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

当功德没就破产

当功德没就破产1.我祖母临终时为什么能微笑?因为过去世修各种功德后,经常许愿能富裕,由于许愿没有圆满,以经营正业而致富。当功德没了,就破产但你没欠债,那是因为没曾欠过谁的钱,且没有欺骗他人的钱财!因为曾在佛教和团体修波罗蜜的功德来保护!

我终于懂得是佛要主动救我

我终于懂得是佛要主动救我我是一个偶然的因缘陪人去听经而进入佛门的。但是阿弥陀佛的慈悲摄受,慈悲呼唤,使我不得不在念佛的路上走下去。内心苦闷、无奈,只是在嘴上一句一句称念南无阿弥陀佛。我们真是又脏、又臭、又丑,阿弥陀佛一个都不嫌弃,统统都要。其实我就是最好的例子,既不贤,也不善,所以我越要念佛,越要感谢阿弥陀佛无条件的救度。

意见分歧

意见分歧1.我祖父因长了毒疮而往生,祖母被车撞死,外祖父患了心脏病,而半身不遂直至往生。外祖母因脑血管破裂而往生。所以你要尽力做,心意要超过百分百,这样虽然金钱不多,但是功德会很大!这是因为当你受委屈时,喜欢以不满意的眼神来斜视他人。有时也用生气的眼神来看他人,这些业力来报应!这也没什么,因为双方都曾跟团体修波罗蜜。

再次年轻

再次年轻1.什么业力让父亲了患前列腺癌,听觉不灵光?担任过什么任务,下来修波罗蜜了几次?你父亲的寿命延长了五年,是因为他在生命晚期所修的功德来回报!因为他跟随父母来跟团体修波罗蜜,所以才能梦见祖师!每逢佛日持八戒,每次修功德要许愿,如此才会成功!

沙弥之始罗侯罗

沙弥之始罗侯罗罗侯罗汉译‘覆障’。佛想到未来迦毗罗卫国的王位,一定出王孙罗侯罗来继承,幼童做万民之主,非国家之福。当时又下起滂沱大雨,罗侯罗无处躲藏,只有到厕所坐禅。罗侯罗依此修行,进步恨快。迦毗罗卫国一位长者供养他一座精舍,使罗侯罗及其弟子在这里修持说法。罗侯罗将佛的意见告诉长者后,他非但不知悔改,反而对罗侯罗怨恨,趁罗侯罗不在的机会,把精舍供养给别的比丘。

第八章 看破生死

第八章看破生死人生了必然会死,这是恒古不变的定律。所以,生,是因缘生;死,是因缘灭。从圣义谛来看,无生也无死。无量劫以来,生命在自然循环下历经千生万死。死固然是生的开端,生也是死的准备,所以生也未尝生,死也未尝死。所以古来的高僧大德大事已明,生死一如。红尘看破了不过是浮沉,生命看破了不过是无常,爱情看破了不过是聚散罢了。

活出生命真意义

活出生命真意义活着就要做有意义的事,做有意义的事就是要好好活着。有人活了一辈子都不明白什么才算是意义的事情,在很多人看来,自己实在太渺小了,干不了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问题在于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生命的意义,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珍惜生命的人,懂得好好活着,生命对于他来说是恩赐;畏惧生命的人,撑着不死,生命对于他们来说反而成了负担。佛光禅师门下有个叫大智的弟子,出外参学二十年后回到了师父身边。

离苦得乐

离苦得乐净空法师开示:若要佛法兴,唯有僧赞僧问:“日常定的功课,外出参加法会、打佛七,如这次来到居士林念佛,日常功课就不能完成,可以吗?”彼此互相赞叹,决不能互相破坏。这是佛门的规矩,我们不能够不懂得。一定要懂得,不但要僧赞僧,宗教要赞叹宗教;把这个范围要扩大,宗教要赞叹宗教,族群要赞叹族群。这才是真正佛家教学高尚的目标——离苦得乐。

我们是怎么迷失自己的?

拈花智慧我们是怎么迷失自己的?我们现今的人们大部分都处于一种极度的身心分裂中,我们为了有一个更好的生活状态去拼命努力、拼命赚钱,在各种压力之下错过了生命中美好的风景,迷失了自我,失去了自己,渐渐的开始为生活中种种不如意的事情苦闷叹息,渐渐的,反而忘却了拼搏最初的目的是为了身心的幸福快乐。我们还怎么轻松得起来呢?在这里,就是告诉我们这个“因”的重要。

坦然面对世间的无常

坦然面对世间的无常“生又何欢,死亦何哀”,人们常常这么说,却很少有人能做得到。这个婆罗门又告诉了死者的妻子,谁知她的回答也是如此。其实不然,佛教认为苦是一种客观存在,世间的一切都有生住异灭的过程,人生都要经历生老病死,如同春夏秋冬的轮转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因为,只有明白了生命的无常,才会珍惜生命的有限,才能放下无谓的执著,才可以坦然地面对人生的苦难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