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清末民营出版业的崛起及其意义

  近代民营新式出版是在社会外力及技术、经济力量的促动下逐渐发展起来的,晚于教会出版40年,晚于洋务出版10多年。以技术革新为特征的石印书局、点石斋书局拉开了民营出版序幕,同文书局、拜石山房开启了民营出版之江河。民营出版以出版变法维新的报刊、书籍,出版翻译著作、教科书以...

编辑出版史论中事实与逻辑的统一

  科学领域中任何一门学问都有自己的历史观、理论观。编辑出版学只有确定全面而完整的历史观,理论研究才能够科学地确定其逻辑起点。殷商甲骨卜辞是由编辑刻契版面、复制、收藏传播等不同的角色和程序共同参与创造的文化媒体,它在文化内容和版媒体形式上已完全属于编辑出版活动,称得上是...

论唐代诗人受拾遗补阙诸官的政治心态

  拾遗和补阙是唐代谏官体系中的两个重要官职。唐代诗人担任拾遗和补阙之职者甚多,他们接受这一官职时的心态通过诗歌或其他文章表现出来。拾遗、补阙是品级较低但又极有前途的清望之官职,所以,诗人受此官时基本表现为感激;但也有辞而不受的。无论是感激还是辞让,都生动地体现了唐代诗...

论中唐南贬诗人的屈原情结

  贬谪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常见现象,从屈原起,贬谪又和文学发生了密不可分的血缘关系,成了一种重要的文学现象。中唐南贬诗人诗作均有屈原情结。刘禹锡、柳宗元受屈原《离骚》、《九歌》等作品的影响,突出怨愤精神;元稹、白居易理性较强,对屈原的忠直精神表示认可,但并不学习屈原意志;...

唐诗与唐人小说用诗流程之互观

   唐诗与唐人小说的发展并不同步,但唐人小说中拥有大量的诗歌。随着时间的推移,诗歌进入小说的机率越来越高,小说中诗歌与唐诗发展的风貌愈益相合。唐代诗歌与小说用诗的流程嬗变有着明显的可比性。从“四期说”的角度比对唐诗与小说的用诗,初唐诗...

论汉阙建筑的文化特性及其当代意义

   阙作为汉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一种表示尊严的装饰性建筑,通常立于门前甬道的两旁,它既是一种古老的建筑艺术,又具有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特性,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表现之一。汉阙建筑所蕴涵的文化特性就是“天人合一”思想文化在其建筑造型和材质...

“亚驼”“呼池”与要册湫考辨

   西汉平帝元始二年曾有“罢安定呼池苑,以为安民县”之举。关于呼池苑地望,颜师古注以为是“中山之安定”。根据相关史料记载综合分析,安民县即呼池苑在安定郡,具体地望当在泾水支流古氵内水(今黑河)源头所在的甘肃华...

大禹治水方法新探

  自汉以来的人们便把鲧禹父子治水一成功一失败归之于父子二人治水的方法不同,禹治水成功是因为采用疏导的方法,而鲧治水失败是因为用堵截的方法。这种说法实际上是对古文献的误读。在大洪水来临之初,不可能用疏导的方式去治理洪水,只能像鲧一样用修筑堤防的方式。禹治理洪水只能是在大...

论墨子的文学观念

  墨子受孔子思想影响,其文学观念中有与孔子文学观念相近的内涵。然而,由于其所处阶级立场不同,核心价值观念有别,对社会现实问题的认识以及对理想社会秩序的憧憬很不一样,因而对文学的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也就有颇大的差异。墨子在形式上保留了孔子所揭橥的文学概念,却抽掉了这一概念的...

《二年律令》与秦汉继承法

《二年律令》与秦汉继承法  根据《二年律令》的材料,秦代已有较完备的《置后律》。睡虎地秦简中的“后”字过去一直被理解为“后子”是片面的。“后”还有“继承人”之意。但《置后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