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要览

柴窑探微

柴窑探微1985年中国古陶瓷研究会在郑州召开年会,会上笔者曾宣讲了论文《汝窑、柴窑与耀州窑的几个问题》,首次提出了耀州窑遗址出土的五代天青釉瓷应是周世宗的柴窑产品之观点。到此时解决问题的焦点最后集中在古文献对“柴窑器出北地河南郑州”的记载上。笔者再考查了耀州的窑址在古代恰属“北地郡”管辖,这才大胆提出了该窑五代天青釉瓷应是周世宗的柴窑产品之观点。

瓷史 中

瓷史中瓷史卷中大明有明一代,供奉之器尤以瓷为尚。《明史·食货志》称,永乐时于南城特置瓷器库,谓之外库,即此一端,可想见其贮畜之富。《博物要览》称,均州瓷近年新烧者,皆宜兴砂土为骨,釉水微似裂,亦有佳者,但不耐用。《古瓷评》称其以象牙白著于世。据此则明瓷之可宝抑甚矣。永乐始置瓷库于南京,其初器品质厚。宣德、成化之间有正统窑,世不甚称,《续通考》载,正统元年,浮梁民进瓷器五万余,命赏以钞。

竹园陶说

竹园陶说自序英人拔晓著《中国美术》一书,分类述说,附之以图,曰石刻,曰建筑,曰治金,曰雕刻,曰雕漆,曰琢玉,曰陶瓷,曰琉璃,曰珐琅,曰首饰,曰织物,曰画。民国十四年六月十九日,竹园居士刘子芬记于沪渎。盖神农所陶,仅炊器食具,至舜则用器大备矣。下至汉魏,葬器以外,制及土偶,然皆陶也。兹引古说辨明于左。卵白即卵液,《陶说》以釉汁为瓷色,误也。《陶雅》称广窑胎骨系乌泥抟成。《陶雅》则称,或谓嘉道间广窑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