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生

回 向

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三论宗

因依龙树的《中论》、《十二门论》和提婆的《百论》等三论立宗,故名。他著作宏富,陈义精微,评判由晋以来各家学说,亦采取南北各派长处,大凡当时流行的经典,多为注疏,在此基础上,正式建立了三论宗。关于此宗的专著如《大乘玄论》、《法华玄论》、《净名玄论》、《二谛章》、《三论玄义》等皆是此宗的要典。因此立有二藏三轮以判一代佛教。

印祖开示—为什么要今生求生淨土

《(三)复愚僧居士书》印光法师慈悲心切,再三嘱咐,深恐我们走错路,受大苦。我们应当反复念诵,牢记在心。一心念佛、学佛,求生西方,成佛度众生,报父母恩,报师长恩,报祖国恩,报众生恩。

佛教经文金刚经

然西域实有金刚宝。谓取此宝以喻般若能断烦恼。今题云金刚般若波罗蜜。特显佛一片金刚心耳。今出世教化众生。今教菩萨以金刚心为本修因。故举世不能知佛。且佛原不是世间人。宜其诸天魔王皆欲害。即弟子中上首如迦叶等。弟子犹且怀疑而不信。今日幸喜空生有些见处。故世尊因其疑而决破之。乃披露自己一片金刚真心。以断弟子学佛者之疑。但看经中一一皆是空生之疑。即如弟子闻佛说色身法身。不知那个是真佛。佛随空生所疑处。

何以应当戒 ...

...是佛门五戒之首,修行人入手第一要紧的事。我今将人生应当戒...的理由演说一番。所以一切众生,皆是未来诸佛;我今...一生,如同...一佛;我今食一肉,如同食佛肉。所以少则数十年,多则百年,天地必大开...运一次,以勾清此帐。有此三不忍、三不敢,世界无论何人,都应戒...;不独是修行人,至于修行的人更应当戒...。孟子上有一段故事,我说与列位听听。

哪里有众生可教化

因志公令人传语曰:“何不下山教化众生,目视云汉作什么?”〖译文〗志公派人传话给慧思:“为什么不下山去教化众生,眼睁睁瞪着云汉干什么?”

回向的故事

有一个农夫,礼请无相禅师到家里来为他的亡妻诵经超度,佛事完毕以后,农夫问道:“禅师!你认为我的太太能从这次佛事中得到多少利益呢?”无相禅师照实的说道:“当然!佛法如慈航普渡,如日光遍照,不止是你的太太可以得到利益,一切有情众生无不得益。”无相禅师以严厉的口吻说道:“既曰一切,何有除外?”

出家的制度是佛教创始的吗?

佛家以慈悲为本,所谓“慈”即爱护众生,有给众生以安乐的心;而怜悯众生,有拔除众生痛苦之心,则为“悲”。其实佛也并不是那么神秘,丹霞禅师有一次路经洛阳的惠林寺,那时正是严冬时节,天寒地冬。于是他就将惠林寺里的木头佛像扛了下来,烧火取暖。丹霞禅师泰然自若地答道:“噢,我是想把佛像烧出舍利子来呀!”

做到弥陀放弥陀,自然弥陀念弥陀

建议专一放生泥鳅,田螺,鲤鱼或贝类。放之无任何副作用。阿弥陀佛四个字就是无相忏悔,就是大皈依,就是大菩提心,愿切念佛就是求生极乐世界,是最大的发愿,可圆满代替“四弘誓愿”。或想象动物听到“阿弥陀佛圣号”,可皈依佛门,并和你结下法缘。我们放生是布施,要学会在大大小小的放生事相中“深发其心”。我们通过放它们,来度自性众生。

放生(修福),念佛(修慧)是一体

放生(修福),念佛(修慧)是一体。众生都是佛的业力,佛大自在了,只有众生这么点心病了。众生如果肯放生,那是自性众生誓愿放,那太好了,业力自己消除了。我们自己就是佛,别人在放生,也是在清除我们的共业。业力越小,我们众生(佛)的光就越强。这个时候多念佛,调适一下。这说明佛不反对我们想佛光,净土宗允许适当着相,因为这个时代讲一点不着相根本是高谈阔论了。无住生心也没人能做到,通过念佛可以接近这个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