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

魏延之野望:详解「 ”子午谷奇谋”

在三国历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一个著名的话题。这一奇计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冒险性和超人的胆略,虽未被诸葛亮采用,却一直受到后世读史者的关注。千百年来,关于此计谋是否可行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直至今天,各种新的观点论述仍然不断地涌现。本文是对该计策具体内容的综合梳理与介绍,谨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一、「”子午谷奇谋”的原始记载公元228年春,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大将魏延提出了由子午谷进兵夺取长

浅谈「 ”东吴四英杰”时期江东集团的扩张战略

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武侯星落周瑜死,平蜀降吴似等闲。或许人们对三国中的曹魏和蜀汉印象比较深,曹魏从汉献帝刘协手中继承正朔;蜀汉则是后世中的人心所向,更是《三国演义》中的主角。相比之下,孙权常常被视为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国君,江东集团还做过背刺盟友的举动,导致关羽战死,《隆中对》破产,孙刘两家决裂,失去推翻曹魏的最好机会。所以在这三个政权中,东吴的人气是最低迷的。

官渡之战爆发时,为何只有袁绍和曹操在打仗?其他诸侯都在干嘛?

官渡之战,是东汉末年「”三大战役”之一,也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以弱胜强的战役之一。公元200年,为了成为中原地区最强大的诸侯,曹操和袁绍这两大诸侯持于官渡(今河南中牟东北),在此展开战略决战。曹操奇袭袁军在乌巢的粮仓(今河南封丘西),继而击溃袁军主力,为曹魏的建立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众所周知,在东汉末年,关东诸侯联合讨伐董卓,在董卓被...之后,这些诸侯自然也在东汉王朝的疆域内纷纷割据一方。那么,问题

曹操说:生子当如孙仲谋,其实刘备也评价过孙权,却是让人发笑

本文为原创首作,为你深度解析历史事件一、曹操,三国第一大嘴曹操、刘备和孙权,即是三国时期的三大雄主,又互为对手。使得曹操暂时避开孙权锋芒,不敢出战,于是双方对峙。所以,曹操对孙权的这句评价,完全是正面的。但问题是,刘备却拿出孙权的身材当理由,这就让人发笑了。明显就又有了自夸的嫌疑,前面说了,刘备也是这种身材。

聊一聊和刘繇、士燮并列为一传的江东名将太史慈

宿刘温书斋(张乔)不掩盈窗日,天然格调高。凉风移蟋蟀,落叶在离骚。回笔挑灯烬,悬图见海潮。因论三国志,空载几英豪。太史慈是江东名将,虽然去世得很早,但也为孙策、孙权兄弟立下很多功劳。

被罗贯中黑到心酸的周瑜,在日本游戏 ... 人眼中竟这么厉害

最近无所事事闲逛论坛,居然发现了有人在讨论三国对象是周瑜,那个东吴的大都督,那个被罗贯中黑到心酸的男人这位风流倜傥的大帅哥,在《三国演义》里成为了被诸葛亮气死的小人。之后,又渐渐接触到了更多的三国游戏不管是《真三国无双》还是《三国志》我才发现,周瑜原来这么厉害。

魏延为了蜀汉"出生入死",诸葛亮临终前为何要设计除掉魏延?

从正史记载来看,魏延被...这个"黑锅"也实不该由诸葛亮来背。关于演义中的"诸葛亮计...魏延",我们又该如何看待呢?说起魏延之死,主要有三大原因:其一:魏延孤傲的性格。"这里道明了魏延和杨仪,姜维等人算是分道扬镳了,但选择诸葛亮刚死这个时间,真的合适吗?置诸葛亮英灵于何处?之前有诸葛亮的调和,两人才没发生大冲突,而诸葛亮一时,两人之前的"平衡"就彻底打破了。

详解「 ”子午谷奇谋”(一):魏延之野望

在三国历史上,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一个著名的话题。这一奇计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冒险性和超人的胆略,虽未被诸葛亮采用,却一直受到后世读史者的关注。千百年来,关于此计谋是否可行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直至今天,各种新的观点论述仍然不断地涌现。本文是对该计策具体内容的综合梳理与介绍,谨供有兴趣的读者参考。一、「”子午谷奇谋”的原始记载公元228年春,蜀汉丞相诸葛亮北伐曹魏,大将魏延提出了由子午谷进兵夺取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