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书省

一、专制统治的强化

六部仅仅为中书省下属的机构,领导六部的长官尚书、侍郎等成为是丞相的属员。明朝建立后,法规、制度、礼节和仪制都需重新制定,这些都是由李善长组织修订完成的。胡惟庸平步青云,如今位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高位。中央集权统治得到了空前的加强。这中间的一个顿号,把锦衣卫的职能划分为截然不同的两个方面。

大都督府“一分为五”“兵权三立”君操军伍

最初政权的最高军事机构不叫大都督府,而是叫行枢密院。>>将大都督府改造成五军都督府的三大缘由第一,自朱元璋政权起步、发展时期起,大都督府就与中书省等机构“混”在一起,没有实行很好的行政与军事相分离。>>朱元璋称吴王时,就任命朱文正为大都督府一把手大都督,节制中外诸军事。大都督府元帅郭子章等三人因不规劝大都督而被诛杀

参酌唐宋、构建新体,为洪武时期“使厚民生”提供了一定的保证

一方面大明军不断北伐和“清沙漠”,追击残余,扫清地方敌对势力,为洪武初年的立纲陈纪创造了安定的环境;另一方面利用和平休整时机,大明军还参与到了地方清丈土地等经济秩序构建当中去。>>就此而言,以三大府为主干的大明新体构建、政治秩序重组与政治环境净化以及社会风尚之改变,为洪武时期的“使厚民生”或言关注民生提供了相当程度上的保证。

明朝官职等级

>明朝1、三公、三孤>三公:太师、太傅、太保(正一品)>三孤:少师、少傅、少保(从一品)>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从一品)>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正二品)>这些均为加官,用来表明受官者的功绩与崇高身份,没有实际管辖范围。六科还可以参与官员的选拔,皇帝御前会议,审理有罪的官员。一般大学士连任其他职务抬升品级。明朝1、县——助手有县丞、主簿。明清两代的州有两级别:直隶州和散州。

朱元璋设计巧取浙东重地婺州(即金华)

婺州位于建德府东边,介于建德府与台州府之间;台州府是浙东方国珍割据势力的范围,其南临处州府,北接绍兴府,而绍兴府正是张士诚的势力范围,因此说,朱元璋要想夺取浙东,婺州之战事关大局。朱元璋当即命令胡大海养子胡德济率领一支兵马,在松溪那一路援军到达的前方设下了埋伏,随即便将其打败了,领头的胡深逃回了处州。换个说法,自此以后,朱元璋牢牢地掌控着浙东地区。朱元璋知道后很恼火,下令将心腹黄秘书斩首。

纵观元亡横看现状躬览庶政唯此为纲

洪武皇帝在承继政治遗产的基础上竭力推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主义,由此传统中国进入了君主极权主义强化的非理性时代。徐达命令被占领的江南诸府“验民田,征砖城”。只有张士诚故元帅府副使施仁济率领5000多人成功突围出去,前往浙江嘉兴府,攻打当地已被明军控制的军械库,引发了当地很大的震动。至此,松江之乱才算最终平定。根据当时的法律程序,刑部官员将该案件上呈于朱元璋,请求大明天子予以最终的裁定。

唐朝官阶大全

 唐朝官阶大全  一、三师(太师、太傅、太保)或三公(太尉、司徒、司空)  三师西周时期已较成熟,原都是宗族的长老,对王负有指导、辅佐、监护的责任。保,保其身体;傅,傅其德义;师,导之教训。“君师者,治之本也”(《大戴礼记。礼三本》)在...

李善长传奇的一生:历史上真实的李善长故事与评价

隔了一年,李善长病愈,朱元璋任命他主持修建临濠的宫殿,迁徙江南一带的富有百姓14万到濠州种田,让李善长经营管理,为此他留居在濠州几年。因此定罪削去李善长每年的俸禄1800石。而李善长弟弟李存义的儿子李佑,是胡惟庸的侄女婿。御史台缺中丞,朱元璋还让李善长治理御史台的事情,他多次提出建议。李善长没有为此感谢恩典,朱元璋怀恨在心。

朱元璋废相始末

宰相作为帝王之辅佐,由来久远,基本上可以说,中国自有帝王始,就有辅佐朝政,处理实际事物,掌握次高权力的宰相这一可称“天下第二人”的职务。到明初,明太祖朱元璋终于废除了宰相制,这不是一时的冲动,是在他建国为帝后,为了巩固帝权,经过多年的思虑和谋划,才决定的。最初,他对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