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中国瓷器上的莲纹 试论中国瓷器上的莲纹莲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战国陶器上的莲纹基本上延续了春秋时期的风格,但莲瓣数量明显减少。莲花纹饰出现在我国瓷器上面,则首见于六朝青瓷。受佛教艺术的影响,三国、西晋瓷器上出现了佛像、忍冬等与佛教有关的纹饰。东晋晚期,瓷器上开始出现了简单的莲瓣纹。这一时期罐类上的莲纹尤具特色。南方同期墓葬中也有莲花尊出土。南北朝瓷器的莲纹丰富多彩,蔚为大观。
江西陶瓷考古综述 江西陶瓷考古综述瓷器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一项重要发明,也是中国对世界文明所作出的一大贡献。如那件造型美观的原始青瓷双系罐,这都充分反映出春秋时期江西烧造陶瓷器的水平是具有影响的。商周时期的原始青瓷器在江西各地的遗址和崖墓中不断发现,有力地填补了江西陶瓷史上的这段空白。经历年考古发掘实物资料证实,西汉时期江西地区的烧瓷水平已由原始青瓷向青瓷器过滤。
虚心使人进步 虚心使人进步近看《中国文物报》,内中有一篇文章叫《“四七二十七”和“李达”》,读来蛮有趣味的,其文如下:阅读王蒙杂文随笔,有《不争论的智慧》一篇,文中引用两个故事,颇耐人寻味。一日心血来潮,这位藏侠准备将自己“世所罕见”的精品结集出版,以使自己的大名流芳百世,于是找到某专家的一位研究生,许以重金为其撰书,并希望通过这位研究生请某专家撰写前言。
中国新美术的前驱者-徐悲鸿 悲鸿先生是中国新美术界的前驱者。在同时代里与他齐名,且亦以倡导中国绘画革新论或改良论出现于画坛的林风眠和刘海粟等,于研究近代中国画史者的心目中,均没有徐悲鸿之受到重视,或在历史上赋于显著的地位。中国画是徐悲鸿作品中最杰出的部分,也是他最受推崇的部分。
徐悲鸿的中国画 徐悲鸿的中国画徐悲鸿先生的杰出艺术成就,对中国现代绘画的发展,影响很大。悲鸿先生的中国画作品,内容极为丰富,题材也很广泛。悲鸿先生在民族绘画传统的基础上,吸取外来的艺术技巧,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并突破了单从笔墨趣味出发的文人作风。悲鸿先生在中国画创作方面所表现的卓越艺术才华和革新精神,是值得我们研究和学...。悲鸿先生在中国画技法上,所表现的又是丰富多彩的。
李瑞清小传 李瑞清小传李瑞清字仲麟,号梅庵,入民国署清道人。光绪乙未进士,入翰林,任南京两江优级师范监督,兼江宁提学史。少习北碑、大篆,博通兼善。尤以籀篆之意行于北碑,自成面目。行草得力于黄山谷,真书出自晋唐。与农髯曾熙知交最深,世有“北李南曾”之称。以北碑写帖,晚年参以简牍,金石书卷融于一体。入室弟子皆学界名流,影响广泛,因有“李派”之誉。辛亥后改着道服,以遗老自居,寓沪鬻字自给。
沈尹默的书法创作 沈尹默的书法创作对于沈尹默的创作,从创作思想与创作成就两个方面展开评述。儒家讲『法先王』沈尹默在书法上提倡复古,亦可谓异曲同工。由上述,我们可以知道,明白了沈尹默社会生活态度与书法创作是受儒家思想支配的这一事实,对于沈尹默书法行为背后的思想背景,也就易于理解了。沈尹默的楷书应该说是他苦心孤诣几十年的艺术结晶,达到了很高的艺术高度。
李瑞清学术体系及影响 李瑞清学术体系及影响光绪丙午李氏以两江师范监督身份赴日本考察学务,在师范特设图画手工科,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院校美术专业,开全国美术教育先河。胡小石和李瑞清尚有书法论著传世,胡小石尤其在书法教育上成绩显著,其《中国书法学史绪论》为学术先导,金陵大学国学研究生班书学史就由胡氏担任,“李派”书学在高等学府及至美术界蔚然成风影响广泛。针对海派媚俗之风,李瑞清历史性地提出“学书先贵立品”的美学主张。
虚谷绘画之分期 虚谷绘画之分期如前所述,虚谷是一位带有传奇性的画家。虚谷之署名和“虚谷”朱文印,已趋於规整。一八八七年虚谷并为任伯年写“山阴草堂图卷”,是任伯年画室住所之实地写生。这个中期十年,是虚谷艺术拓展精进之重要时期。这些名章、闲章之备齐,正可证虚谷这一时期书画愈益丰富和作品创作之更趋活跃,同时,其书画内涵也更其深厚了。这是虚谷艺术最成熟期。
谈明、清摺扇书画 谈明、清摺扇书画扇子,在中国已有很悠久的历史,汉班婕妤咏纨扇就有“裁成合欢扇,团团似明月”的诗句。弘治之际,更出现了几辈精制摺扇的名手。看来,书画家在摺扇上作书作画,使摺扇成为完整的艺术品,正是这个时期开始的。而团扇,明清以来,虽还流行,却远不如摺扇之盛了。沈周、文徵明、唐寅以画负高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