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法师

历史上的《峨眉山志》与佛教文化

乐山大佛峨眉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绵远的峨眉山佛教文化不能不体现于山志及其编纂过程之中,无论编志者是否信仰佛教。《译峨籁》可谓一部山志,现存各种《峨眉山志》均收录其自序和金之俊等人的序文。

看看印光大师、宣化上人是如何惜福的

(一)印光大师一生,于惜福一事最为注意。师每日晨食仅粥一大碗,无菜。师自行如是,而劝人亦极严厉。以上且举饮食而言,其他惜福之事,亦均类此也。(二)有人问我:为什么要在讲妙法老和尚的书前面和后面印上美国万佛圣城宣化上人的开示?上人说万佛城的宗旨是:人取我予,人弃我取。有一天中午,用斋后大众准备离去,三位台湾省比丘忽见宣公上人来到面前,急忙合十施礼。当宣公上人走出斋堂时,身后跪下了一片徒众。

印光大师 幽冥钦赞

印光大师在灵岩寺圆寂。回想民国十九年的冬天,有一次,我前往苏州拜见印光大师。张垣市有一位慧深法师,他担任那地方居士林的导师,曾经入定五个小时,在入定的时候,看到幽冥王。慧深法师请问是哪三位,幽冥王回答:“江南印公,江北普公,塞北戒公。”我听了广印大师的叙述,就跟广印大师说:“请大师放下一切,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广印大师点头说好,过了两天,广印大师在圆教寺圆寂。

印光、弘一、谛闲、倓虚、律航等大师菩萨的往生

(一)印光大师,乃净宗第十三代祖。往生前,预知时至。于是大众选十一月九日为升座日期,印光大师说:“太迟了。”凌晨五点,在大众念佛声中,含笑安祥往生,如入禅定,时年八十岁。节录自《印光大师永思集》(二)弘一大师,虽以持律闻名,但笃志念佛。公元一九四二年春天,弘一大师前往灵瑞山讲经。二十三日示现些微疾病,拒绝医药及探问,只是专一念佛。

李炳南居士与印光大师的因缘(图文)

莒县监狱官李炳南被围困在城中,时间长达半年。围困期间,城外天天炮轰城内,李居士感觉生命朝不保夕,死神的威胁时时在眼前。后两军撤离,莒县解围,李居士大难不死,于是力行誓言,从此不再吃肉。李炳南看到林氏腕上戴有一串念珠,言谈间得知他也是印光大师的皈依弟子,于是说出自己想皈依印光大师的愿望。李炳南居士的心理就如同见了阿弥陀佛一样,急急地磕了三个头。李居士顶礼告辞。

印光老法师开示戒 ... 放生法语

可以晓得戒...放生,是拔除...劫的根本,塞住...劫的源头,救济世道的好教训。明朝莲池大师,立放生池在上方、长寿二处,他作的戒...放生文,流传天下;至今三百多年,贤人君子,都钦仰敬佩。说这话的人,是没晓得佛菩萨教人戒...放生的大缘故。你们仔细想想,戒...放生,还是急于为人的关系,还是急于为畜生的关系?

黑老大起魔心坏佛,印光祖显法力转意

最终成为上海青帮、黄包车业和苏北旅沪同乡会领袖,天蟾舞台老板,号称“江北大亨”,是上海滩的风云人物。顾竹轩的母亲信佛念佛,但顾竹轩却不信佛,对母亲斋公斋婆的表现十分反感,因此极力反对母亲念佛。顾虽然反感佛教,但是为人轻财尚义,对于赈济同乡不遗余力。丧事办完后,宣布放赈。外地饥民闻讯而集,饥民船只塞满了唐湾河,直至带回银元放完为止。

《印光大师说故事》简介

《印光大师说故事》简介:印光大师,二十一岁出家于终南山莲花洞寺,次年受具足戒,遍参南北丛林,归心净土宗。五十二岁时,徐蔚如、高鹤年二居士取其文刊行于《上海佛学丛报》,之后搜集大师文稿,刊为《印光法师文钞》广为流通,名声大震。佛教界盛传印光大师是西方三圣之一——大势至菩萨的化身。《印光大师说故事》,为《文钞》中所有感应故事,分门别类,汇编成册,以作教理之辅证。

印光大师: 观世音菩萨灵感故事

母亲聂太夫人多年供奉观音大士,吃素念佛。居县城有年,参与各项公务,官绅倚畀,有大疑难,每预商决。印光大师叫他给女儿写信,劝她至诚念观音圣号,不到一个月,明道法师的女儿就写信来说眼睛痊愈了。观音菩萨加持顺利生产陈锡周,妻子胡氏,礼佛诵经,非常虔诚。初唯讲求儒道之旨,于如来大法,及三世因果之理,尚未深信。

助念或普佛的时候会有感应,正常吗?

与助念团出去助念,普佛时,有时胸口会有一种犀利、短暂,但明显感觉到,是否也是亡者欢喜之感应呢?"你走这个地方经过,自然会看到路边上的风景,你修行会有经验的,但是不要去执着,静静的,还是以这种无为的心去面对他。有为的修,无为的看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