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战国 连弧纹三弦钮铜镜 [专家点评]战国连弧纹三弦钮铜镜战国连弧纹三弦钮铜镜直径16.1厘米,边厚0.3厘米,重290克。圆形镜面,宽缘,三弦带形钮,圆钮座,钮直径1.1厘米。钮座外由11道弧线组成连弧纹。铜质精良,镜体平薄,镜面光洁,呈青黑色。
[专家点评] 明仇英 孝子图 [专家点评]明仇英孝子图此为明仇英的“孝子图”。此图采用近乎民间风情风俗题材。画中表现一户丰腴富庶的农户人家,中部一长桌上有丰富食物等,桌前—耄耋老者,观看自己儿子,衣着戏装,正在翩翩起舞,以博老人欢心,是晚辈孝敬老人场景。图中描绘的栖居环境,十分优美雅适,高山流水,小桥人家,苍松翠柏,天清人逸,宛如人间仙境。此画用笔骨力峭劲,谨细秀润,刻画物象工整精致,设色鲜丽融合。一幅耐人寻味之精心佳作。
[专家点评] 近现代于右任 五言联 [专家点评]近现代于右任五言联此为于右任的“行书联”。第三字则紧收内敛,第四字左阔右缩,末字之“逸”更超迈高逸,真乃神来之笔。此联意蕴高妙超凡的境界,即:“云游于九天之外白云上,驻脚在三山之内五岳间。”
[专家点评] 清 松花石双清图砚屏 [专家点评]清松花石双清图砚屏这件砚屏宽18.4厘米,高33.2厘米。屏心取松花石雕制,色呈赭褐色间豆沙绿,紫檀木框座。砚屏石材又称辽东石,产于辽宁本溪桥头镇,泛称“桥头石”,有紫绿、褐绿相间,或交叠至数层,又有冰裂纹、绞胎纹,色系丰富多彩。此种石材极适合宫廷皇家的华丽气派,广为雕制成立体感强的砚匣及砚屏,与单一绀绿色系的砥石山松花石有别。清官当时未将石种细分,通称“松花石”,故沿用至今。
[专家点评] 清乾隆 松堂生制黄杨三友灵芝图如意 [专家点评]清乾隆松堂生制黄杨三友灵芝图如意这件如意长46厘米,宽9.6厘米,以佳质黄杨木整雕而成。作耒耜式,以灵芝为主体,器身以缠枝“岁寒三友”作缀饰。柄背有隶书镌铭:春翁年先生清玩己亥初夏松堂生制。春翁及松堂生生平不详,惟“年先生”之称谓于清初,广为时人惯用,至清中期以后便少有人用。岁寒三友乃梅、竹、松之合称。松乃长绿乔木,耐干旱贫瘠,抗严寒风霜,生机盎然,四时常青,古人以之为长寿、坚贞之引喻。
[专家点评] 元 耀州窑白地黑花瓷坛 [专家点评]元耀州窑白地黑花瓷坛这件元代耀州窑白地黑花瓷坛,高36.1厘米,口径16.2厘米,底径13.3厘米。坛口为圆唇,口沿微敛,丰肩,深腹,肩以下渐内收,圈足。肩两侧对称饰双系,以双泥条捏塑而成。肩、上腹绘黑色花纹两层,线条流畅,黑彩上罩以透明釉,白中闪黄;下腹与器内满施黑釉,下底无釉。此坛形体硕大...,花纹饱满,是元代耀州窑瓷器中的精品。现藏于甘肃省博物馆。
[专家点评] 金 木榻 [专家点评]金木榻这只木榻出土于大同市金代阎德源墓。榻板长40.4厘米,宽25.5厘米,通高20厘米。形如三面围栏床榻,由榻板、围栏、立柱和腿足四部分组成。榻之腿足低矮,榻面攒边框,内嵌装长条榻板。后背及两侧立短圆柱,柱间分别以围板连接,围板内侧修边线。四条束腰三角叶形板式腿足,两侧面连接横枨。榻之造型简洁而传神。
[专家点评] 清 马根仙刻溪亭山色笔筒 [专家点评]清马根仙刻溪亭山色笔筒这件笔筒高15.3厘米,口径9.3厘米。现藏于南京博物院。马根仙,苏州人,出身于丹青世家,活动于清嘉庆年间。他本人精于刻竹,风格类似金陵派。清代晚期的竹刻力求以刀痕表现书画之笔墨,一般阴文成为最常用之刻法。此件笔筒下刀简练而流畅,刀痕浅而细,有些地方似一刀而就。所刻山水颇似南宗画风,并刻七言长诗一首。
[专家点评] 宋代 硬黄纸 [专家点评]宋代硬黄纸宋代硬黄纸(光照)宋代硬黄纸,又被称为写经纸,呈深黄色,较薄,表面较平滑,柔软,纤维细且分散好,帘纹明显,但不均匀,具有早期纸张特征。主要用于抄写、印刷佛经。
[专家点评] 清钱维城 青绿山水 [专家点评]清钱维城青绿山水此为清钱维城的“青绿山水”。其近景画曲折坡岸,坡面勾画两株苍松,伟拔挺立,俨然士大夫气质。红栏亭台傍于苍松之左,亭内士人高座,浅吟低唱,溪岸对面夹溪峭壁,两崖间飞瀑直下。后景高峰突起,云烟缥缈其间,山壑时隐时现。画幅左下方,一叶小舟任其溪水飘泊,二人乘其上,红衣者盘坐船头垂钓,蓝衣者倾立观鱼,十分惬意。画面赋彩典雅,渲染隽秀,色彩对比强烈,冷暖相间,是其代表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