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

郭沫若曾自爆其身世,人们这才明白:他为何执着于挖明皇陵!

郭沫若是我国近代著名文学家,同时他也是一位考古学家。郭沫若一生挖掘无数,很多人也都可能注意到了,郭沫若大多数挖掘的帝王陵,竟然都是明朝的,这实在是让人想不通。可是对于这些建议,郭沫若根本没有听进去,而是执意要挖掘明朝帝王陵,让人十分不解。郭沫若曾自曝身世,自己是郭子兴的后人。而郭子兴是元末红巾军的领袖,是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恩人以及岳父。两人对朱元璋怀恨在心决定加害,但被朱元璋发现,处以...。

东汉拍案惊奇:为给汉灵帝修宫殿,被强迫买官,上任前留遗书 ...

大家都知道,东汉末年政治...,于是爆发了以「”黄巾之乱”为代表的各种叛乱,也促成一大批在战争中获得资本的野心家。东汉末年政治...的其中一个表现,就是卖官鬻爵。当然,卖官这件事并非是汉灵帝的首创,他算是晚辈。但这个晚辈实在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汉灵帝时期的卖官的现象实在是太邪乎了。而且卖官鬻爵也就算了,东汉朝廷还有强买强卖的手段,只要钦定你升官,不管你愿不愿意都要上任。由此造成官员...的例子也是

蒙古轻骑兵三万大败欧洲十万重甲骑兵,其中「 ”狗斗术”功不可没

根据《全球通史》中的描述:13世纪初,蒙古军队拓展的面积达到了3100多万平方公里。当然,蒙古铁骑在东征西伐的过程当中,确实也制造了很多血腥事件。比如说发生在1223年的一场战事,3万蒙古军队挺进欧洲,大败10万俄罗斯联军,这在当时就是几乎不可能取得的胜利。当时欧洲的骑兵大多为重装骑兵,骑士被铠甲包裹了全身,包括战马在内都有厚厚的铠甲防护。

一座石碑两段历史,阙特勤碑对唐朝和突厥关系描述为何截然相反?

在现今的蒙古国境内,有一座1000多年前的唐朝时期所立的石碑,它就是阙特勤碑,有趣的时对于唐朝和突厥汗国的历史,正反两面碑文存在截然不同完全相反的描述。这样由于唐朝和后突厥分别站在了不同立场考虑问题,对唐朝和突厥关系的看法就产生了截然不同大相径庭的观点,这可以说是非常有趣的一种现象,其实这种现象放到现在的国家关系中依旧是如此,所以阙特勤碑正反两面碑文出现截然不同的说法,其实并不意外实属正常。

从公元268年到公元305年的罗马皇帝列表及其简介

从公元前27年到公元268年的罗马皇帝列表及其简介克劳狄二世克劳狄二世的雕像268年3月继位,实行改革,加强军队纪律,提升军队战斗力。268年取得米兰包围战的胜利,迫使自立的奥勒良投降。从269年起率军讨伐大举入侵的三十多万哥特人,在纳伊苏斯会战等一系列战役中击败哥特人,在270年初取得完全的胜利。普罗布斯276年7月击败弗洛里努斯,8月得到元老院的批准,成为皇帝。281年在罗马举行盛大的凯旋仪式。

为什么夏史有「 ”少康中兴”之誉,商史有「 ”盘庚迁殷”之举?

但传子制的弊病在于所传的子孙并不都是贤者,他们往往无视天子这个位置的相应社会责任和义务,这就势必要失掉人心引起社会动乱。所以孔子把夏以后的时代称为小康之世,并且认为汤武革命即天命的转移是必然发生的事情。夏王朝的历史,仅传一世,就出现了这种情况。其所以未亡,是因为出了少康这么一位贤君,使夏家的天下得以恢复,才使夏朝能有471年的纪年。

我们的历史系列战争篇:五胡乱华开启了三百年的战乱

短命的西晋王朝统一后仅仅24年,氐族就攻占成都建立成汉政权,匈奴在离石建立前赵政权,五胡建国开始,12年后西晋灭亡,五胡乱华正式开始。这段时期的战乱主要集中在中国北方,持续120年的战争,导致了北方70%的人口死亡和南逃,人口仅数余百万。统一后的北方,战争频率大幅降低,开始出现人口增长和经济复苏。这场动乱的时间仅次于春秋战国的时间,所造成的损失则要超过春秋战国。

说神话 · 远古的那场大洪水,其实和你小时候听过的不太一样

上古时代,曾经有过可怕的大洪水,大概是真实的。可想而知,这是一场波及到全球的灾难。在中国的历史的记载中,说这场洪水发生在四千多年前的尧禹时代,是否真是这样,现在还不得而知。那时大地上到处都受了洪水的灾害,情形可怕凄惨极了。当时的大王是尧,他也是够不幸的,先是大旱之后又是大水。他心急如焚,找来了四岳和诸侯们共同想法子,在场的人都说让鲧去,尧也别无他法,只得让鲧去试试,由此引出了大禹治水的故事。

正说元妃佟佳氏:协助丈夫创业,从史料中神秘消失的原配发妻

在大清国,开国初期,也有这样一位女性,举家协助丈夫创业,生育二子一女,在丈夫飞黄腾达后,这位富家女却人间蒸发,神秘消失,和相似的前辈比较一下,她的遭遇还不如人家呢!这位连娄昭君都不如的富家女就是大清国太祖弩尔哈齐的原配妻子佟佳·哈哈纳扎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