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专家点评]西周早期应吏簋西周应吏簋子口盖,盖顶有喇叭形握手。盖缘与口缘均饰由变形夔纹构成的凸目窍曲纹,并以细雷纹作地纹。盖内与器内铭文相同,皆为单行5字,自上而下为:“应吏作旅簋”。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史、吏、事三字古本相通,因此铭文的“应吏”也就是应史,即应国的史官。各诸侯国的史书名称不一,但其实质是相同的。这件应吏簋上的文字表明,在西周早期应国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专职史官。
[专家点评] 西周早期 应吏簋
西周应吏簋子口盖,盖顶有喇叭形握手。器身敛口,口缘一对兽首衔环耳,垂腹,圈足。盖缘与口缘均饰由变形夔纹构成的凸目窍曲纹,并以细雷纹作地纹。圈足饰一周凸弦纹与二周细云雷纹。盖内与器内铭文相同,皆为单行5字,自上而下为:“应吏作旅簋”。通高17.1、口径14、腹径20厘米。据王国维先生考证,史、吏、事三字古本相通,因此铭文的“应吏”也就是应史,即应国的史官。其实各地诸侯国都有史官,这在两周金文中十分常见,如彭史、齐史、宁史等。他们的职位较高,专门记录发生于本国或本国以外的大事以及本国诸侯等贵族的重要言行,据传,史官必须具备公正无私的品行,对一切事实都要秉笔直书,即便是对国君,也不能为之掩盖过失,避讳缺点。各诸侯国的史书名称不一,但其实质是相同的。这件应吏簋上的文字表明,在西周早期应国就已经有了自己的专职史官。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xi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