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佛系皇后:所有的失去,都会以另一种方式归来 文|月月·主播|素年锦时十点读书签约作者三毛曾说:「”上天不给我的,无论我十指怎样紧扣,仍然走漏。给我的,无论过去我如何失手,都会拥有。”是啊,春风得意总有时,跌宕起伏才是人生。谁的人生,不是在一边拥有,一边失去呢?即便如阴丽华,出身为管仲之后,嫁给光武帝刘秀,入主中宫,成为天底下最有权势的女人。荣宠一生,始终陪伴皇帝左右,长子又成了东汉第二代皇帝。这个被后人认为是历史上最幸福的皇后,人生也逃不过
周人始祖后稷是啥人?他跟商人始祖契有一个共同的爹吗? 后稷周族的始祖,自古以来各种史书众口一词地说,那就是五帝时期著名的农业劳动模范「”后稷”。按《史记·周本纪》的记载,劳模后稷的身份还非常高贵:他的「”父亲”是五帝之一的帝喾,母亲则是帝喾的元妃、也即正室——有邰(tái)氏之女姜嫄。有人可能会奇怪,父亲就父亲,你为啥给父亲俩字加上引号呢?因为《史记》转脸又说,这帝喾其实并不是后稷遗传学上的父亲,说白了,就是说他不是后稷的亲爸。这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史
冷历史——日本和中国交往简史 中国古代称日本为倭奴国,最早可见于班固所著《汉书》,该书《地理志·燕地》中提到「”乐浪海中有倭人,分为百余国。”关于「”倭”字的意思,根据《诗经·小雅·四牡》中有「”四牡騑騑,周道倭迟”,《说文解字》解释「”倭”字:「”顺儿,从人,委声”,顺即顺从的意思。一、汉光武帝时期中日交往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汉朝光武帝时期。根据《后汉书》卷八十五·东夷列传记载:「”建武中元二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
司马迁写《史记》,为什么要抬高项羽、贬低刘邦? 相比之下,写刘邦的《高祖本纪》寡淡无趣,而且这一篇还排在项羽传的后面,但,明明是刘邦打败了项羽啊。司马迁对项羽的偏爱,确实引导了此后的舆论,刘邦击败项羽,被演化为流氓对英雄的胜利——英雄一般总不是流氓的对手,因为英雄爱惜羽毛,而流氓毫无底线。
《史记》陈丞相世家,一个谋士的开始和结束 陈平是西汉王朝的开国功臣之一,是刘邦旗下非常重要的谋士。自古英雄难起于草莽之中,功勋卓著难免于走狗烹。而陈平恰好是这两个坑都避开的角色,一个起于草莽又得以善终的狡黠分子。
宋辽金谁是正统?元朝认为都是,明朝人则很纠结 按照规矩定正统是后继的朝代应该完成的任务,元朝官方一开始也是焦头烂额,后来在丞相脱脱的主导下,搞了个折中的主意:官方将宋辽金三朝全定为正统。三史并尊,这是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之事,不过元朝也无奈,一方面自己本身也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如果承认是南宋为正统嘛,显得自己合法性不足;承认金朝是正统也尴尬:难道自己是蛮夷相承?
清华简中发现新的史书,不仅弥补许多历史空白,甚至还将改写历史 经历了秦朝的「”焚书坑儒”以及项羽的火烧咸阳等事件,从西汉开始,人们所能够简单的先秦史书就比较少了,主要的有《春秋》或者《春秋左传》、《国语》、《逸周书》、《尚书》、《战国策》(还未汇编)等。司马迁在这些史料的基础之上写下了「”通古今之变”的《史记》。西晋时期,人们又在河南汲郡的战国魏襄王墓葬中发现了魏国史官写下的编年体史书——《竹书纪年》。改书记载了从黄帝到魏襄王二十年(前296)的事件。《史记
战国纵横︱邯郸之战:一场延迟了秦国统一步伐的战争 公元前260年到公元前257年,秦、赵之间爆发了两场以倾国之力火拼的大战。第一场是长平之战,秦军击败了赵、韩联军,前后歼灭赵军四十五万;第二场是历时十七个月的邯郸之战,赵、魏、楚数十万大军击败秦军,还趁势收复了大片失地。邯郸之战虽没有长平之战那样广为人知,但其对列国形势的影响却大于长平之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