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点评] 清 芷岩款栈道行旅笔筒

[专家点评]清芷岩款栈道行旅笔筒这只笔筒高13.7厘米,口径10厘米。以浮雕法刻栈道行旅图,高山峻岭,苍树丛生,一行商旅顺着栈道盘旋而下,人物各尽其态,生趣盎然;然构图繁缛,刻画细致,颇见功力。山石上刻款“丙子秋日芷岩制”,但与周芷岩风格相去甚远,当为嘉定竹派的高手仿制。这只笔筒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专家点评] 金 木茶几

[专家点评]金木茶几这件木茶几出土于大同市金代阎德源墓。几面见方7.5厘米,通高15.7厘米。方台面,四腿修长呈渐有收分的圆柱形,其间安横枨,侧脚收分。此几造型简洁舒展,挺拔秀气。虽纤腿小足重心较高,然仍不失其稳重之感。

[专家点评] 宋代 定窑白釉卧狮枕

[专家点评]宋代定窑白釉卧狮枕这件宋代定窑白釉卧狮枕高9.8厘米,长18.2厘米,宽9.5厘米。枕体为伏卧雄狮,长须,长尾,两眼圆睁,头扭向一侧。狮背为枕面,呈长方形,前略高,两侧翘起。整体釉色灰白,以釉下黑彩点狮双眼,使得雄狮平添生气。胎色较白,质坚硬细腻,是定窑白瓷中为数不多的象形瓷。以狮为枕被古人认为有镇宅、辟邪、永保平安之意。现藏定州博物馆。

[专家点评] 明陈洪绶 陆机思友图

[专家点评]明陈洪绶陆机思友图此为明陈洪绶的“陆机思友图”。此图中人物神态表情栩栩如生,“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此画取法高古游丝描。为陈洪绶晚年精品力作。为大鉴藏家王季千先生旧藏。陈洪绶,字章侯,号老莲,甲申后自称老迟,又称悔迟、弗迟、云门僧、九品莲台主者,浙江谙暨人。书法遒逸,善山水,尤工人物,与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

[专家点评] 清赵之谦 书法对联(二)

[专家点评]清赵之谦书法对联(二)此为清赵之谦的“书法对联(二)”。纸本,立轴纵198厘米,横45厘米。此联“好风相从明漪绝底,倒酒既尽落花无言”,用笔沉稳,洒脱舒展。疏密相间,且横画多向右上取势,俯仰倾侧,存魏而不尽魏。“倒酒既尽”四个大字运笔潇洒,节奏明朗,刚劲有力。整幅作品骨力内蕴,血肉丰美,格调儒雅,显示出作者的深厚功力!

[专家点评] 东汉 鎏金献俘扣饰

[专家点评]东汉鎏金献俘扣饰东汉鎏金献俘扣饰,这是汉代云南地区少数民族...的器物。器物表面鎏金,主题是一群战士献上俘获的猎物。该件器物对人物服饰刻画细腻,古人认为:“国之大事,在祭在戎”,云南少数民族的男子最常出现的是战争、狩猎和祭祀场合,因而众多青铜器上多为战争场合的男子形象,其服饰比一般的服装增添了不同的帽子或者头饰。整个器物造型朴实,有原始的韵味。

[专家点评] 清 高凤翰刻铭文虫蛀端砚

[专家点评]清高凤翰刻铭文虫蛀端砚清高凤翰刻铭文虫蛀端砚,长方形,长18.7厘米、宽13.8厘米、厚3.5厘米。背面有多处虫眼,并有高凤翰题刻的铭文“真砚不坏,此砚实有,我愧东坡,而无真手,雍正甲寅高凤翰铭于海陵鹾署。”此砚原系高凤翰所有,见《南阜砚史》。后为清末金石学家、潍坊收藏家陈介祺收藏,1952年由姜守迁先生从陈介祺之婿杨氏家购得。

[专家点评] 南宋李嵩 月夜看潮

[专家点评]南宋李嵩月夜看潮此图为李嵩的《月夜看潮》,绢本设色。这样的观潮风气在宋代已相当盛行,尤其在夜晚,皓月当空,江潮那排山倒海、有若万马奔腾的气势,总令观者屏息难忘。这幅《月夜看潮》图,所画即南宋时临安中秋夜观海潮的情形。李嵩以极为细腻的情感与笔触,描绘了精妙的楼阁与粼粼江涛,也写出了苏轼“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的诗情,是一幅情景精致的杰作。李嵩,南宋画家。

[专家点评] 东晋王献之 中秋帖

[专家点评]东晋王献之中秋帖此帖为王献之的《中秋帖》,纵27厘米、横11.9厘米。《中秋帖》传为王献之所书,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询的《伯远帖》合称“三希”。《中秋帖》书法纵逸豪放,应是王献之创造的新体。释文为“中秋不复不得相还为即甚省如何然胜人何庆等大军”王献之,字子敬,王羲之第七子,官至中书令,人称王大令。幼年随父羲之学书法,兼学张芝。

[专家点评] 清黄慎 福宇天来图

[专家点评]清黄慎福宇天来图此为清黄慎的“福宇天来图”。纸本,立轴,纵129厘米,横61厘米。此图画面上钟馗背负一红衣小儿,回望空中翩然滑翔的一只蝙蝠,人物神态轻松谐趣。常人画钟馗多怒目吒须做威武之状,此画将钟馗刻画得神态亲和平易,很有人情味,堪称别具一格、独具匠心。65岁作,此画正是黄慎技法日臻化境之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