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谈古泉州地区的外销陶瓷 略谈古泉州地区的外销陶瓷古泉州地区的晋江、南安、惠安、同安、安溪、永春、德化七县,是历代烧造陶瓷的重要地区。古泉州地区陶瓷的外销,不但反映与促进泉州港海外交通的发展,也是中外人民经济、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的实物见证。这为我们探讨和研究古泉州地区的外销陶瓷提供了重要的资料。由此,可见泉州地区陶瓷生产已相当发达,生产品种多,外销数量大。
磁 灶 窑 磁灶窑磁灶是我国著名的陶瓷之乡,因陶瓷而得名。宋元时期的蜘蛛山窑址、童子山窑址、土尾庵窑址、大坪山窑址统统称为磁灶窑址,列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文物单位。通过对磁灶窑的实地调查和有关考古资料证实,历年来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泰国、斯里兰卡、肯尼亚等东亚、东南亚、南亚和东非国家中多有磁灶窑产品出土。
福建同安窑的历史渊源 福建同安窑的历史渊源福建同安窑的历史渊源福建省同安区博物馆元同安窑青瓷涩圈叠烧碗福建厦门大学叶文程同安窑青瓷窑址是1956年在福建省同安县的汀溪水库首次发现的,窑址包括许坑窑、新民窑等等。同安窑青瓷传到日本后,受到日本茶汤之祖珠光文琳的青睐,故日本学者把同安青瓷誉称为“珠光青瓷”。
繁昌窑与青山窑瓷器的比较研究 繁昌窑与青山窑瓷器的比较研究安徽繁昌窑和湖北青山窑同属青白瓷系中的重要瓷窑。①繁昌窑青白瓷种类繁多,除上述与青山窑共存的产品外,尚有许多独具地方特色的造型及品种。繁昌窑产品的烧成温度大约在1100~1200度之间,比较接近青山窑。
论明代杂彩和素三彩瓷器 论明代杂彩和素三彩瓷器近些年,福建地区的陶瓷考古取得许多举世瞩目的成就,特别是漳州境内一批古窑址的发现,使长期以来中国古外销瓷研究领域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得以应刃而解。笔者认为,明代素三彩瓷器是在杂彩瓷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田坑素三彩瓷器既受到景德镇同类产品工艺的影响,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新的实物资料的不断发现,人们进一步确认,明代素三彩瓷器最早见于成化时期。
成化皇帝与万贵妃 成化皇帝与万贵妃明代是中国历史上较为孱弱的一个朝代,明代的宫廷也是充满神秘色彩,给我们留下不少谜团。1466年万贞儿诞下一子,遂受封为贵妃。1476年成化帝晋万氏为皇贵妃,在诸妃之上。近日,该墓考古工作又有惊人发现:这是一座皇子墓,墓主是明宪宗朱见深,也就是明成化皇帝与万贞儿的长子。然而无论最终的结论是什么,成化皇帝与贵妃万贞儿之间的不寻常的关系仍然是一段历史谜案。
关于汝官窑问题的几点思考 关于汝官窑问题的几点思考汝官窑是北宋后期专为宫廷烧造御用青瓷器的窑场。关于汝官窑烧造的问题,除徐竞书中记载以外,另两条便是叶寘和陆游的记载。按常理来推测,汝官窑也不应会立即倒掉。那么他即使在皇城内自置窑,也决不至于会立即将汝官窑停烧,这样做不符合他的性格。
宋元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初探(下) 宋元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初探(下)上表排列的这些宋元明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的实物资料,已包括了东南亚的主要地区,从而可以证实这个时期中国陶瓷外销东南亚的范围的确相当广泛;同时,各个时期输出的陶瓷,其数量级明代为最多,这也大体反映出宋元明中国陶瓷外销东南亚的趋势。所以,宋元明各个时期的有关文献记载中的外销东南亚陶瓷,无疑是包括闽南古代的瓷窑产品在内。
宋元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初探(上) 宋元时期外销东南亚陶瓷初探(上)瓷器,是宋元明时期对外贸易的主要商品,在国际市场上享有很高的声誉。从文献记载结合国内外发现的实物资料,来探讨我国宋元明期特别是福建地区外销东南亚陶瓷,在其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若干特色及其对东南亚文化的影响和贡献,是很有必要的。所以,早在北宋时期,陶瓷外运,数额已颇不少。所以,明代陶瓷外销东南亚,随着海外贸易的发现,更远远超出于宋元之上。
宋元青白瓷概说 宋元青白瓷概说一、青白瓷的定名青白瓷是我国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但青白瓷也有因焙烧过程中,火候的控制、氧化还原气氛掌握不当诸多因素,而使产品呈现米黄色。降至元代,“青白瓷”的称谓继续沿用,当时青白瓷生产虽不是瓷业生产的主流,但仍占有重要地位。到宋代南北各地名窑林立,青白瓷属六大瓷窑体系之一,历来受陶瓷学者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