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明蓝瑛 寒岩积雪

[专家点评]明蓝瑛寒岩积雪此为明蓝瑛的“寒岩积雪”。几株杂树之下,三间草屋遥相呼应,一叶扁舟泊停靠在寒江之上,一派萧疏景象。蓝瑛,字田叔,号蜨叟,晚号石头陀,又号东郭老农,钱塘(今杭州)人。早年清简秀润,中年后渐趋苍劲。其画对明末清初绘画影响很大,被称为“武林派”,画史中亦称为“后浙派”,实际上与浙派画风不同。

[专家点评] 清 鸡翅木炕柜一对

[专家点评]清鸡翅木炕柜一对这对鸡翅木炕柜高62.9厘米,宽50.6里面,深26.5厘米。这是一组小型圆角柜,一顶板向外圆弧状突出,柜门上有天然木纹,十分美观。柜门的门框为圆弧形门框。黄铜的面叶、吊牌和钮头。底枨有牙条与矛头支撑。此柜从结构到装饰都采用了极为简练的做法,朴素却不单调,有隽永之趣。

[专家点评] 清 象牙雕九灵芝如意

[专家点评]清象牙雕九灵芝如意这件如意长32厘米,以象牙为材,整雕而就,造型清奇生动,寓意长寿吉祥。作者采用圆、透雕技法,所塑灵芝,枝杆缠绕,九灵芝分布其间,大朵为如意头,小朵相附,五蝙蝠展翅飞翔,嬉戏于上。如意尾雕成“不老鸟”恭首形,创意奇特。“九芝”、“五蝠”集于一枝,既寓“九五之尊,荣华富贵”,又寓“五蝠捧寿,长生不老”。做工精细,堪称牙雕精品。

[专家点评] 宋 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

[专家点评]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镜面)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细部)宋青铜鎏金双凤纹葵花镜,直径19.3厘米,该器物为六出葵花形,圆钮,钮两边对称的分布一对凤凰,纹饰精美,凤凰身上的鳞片及尾部羽毛上的花翎皆刻画清晰细腻。这面铜镜在近千年的历史风霜中逐渐老化,整体已生铜绿,只有纹饰的沟壑中还残留着微微发光的金色,细细看去,似乎向我们展示着它曾经有过的鎏金的辉煌。

[专家点评] 宋 白麻纸

[专家点评]宋白麻纸宋白麻纸透光照宋白麻纸色呈浅黄,平面光滑,其质地较细很薄,坚韧耐久,纤维较长,粗细不均匀,帘纹二指宽。主要材料是...和破麻布。

[专家点评] 清 白玉子辰佩

[专家点评]清白玉子辰佩清白玉子辰佩副图清白玉子辰佩,长17厘米,高7.4厘米,厚0.7厘米。和田青白玉...,玉质温润,略带皮色。整佩以镂空手法双面...。子鼠以圆雕手法表现;辰龙为随形薄片,龙以分叉卷尾出现,在龙身上以减地隐起手法琢出乳钉纹、云纹、“S”纹等多样纹式。在天干地支中,子为鼠、辰为龙,以此寓意“望子成龙”。

[专家点评] 西汉 黄釉陶尊

[专家点评]西汉黄釉陶尊这件西汉黄釉陶尊,通高22.2厘米,口径18.3厘米。盖隆起表面呈峰峦状,为博山式盖的变体。通体施黄釉,造型给人以古朴、浑厚之感。该尊内容之丰富,纹饰之繁缛,装饰风格之独特,为汉尊中仅见,是研究汉代思想意识形态、美术史、文化史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此尊1981年出土于内蒙古包头市召湾的汉墓中。

[专家点评] 西周早期 应吏簋

[专家点评]西周早期应吏簋西周应吏簋子口盖,盖顶有喇叭形握手。盖缘与口缘均饰由变形夔纹构成的凸目窍曲纹,并以细雷纹作地纹。盖内与器内铭文相同,皆为单行5字,自上而下为:“应吏作旅簋”。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史、吏、事三字古本相通,因此铭文的“应吏”也就是应史,即应国的史官。各诸侯国的史书名称不一,但其实质是相同的。这件应吏簋上的文字表明,在西周早期应国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专职史官。

[专家点评] 唐代 硬黄纸

[专家点评]唐代硬黄纸唐代硬黄纸透光照唐代硬黄纸色呈深黄色,纸厚,表面平滑,又透光部位,纤维分散不均匀,帘纹不明显,属于蜡质涂色纸。

[专家点评] 清 白玉大吉四喜葫芦佩

[专家点评]清白玉大吉四喜葫芦佩清白玉大吉四喜葫芦佩副图清白玉大吉四喜葫芦佩另面清白玉大吉四喜葫芦佩,通长7.4厘米,宽4.3厘米。该器物采用优质新疆和田白玉子料...,玉质莹润可人。在牌的正、背面施以减地隐起法隐起“大吉”、“四喜”四个篆字、八个小葫芦及枝叶,大、小葫芦加起来共九个。在古代中国,一、三、五、七、九数字是大数;“始于一,终于九焉”。葫芦是杂宝之一。此佩上有一孔,可供佩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