地区。
[专家点评] 清 竹雕留青仙人图臂搁 [专家点评]清竹雕留青仙人图臂搁清竹雕留青仙人图臂搁,清宫旧藏,长23.5厘米,宽6.8厘米,厚0.7厘米。臂搁长形,覆瓦式,以留青技法为主刻划山水人物,构图饱满,纹饰细腻入微。又于半空中、波浪间、崖岸上雕刻和合二仙、刘海戏蝉等仙人形象。利用竹材纵丝状的肌理营造干湿渲染的效果,并结合浅浮雕、阴刻等技法,例如波纹的线条颇有立体感,追求工笔画的意境,显示出当时的竹雕留青技法已发展到十分成熟的阶段。
[专家点评] 宋陈容 墨龙图卷 [专家点评]宋陈容墨龙图卷龙在中国文化中的历史十分悠久,而自有文字记录的绘画史亦有不少擅长画龙的画家,如唐代张彦远《历代名画记》中所记三国时的曹不兴与南朝的张僧繇,可惜二者早没有画迹传世。陈容擅诗文,暇喜游玉翰墨,以画龙名重一时。陈容传世画迹很少,美国波士顿美术馆《九龙图卷》即为其中之一。
[专家点评] 元鲜于枢 行书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 [专家点评]元鲜于枢行书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鲜于枢此卷以行书录杜甫《行次昭陵》诗,末署“右工部《行次昭陵》诗,困学民书”,无年款。鲜于枢以书法录写唐诗,这与以晋、唐书法为楷模的复古观念颇相一致。他的书法于元代初年与赵氏齐名,两者的书风亦有共通之处,惜因过世较早而未如赵氏般对后世有更大的影响鲜于枢的传世墨迹多为行草书,而这件《杜工部行次昭陵诗卷》属大字行书,是其传世的代表作之一。
[专家点评] 清 大小连环葫芦 [专家点评]清大小连环葫芦这件清代大小连环葫芦,通高17.5厘米,最大腹径14.5厘米。整体由大、中、小3只葫芦组合而成,大葫芦为长柄,其长长的柄绾结成圈,将中葫芦圈于其内,上下皆不能脱。小葫芦的腰间系一绳挂于中葫芦的蒂部,从而组成大、中、小连环葫芦状,造型极为独特。连环葫芦的成型,在于控制葫芦的长势,得之十分不易,或可天然偶成,难得一见。
[专家点评] 清 紫檀嵌竹丝梅花式凳 [专家点评]清紫檀嵌竹丝梅花式凳这件清紫檀嵌竹丝梅花式凳,高46厘米,面径34厘米。凳为五腿梅花式,紫檀光素座面,侧围牙子、罗锅枨,腿部正中起槽,当中填嵌竹丝,打洼束腰,浮雕冰梅纹。此凳造型优美,小巧精制,在做工和色调的处理上更是恰到好处,为清中期苏式作品。
[专家点评] 清 白玉哪吒 [专家点评]清白玉哪吒这件清代白玉哪吒,宽2.7厘米、高7.7厘米、厚0.7厘米。和田白玉籽料材质,温润。童子娃娃头,眼窝和嘴部深琢,上眼皮厚重,眼睛中间琢一道阴刻横线,咧嘴而笑。头颅圆硕,身躯和四肢肥硕。除贴身小肚兜外,通身...,肉感极强,膝弯处甚至有大块赘肉折叠。手足挥动七个圈,动感强烈。通体推磨精致细腻。这种立意浅俗,动感强烈,衣纹极少,身躯臃肥,琢工精细的表现手法是清代中期玉雕童子的主要特征。
[专家点评] 清康熙 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观音瓶 [专家点评]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观音瓶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观音瓶(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观音瓶(另面)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观音瓶(口沿)清康熙景德镇窑青花人物纹观音瓶(底部)这件康熙青花人物纹观音瓶,高13厘米,口径3.5厘米,底径3.7厘米。造型挺秀灵巧,小器大样,气韵不凡;纹饰笔法娴熟凝练,内容高雅。琴对知音,钟子期与伯牙的故事千古承传流唱。论把玩之珍之雅,莫过如此。
[专家点评] 宋马和之 唐风图(之一) [专家点评]宋马和之唐风图(之一)唐风图(之二)唐风图(细部)唐风图(细部)宋马和之唐风图(之一),此图画《诗经·唐风》自《蟠蟀》到《采苓》十二图。画面的构思、意境、造型尤为难得,从文学素养、历史知识、技法创新等方面,都能体现作者之新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