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傅山 自作五言律诗 [专家点评]清傅山自作五言律诗此为傅山的“自作五言律诗”。恣意挥洒和气势澎湃的草书诗轴是傅山自作的五言律诗,在这轴书作中,我们感受到整体恣意挥洒、气势澎湃,从点画形态到章法布局,都不受任何成法制约,在迅疾飞舞的线条中,处处表现出随机应变的创造欲望和颠狂不羁的人格力量。
[专家点评] 近现代陈树人 岭南春色图 [专家点评]近现代陈树人岭南春色图岭南春色图(细部)此图为近现代陈树人的“岭南春色”。陈树人兼擅花鸟画及山水写生,其花卉翎毛,既受居廉状物精微、设色鲜丽画风的影响,又注重节奏感的表现,标举“清劲”之笔和“清峭”之气。陈树人,广东番禺人,与高剑父、高奇峰并称为“二高一陈”,同为“岭南画派”的创始人。从政之余,致力于中国画的革新,提倡直接从大自然中汲取灵感,更颜其画室名,“美自然室”。
[专家点评] 元 竹纸 [专家点评]元竹纸此为元代竹纸。纸面不平滑,纤维较粗,表面有竹筋,中等帘纹,纸略脆,抖动时有脆声。古书业称之为梗棒纸。因纸质粗糙,表面有竹筋、草筋、茎秆粘于其上,就像草梗一样,而得名。辽、金、元代用这种纸印书。
[专家点评] 清乾隆 犀角雕饕餮龙纹双耳三足小鼎 [专家点评]清乾隆犀角雕饕餮龙纹双耳三足小鼎清乾隆犀角雕饕餮龙纹双耳三足小鼎清乾隆犀角雕饕餮龙纹双耳三足小鼎这件三足鼎高8.7厘米。冲耳上缘钩刻方雷纹,腹外壁浅浮雕饕餮纹,三足作龙纹造型。犀角小鼎并附有一紫檀木盖,盖顶嵌有一白玉圆雕鸟禽作钮。犀角杯颜色略呈金黄,色泽温润美丽,一足的内侧署有“星岳”款识,鼎的底部则有“天子乃口,用之勿相”铭文。品相完好,殊为难得。
[专家点评] 商 伏鸟双尾虎 [专家点评]商伏鸟双尾虎这只虎出土于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墓,通长53.5厘米,重6.2千克,可谓虎之王者。虎立体圆铸,内空无底,四腿扑伏于地,抬头平视,背直脊凸,腹部略垂,双尾垂卷。背伏小鸟,尖嘴圆睛。在其身上透露出了虎的威武、勇猛的神情,内中则藏匿着一种诡谲、仙逸的神气,虎的神性表现到极至。伏于虎背的那只小鸟与虎的关系还朦胧不清,留给人们不尽的想象。
[专家点评] 金 木地桌 [专家点评]金木地桌这只木地桌出土于大同市金代阎德源墓,高12.3厘米,桌面长16.3厘米,宽9.2厘米,杏木材质,取圆形材...。桌面板材厚实,四腿足直下,内侧方外侧圆。长侧面牙条连接,两端留牙头,外有角牙,其下安横枨;短侧面无牙条,双横枨略低,契合了坚定稳固的力学原理。此桌造型具有圆润敦实、古朴素雅的特点。
[专家点评] 清乾隆 御制青玉前赤壁图山子 [专家点评]清乾隆御制青玉前赤壁图山子这件乾隆青玉山子,青玉带皮,呈多山峰形。山子前平处琢刻乾隆御题和田玉前赤壁图:“壬戌泛舟游挚宝,清秋赤壁景新鲜。成图那藉琢磨巧,玉局原是玉样人。”另一面琢岩壁亭台,苍松参天,全器揣摩乾隆皇帝御题诗琢制而成。苏轼的赤壁赋分《前赤壁赋》和《后赤壁赋》。前赤壁赋正是苏轼第一次于“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于赤壁之下。”游了赤壁之后有感而作。
[专家点评] 南宋 吉州窑黑地玳瑁斑三足炉 玳瑁斑装饰是吉州窑传统装饰手法之一,但通常采用黑地黄斑,俗称“虎皮斑”,且烧成温度较低,以指弹之,音色发闷,如击枯木。同样,过去认为是吉州窑仅有的剪纸贴花装饰手法,在建窑产品之中也有发现:在广州今古博达古陶瓷标本研究中心收藏的建窑古陶瓷标本中就有一件剪纸贴花月影梅纹盏,为国内仅见之孤品。由此可见,在宋代,吉州窑与建窑在装饰工艺技术上应有相互交流、相互借鉴之可能。
[专家点评] 明 叶玄卿制龙凤呈祥墨 [专家点评]明叶玄卿制龙凤呈祥墨此为叶玄卿制的“龙凤呈祥墨”,该件呈圆形,直径12.3厘米,高1.8厘米。正面是习见的龙凤图案,背面刻“龙凤呈祥”四字,一动一静,一热烈一庄重,两面的图文相得益彰。墨的经营发展,在宋代以后受风气及其他工艺门类的影响而大有势头。但墨的样式、题材,有不少是一致的,方、程的两本墨谱,对其他各家有很大影响。叶玄卿的这枚龙凤呈祥墨与《程氏墨苑》所载同式。
[专家点评] 近现代金城 秋山雨后图轴 [专家点评]近现代金城秋山雨后图轴此图为近现代金城的“秋山雨后”图轴。金城,又名绍城,字拱北。金城是中国画家中较早接触西画者。他认为西方艺术与中国宋代绘画的精神暗合,由此他主张工笔为中国画学的正宗,而写意为别派。金城的山水画除了大量临摹古画外,许多创作都包含着他对现实生活的真实感受和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