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诸葛亮死后29年,蜀国还是灭亡了,刘禅和蜀国的一班大臣被押解到了洛阳,此后上演出一幕乐不思蜀的故事。刘禅真的走投无路只能投降吗?其实并不然,除了投降,刘禅至少还有两路可以走,一条是去东吴避难,一条是逃往南中地区,也就是孟获的子孙的地盘。

诸葛亮死后29年,蜀国还是灭亡了,刘禅和蜀国的一班大臣被押解到了洛阳,此后上演出一幕乐不思蜀的故事。 刘禅真的走投无路只能投降吗?其实并不然,除了投降,刘禅至少还有两路可以走,一条是去东吴避难,一条是逃往南中地区,也就是孟获的子孙的地盘。两条路看起来都是可行的,尤其第一条,因为蜀汉灭亡之后17年,东吴才投降。但是,这两条建议都被一个名叫谯周的人给否定了。 谯周,字允南,他是蜀国的大儒,《三国志》的作者陈寿都曾是他的学生,此人在蜀汉任职期间,向来以反对北伐而闻名,是个坚定不移的「 ”主和派”。他曾下一篇著名的文章《仇国论》,批驳姜维的北伐给蜀国造成了很多的损失。 公元263年,邓艾一路打到成都,此时蜀国已经无力抵抗,只剩下投降,投吴和南下三条路可以走,谯周力排众议,坚决主张投降魏国。根据《三国志·谯周传》的记载,他最先否认了投奔吴国这条路:如果投奔吴国,刘禅就必须称臣于吴国。而按照大国可以吞并小国的道理,魏国可以吞吴而吴不能吞魏。与其给小国称臣,不如给大国称臣,给吴国称臣后,还得再给魏国称臣,何苦要遭受两次投降的屈辱呢? 这话说得确实很有道理,后来的事实也证明了这一点。 那么为什么不去南中地区负隅顽抗呢?谯周说去南中不是不可以,但是如果要移驾那里,需要提前做准备,这样才能成功,但是眼下突然南迁,是非常危险的,邓艾大军已经逼进成都,这时候再南下,万一出现什么祸乱差错可就全完了。 当年诸葛亮还在的时候,他完全可以镇住南中地区,但是诸葛亮死后,蜀国的政策出现了很多问题,蜀国和南中的矛盾很尖锐,南中有不少反对蜀国的势力,去了那里也难保平安,不如直接降魏。很多人对谯周说:邓艾都打到成都了,你再投降还来得及嘛?谯周答道:可以,东吴现在还未投降,魏国必定接受我们投降,如果我们投降之后,魏国不裂土封陛下,我就亲赴洛阳,用古代的大义为陛下争一块土地。刘禅和一班大臣这才同意,后来刘禅果然被封为安乐公,并且安然地度过了余生。
本文标签:刘阿斗吴国蜀国三国邓艾孟获谯周大军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