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蕃、南诏、大理知多少?四张图理清三国的世系和兴衰 692年,唐将王孝杰击败吐蕃军队,收复安西四镇。712年,赤玛伦去世。787年,吐蕃大将尚结赞在平凉劫盟,击败唐将浑瑊。794年,南诏摆脱吐蕃的控制,在神川击败吐蕃军队。797年,墀松德赞病死,吐蕃由盛转衰。822年,吐蕃和唐朝结盟,永久结束战争。794年,异牟寻在神川击败吐蕃军队,此后,南诏和吐蕃关系破裂,倒向唐朝。859年,酋龙自称皇帝,和唐朝关系破裂,此后,南诏频繁进攻唐朝,两国战争不断,互有胜负。
小太宗?宣宗之治实则是唐朝亡国之始? 「”宣宗精于听断,而以察为明,无复仁恩之意。呜呼,自是而后,唐衰矣!”——欧阳修中国历代皇帝之中,唐朝的宣宗李忱,当得上是一个传奇人物。他在少年时,未露峥嵘,持重少言,因此,被宫中上下认为是个「”不慧”的皇子。待他长到十多岁的时候,又突生重病,常有突兀之举,被照顾他的乳母认为是心病,而在当时,其兄唐穆宗李恒在见过李忱之后,却给出「”此吾家英物,非心惫也”的评断,并御赐其玉如意、御马、金带等。▲唐穆
李光弼:没落时代的悲剧注脚,力压郭子仪中兴唐室却郁郁而终 在这之中,与郭子仪齐名的李光弼便是被人们认为平定安史之乱的第一人。乾元二年三月,史思明从范阳带兵赶到相州救援安庆绪,唐军没有统一指挥,很快败退,郭子仪退守洛阳。居功至伟的李光弼,却遭宦官鱼朝恩和程元振嫉妒和陷害。李光弼自安史之乱开始一直战斗到安史之乱结束,无愧于"战功推为中兴第一"的评价。李光弼身上,鲜明体现了中晚唐武将的悲剧宿命:尽心竭力、效忠王室,但在皇权猜忌防范之下难得善终。
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雄才大略的背后,各有「 ”软肋” 自古以来,帝王将相、才子佳人,这些都是道不尽说不完的历史话题,尤其是「”帝王”,更是人们茶余饭后所津津乐道的谈资。要说起历朝历代的「”帝王”,那么有四位是无论如何也回避不了的,他们就是大名鼎鼎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众所周知,「”秦皇”就是秦始皇嬴政,「”汉武”就是汉武帝刘彻,「”唐宗”就是唐太宗...,「”宋祖”就是宋太祖赵匡胤;这四位帝王,个个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绝对
历史上唯一到过青海西宁的隋炀帝,西巡真的是因为好大喜功吗? 嗨~,几日没更新,你们想我了吗?最近阿青算是忙了几天,不过忙里偷闲,几乎每天上下班的路上,我都是在听单田芳单老的评书《隋唐演义》,一集都没落下,那叫一个过瘾,讲真的,单老一个人的表演,比电视剧里一堆人的表演,精彩的多的多。
四散而逃:安史之乱引发的人口南北迁徙 公元755年冬季,安禄山及其部将史思明率军发动了大规模叛乱,整个黄河南北都陷入战乱。随之引发的大规模人口流动,也再次将中原以外的地区作为逃生的希望。北人南迁的过渡地带江淮靠近战区边缘也大体上避免了浩劫以淮南为主的江北区,在安史之乱爆发时并不属于战区范围。在安史之乱爆发前,本地人口仅有12万户。歙州本地的56姓,也有28姓是安史战乱开始后才迁入的。
历史上只有这个太子权利最大,没有之一 朱标为什么被称为权利最大的太子?原因很简单,因为朱标在太子位上,自始至终都既不受父皇猜忌,同时也不受皇弟们威胁的太子。而纵观中国历朝历代,能同时做到这两点的太子,有且只有一个,就是朱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