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

从巩义白河窑看我国北方白瓷的起源

从巩义白河窑看我国北方白瓷的起源中国白瓷的起源,过去一般认为始于北齐,实物最早见于安阳北齐范粹墓出土的白釉瓷器。近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日本奈良文化财研究所等单位合作,对巩义白河窑址进行考古发掘,首次发现了北魏白瓷窑址,为研究我国北方白瓷起源及其演变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也成为目前我国陶瓷史研究的新亮点。此次白河窑北魏白瓷窑址的发现,又将我国烧造白瓷的时间提前约百年。

[专家点评] 南北朝青瓷四系盖罐

[专家点评]南北朝青瓷四系盖罐盖底足该罐造型丰满圆润,落落大方,近足处稍微外撇,平底,灰台胎,肩上饰对称横向桥型系四支。十分难得的是有原盖。南北朝时东南一带窑场众多,青瓷也正在走向完善。此外由于釉层加厚,冷却时火候掌握不到位,釉面大多开满纹片,故流传至今的南北朝瓷器大多严重掉釉,象该罐这样保存如此完好的器物实属罕见。

[专家点评] 南北朝 青釉刻花四系盖罐

[专家点评]南北朝青釉刻花四系盖罐南北朝青釉刻花四系盖罐(另面)南北朝青釉刻花四系盖罐(另面)南北朝青釉刻花四系盖罐(另面)南北朝青釉刻花四系盖罐(细部)南北朝青釉刻花四系盖罐(口沿)南北朝青釉刻花四系盖罐(盖)此件南北朝青釉罐,高13.5厘米,底径8厘米。肩部有四系,系下为直线排列之圆形,代表莲子,腹部饰有大片仰莲纹,代表盛开的莲花,为典型南北朝时期作品,小件大器,美感十足。

[专家点评] 南北朝 青釉六系盘口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陶瓷发展史上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段,正是在这个时期,中国的陶瓷工匠们通过不断地改变釉子的配方,使得早期并未完全成熟的“成熟青瓷”真正定型并就此延续到了今天。直到南北朝晚期至隋,窑工们已经找到了平衡点,彻底克服了釉面开片剥落的问题,中国的陶瓷最终得以定型并由此开始延绵千年。这件盘口壶是很典型的南北朝青瓷,造型大器,敦实厚重,釉层虽有开片却无剥落,保存十分完好,因而也是十分难得的了。

三国两晋南北朝灿烂的陶瓷器

三国两晋南北朝灿烂的陶瓷器一序言三国两晋南北朝是公元二二0—五八一年的几个朝代。三国两晋南北朝的陶瓷器,品种多,...精细,装饰讲究,是研究当时历史、经济、文化和生活习俗的珍贵资料,二首次繁荣的江南瓷业三国时吴国的孙权为了巩固自己的政权,进行了大规模的屯田、兴修水利和推广先进农业技术等有利于生产的措施,并采用“省徭役、灭征赋,除民所患苦”的政策,使长江中下游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了很大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的瓯窑青瓷艺术

魏晋南北朝的瓯窑青瓷艺术瓯窑创烧于东汉,结束于元代,制瓷历史长达一千三百余年。魏晋南北朝时期,瓯窑制瓷技术趋于成熟,产品种类丰富,造型和装饰艺术独具风韵,与众不同的釉色风格已经形成,这就是众所周知的缥瓷。此外还有昂首伏地的狮形烛台,器体肥胖,两侧划飞翼的虎子,以及鼓腹蹲坐,伺捕飞虫的蛙形水盂,形态逼真,式样优美,风格独特,均为难得的艺术品,魏晋南北朝的瓯窖青瓷以生活用品为主。

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分期及风格特征(上)

汉传佛教造像艺术发展分期及风格特征(上)佛教产生于公元前6世纪的古印度,佛教造像就是佛教所奉神祗的各种艺术造型。其中汉传佛教造像艺术以其历史悠久、风格独特、题材广泛、遗存丰富尤其引人注目,一直是我国佛像艺术发展的主流,成为研究我国古代政治、经济、文化艺术和宗教信仰的重要文化瑰宝。东汉佛教造像史料记载不多,据之很难知道当时佛像艺术的发展状况。

南北朝时期的北魏具有什么样的历史地位?它有何贡献?

北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王朝,对后来的历史进展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东晋十六国北魏王朝的贡献首先是结束了长期的动荡。这对于生活于水深火热中的北方百姓而言,无疑是最为巨大的贡献。北魏与刘宋对峙图再次,更为重要的是,北魏王朝对于我们多民族国家的民族融合做出了重要的贡献。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另一个民族融合的关键时期。

南北朝时被称为「 ”山中宰相”的陶弘景,隐居在江苏哪座山上?

俗话说:「”乱世出英雄”,实际上也出奇人。在南北朝时期那段历史上的大乱世,就有这么一位奇人。他在山中过着闲云野鹤般悠闲的日子,虽不在庙堂,但凡大事,国君常常咨询于他。人虽在山中,却仍能影响一些重大决策,人称「”山中宰相”。他就是经历南朝宋、齐、梁三个朝代,在江苏的山上隐居了四十多年,活了八十多岁的陶弘景。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后来隐居时取了个通俗易懂的号---华阳隐居,一听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