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藏书家之十六——叶昌炽 历代藏书家之十六——叶昌炽治中国文化史和藏书史者,几乎无人不知叶昌炽的《藏书纪事诗》。被誉为"书林之掌故,藏书之诗史。《藏书纪事诗》成於光绪十六年,初为六卷,光绪二十三年,江标在湖南学政任内刻入《云鹤阁丛书》;宣统元年,叶昌炽再行修订增删刻为定稿七卷;一九...,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有王欣夫补正本,内容更为翔实。
浅谈清代窑变红釉瓷器的演变 浅谈清代窑变红釉瓷器的演变窑变红釉是清雍正时期模仿宋钧窑玫瑰紫彩釉斑繁衍出的新品种。然而,到了清代窑变红釉瓷已经成为一种特色品种而专门生产。乾隆早期窑变红釉尚能保持雍正时红蓝色交织变幻的特点,随后演变为红蓝面积相等或红色大于蓝色的面积,但达到了模仿钧窑的预期效果。嘉庆窑变红釉瓷的款识为“大清嘉庆年制”六字三行篆书阴刻款。窑变红釉瓷的表面施釉更厚一些,均超过了以往。
叶佩兰细说粉彩(中) 叶佩兰细说粉彩(中)四、嘉庆至晚清的粉彩瓷器及其仿品清嘉庆粉彩瓷器从传世品看,已经比乾隆器物逊色得多了。这种题材在嘉庆、道光的民窑粉彩瓷画中十分流行。因而道光粉彩中斋堂款的瓷器较多特别是盖碗。此外,小笔筒、小冬瓜罐、小鼻烟壶、小鸟食罐等都较为新颖,均为道光粉彩中的典型器。这些大小动物与多种花卉、瓜果组成吉祥画面,形成道光粉彩纹饰的一大特色。
颜色釉中的贵族——黄釉瓷器 颜色釉中的贵族——黄釉瓷器我国古代的颜色釉瓷器以其迷人多变的色彩,丰富的象征意义而给人们留下品味不尽的韵致,黄釉瓷器正是这其中最具贵族气质的一朵奇葩。这段文献清楚地表明了,除了皇帝、皇太后、皇后可配享纯黄釉瓷,皇贵妃可用里白外黄瓷外,其余人等均不得使用黄釉器物。此时的黄色已成为帝王之色,黄釉瓷器顺理成章地成为帝王的御用瓷。
江西瓷业公司小考 宣统二年,正式成立江西瓷业公司,该公司设本场和分场,本场开设在景德镇,仍采用旧制生产;分场设在鄱阳,采用试验改良制造。光绪29年筹办,宣统二年正式成立的官商合股的江西瓷业公司,技术力量强。这些无疑均有力佐证江西瓷业公司创立于宣统二年。笔者以为此乃江西瓷业公司的特殊性造成。根据搜集到的实物,图片以及藏品资料,江西瓷业公司其款识具有多样化特征。
谈光绪时期瓷器的特点 多姿多彩釉色温润 谈光绪时期瓷器的特点多姿多彩釉色温润对现在的瓷器收藏者来说,所藏之物可能都是些不甚值钱的民窑器“大路货”,多为近现代的仿品,能收藏几件光绪瓷器也算不错了。光绪时期出产的瓷器,多姿多彩。光绪时期,瓷器艺人创新意识有所增强,在绘画题材上,在釉色处理上,无不追求艺术境界。反映在一件光绪时期“三星老人”青花瓷碗,很有特色。这也是光绪瓷器得以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
没落官窑的艺术家 没落官窑的艺术家御窑厂是明清两代为供应宫廷所需瓷器而设的机构,明洪武年间始设于江西景德镇。现对有关同光御窑厂和御窑厂画师的资料整理如下,敬请方家指正。关于同、光御窑厂的记载,目前公开的文献较少。这两件东西充分证明,程门不仅在御窑厂画瓷,而且和王凤池的关系也相当密切。周友松传世作品目前发现的不下10件,从数量上看周不可能是客串的官员,其身份只能是御窑厂的专职画师。
浅绛彩瓷第四大宗师 浅绛彩瓷第四大宗师同治十年至光绪十五年是浅绛彩瓷最为辉煌的时期,当时,除了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等三大家每有所作必为精品外,也有很多浅绛瓷画师的作品皆清雅不俗,功力不凡。说光绪十五年以前浅绛彩瓷无俗器,应不是妄语。其中任焕章尤为突出,可以说是仅次于程门、金品卿、王少维的浅绛第四大宗师。诸多证据表明,任焕章应是御窑厂的浅绛彩瓷画师。
泉坛名人——施嘉干与其珍藏钱币 泉坛名人——施嘉干与其珍藏钱币1998年7月,著名钱币收藏家施嘉干先生的夫人董逸新女士及其子女向上海博物馆捐赠了施先生生前收藏的钱币4086枚(件)。据他的家人回忆,施先生甚至连出国时的一点费用也尽量节省下来,用于购买钱币。施嘉干先生旧藏钱币中有一枚有芒纹的上海一两银币、齿边,铸作相当精制。这次在董逸新女士及其子女捐赠的施嘉干先生旧藏钱币中,发现有一枚三钱六分的陕西光绪银币,可说是补了上海博物馆收藏之缺。
古典的余晖——浅绛彩瓷 古典的余晖——浅绛彩瓷光绪四年新秋的一天,时任景德镇地方官的唐基桐来到珠山御窑厂,延请徽州著名画家程门为其绘制一件重要瓷器,准备作为礼物送给时任江西巡抚的刘秉彰大人。这类由同光年间文人画家采取传统文人书画技法绘制的瓷器,由于绘画技法和审美意境接近于传统绘画中的浅绛画法,遂被后来的发现者称之为“浅绛彩瓷”,一直约定俗成地沿用至今。浅绛彩的文化价值还不仅仅是其独特的绘瓷艺术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