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阿斗

真的服了吗?蜀国危在旦夕,孟获为什么不支援蜀国?

但是随之出现的一个问题也非常惹人怀疑,如果孟获真的服了诸葛亮和蜀汉的话,他们为什么不在蜀国被灭的时候率兵去支援蜀国呢?首先,孟获和南中的势力一定是臣服于诸葛亮的,书中记载,一直到诸葛亮死,南中都再也没有发生过叛乱,无论他们是出于感恩还是害怕,总之他们确实是服了。

九大帝王名句,秦始皇妄想,汉武帝狂热,晋惠帝不接地气

一统天下,建立封建帝制的秦始皇嬴政,被后人称为祖龙,他统一六国,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统一度量衡,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天下文字,建立国家标准。可惜,秦二世而亡,但秦始皇的美好愿望绝对值得称赞。谁能想到,秦始皇的一次旅游,断送了自己的江山呢。虽然汉武帝晚年做了不少错事,但是他树立起了汉民族的精神,让汉民族的热血沸腾了千年,真正是功在千秋。此时大家才发现,原来皇帝是个傻子。

他究竟是昏庸还是大智若愚?

看到孩子不成器,人们常常形容他们为「”扶不起的阿斗”;或看到安逸享乐的生活,用乐不思蜀去批判。那么「”扶不起的阿斗”、「”乐不思蜀”的主人公究竟到底是不是软蛋呢?阿斗,是刘备的长子刘禅的小名。在公元223年,终生为兴复汉室的刘备在白帝城病故,后刘禅继位,被称为刘后主。在后人的眼中,对于刘禅的印象,从头到尾都是个碌碌无为的庸主、亡国昏君。通过阅读各类史籍,一些读者对此提出质疑:假如刘禅是个昏庸无能之

刘禅当上安乐公后,日子过得应该挺美,这结果是怎么得来的呢?

景耀六年,邓艾偷袭蜀国腹地,在绵竹击败诸葛瞻,刘禅得知诸葛瞻战败消息后很恐慌,立即把身在成都的文武大臣都召集起来商量应对办法。当时蜀国腹地虽有一定的抵御实力,而且刘禅的第五子北地王刘谌也向刘禅建议抵抗并请求背水一战,但光禄大夫谯周却极力怂恿刘禅向邓艾投降,在此期间,蜀汉驻守南中的安南将军霍弋也向刘禅提出率兵勤王,保卫成都的建议。

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反对姜维北伐,最后成为西晋大臣!

在三国这一历史阶段,魏蜀吴三国争霸,最先灭亡的是刘备建立的蜀汉。对于蜀汉后主刘禅来说,选择了开门投降。彼时,后主刘禅投降魏国,赦令前线抵抗的蜀军将士投降。咸熙二年,司马炎建立西晋,曹魏灭亡,董厥这位曾经的蜀汉大将,后来成为了西晋大臣,受到了晋武帝司马炎的重用。三国时期蜀汉重臣,镇北将军魏延同乡。就蜀汉大将魏延来说,也是义阳平氏人。不过,在年龄上,董厥要小于魏延,也即董厥主要是蜀汉后期的一员大将。

刘协山阳公,刘禅安乐公,这两个公爵待遇差别有多大?

公元220年3月曹操去世后曹丕继称魏王,曹丕可没曹操那么患得患失,同年末汉献帝逊位曹丕登基为帝建立魏国,不过曹丕对汉献帝刘协还算不错,《三国志》记载:「”黄初元年十一月癸酉,以河内之山阳邑万户奉汉帝为山阳公。”263年8月司马昭三路伐蜀,11月刘禅投降蜀国灭亡,司马昭对刘禅同样不错,《三国志》记载:「”惟景元五年三月丁亥。皇帝临轩,使太常嘉命刘禅为安乐县公。”景元五年也就是264年,那么刘协山阳公

姜维死后82年,写给刘禅的密信被发现,网友:孔明泉下有知死也瞑目了

姜维得知消息后,他只好放弃阴平,与张翼、董厥会合,退保剑阁,与钟会大军对峙。而刘禅在荆州本土豪强的劝说下也开城投降,并敕令姜维投降。其实不然,在姜维死后82年,他的一封写给刘禅的绝笔信让大家知道,姜维没有对不起蜀国,证明了他的清白。而姜维的死,不过历史潮河中的一点涟漪罢了。但实际上,姜维的死,代表着汉王朝就此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