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 晚明至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外销瓷研究晚明至清乾隆是景德镇窑业发展的重要时期,也是景德镇外销瓷生产的黄金时代。入明以后,正统至正德时窑址又有所增多,正德时的窑址除镇窑和湖田外,尚有镇窑附近的里村、河西公园以南、农机厂以及瑶里的外瑶等处。乍看之下会以为景德镇制瓷业似乎在衰退。但是如此广阔的海外市场也不能给病入膏肓,面临原料危机的景德镇制瓷业带来多少活力。
意大利散记 意大利散记我的一个泰国朋友说,做个小有成就的科学家的好处是:可以经常到世界各地走走。这次趁在中心比较清闲,也作为调节所从事的抽象研究工作的一种休息方式,写下了这篇“意大利散记”。从罗马到最终的目的地—的里雅斯特,则是本土的意大利航空。意大利是中世纪文艺复兴的发源地,艺术有着悠久而且深厚的历史,拉丁民族充满浪漫气息,热爱生活而又懂得生活。这种人文精神在意大利发源的文艺复兴后,更得到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瓷之韵-中国瓷器出现在欧洲 瓷之韵-中国瓷器出现在欧洲2012年6月22日至2013年1月6日,中国国家博物馆将与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合作推出“瓷之韵——大英博物馆、英国国立维多利亚与艾伯特博物馆藏瓷器精品展”。中国瓷器一出现在欧洲,就震惊了欧洲人,因为它具有其他材料难以匹敌的精致耐用和洁白晶莹。此前,在元代和明代早期,中国瓷器很少为欧洲人收藏。
清代外销瓷的特点及变化 清代外销瓷的特点及变化众所周知英文“China”中译原意为瓷器,由此不难看出中国的外销瓷器对世界各国的深远影响。于外销瓷而言,研究其纹饰变化,也是区分它与内销瓷不可或缺的指征标准。
仇焱之专题| 1000港币捡漏鸡缸杯 仇焱之专题|1000港币捡漏鸡缸杯仇焱之,江苏太仓人。仇焱之在家中把玩收藏1000港币捡漏鸡缸杯40年代晚期,仇焱之赴香港发展,与敏求精舍的创始人胡惠春、徐伯郊等俦侣成为第一批南下的香港第一代收藏家。50年代,仇焱之在香港曾经用1000元港币,买下了一只别人都以为是假货的明成化斗彩鸡缸杯,被誉为收藏界“拣漏”的典范。该高足杯系仇焱之旧藏,l980年由苏富比在香港以60万港元成交,此次拍卖达1524万港元。
曾經的十四件中国天价瓷器 曾經的十四件中国天价瓷器元青花“鬼谷子下山图”罐,故事来自于元代版画《乐毅图齐七国春秋后集》,表现了战国时代齐、燕交战中,孙膑被燕国囚禁,他的师傅鬼谷子下山营救徒弟的故事。此瓶曾为一对苏格兰夫妇所藏,他们起初以为它只是件普通的中国瓷器,便将其作为灯座,直至他们参观博物馆时,看到一件类似瓷器,遂交予佳士得专家鉴定及估价,才确认了它是珍罕的明釉里红瓷器。
追寻中国瓷器的源头:从德清窑原始瓷说起 追寻中国瓷器的源头:从德清窑原始瓷说起德清窑,在今浙江省德清县,故名。窑址在德清县境内已发现几十处之多,是以黑瓷与青瓷兼烧,以青瓷为主而以黑瓷闻名的古窑场。为其它同期瓷窑少见。青瓷胎一般呈深浅不一的灰色或紫红色。青瓷釉色有青绿、青黄、和豆青色,釉色较深,有较好的光泽。
[网上展馆] 越南外海沉船里的中国瓷器 消息很快传到明海省文化信息部有关官员处,他们派人到该海域进行调查,发现这是一条中国清代的商船,而且船上载有大批的中国瓷器。近年来还先后在越南外海发现了五艘这样沉没的中国陶瓷贸易船,其时代分别为15世纪到17世纪,说明当时这条线路还是非常兴旺的。
试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外销 试谈元代景德镇青花瓷的外销陶瓷是我国传统的出口商品之一,到了元代我国瓷器已有青花瓷器。至今在伊朗、土耳其等国家的博物馆中,还保存有元代的青花瓷器。如元代初期青花碗的残片。在内沙布尔遗址的调查发掘中,也发现有元代青花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