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

如何正确理解「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

「”刑不上大夫,礼不下庶人”大家都很熟悉,这句话传达出和我们喜闻乐见的「”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完全相反的一种态度。不过中国历史几千年来,由这句话衍生出来的「”八议”,一直是在封建王朝中实行的,直到清末民初的进步思想家将西...制思想传入中国,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才在中国第一次被规定在宪法中。何为「”八议”?「”八议”是指法律规定的以下八种人犯罪,一般司法机关无权审判,必须奏请皇帝裁决。这八种人

说说中国古代主要的几种「 ”帝王权术”(上)

——谈古论今话管理之七十八导言:什么是「”帝王权术”呢?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延续的时间长,其帝王专制制度也随之发展得很成熟,而帝王治国理政的谋略和手段也很发达。所谓的「”帝王权术”便是古代帝王治国理政的管理谋略的一部分,是帝王的揽权驭臣的计谋和手段。「”帝王权术”称呼不少,比如简称为「”帝王术”,或称为「”君人南面之术”,或称「”帝王权谋”,或称「”君王驭臣之术”等等。「”帝王权术”有两个基本特点,其

先秦时代,老子、孔子等思想家为何都称「 ”子”,而不直接称其名?

「”先秦”字面上理解是秦朝建立以前的的时代,历史意义上的先秦史研究范围主要是夏、商、西周、春秋、战国这几个时期的历史。在这长达几千年的历史之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灿烂的文明,尤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迎来了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碰撞。春秋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学者们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游说各个诸侯国,出谋划策。到了战国中期,渐渐形成了百家争鸣的盛况。据《汉书·艺文志》记载,当时有名的共有189家,43

感悟/「 ”忠”是道德核心,「 ”诚”乃做人之本。忠诚无价!

‘忠’是一切道德的中心,‘忠’也是完美人格的骨干,人人所熟知的‘忠肝义胆’‘赤胆忠心’‘忠心不二’‘忠于职守’……都是指一个人具有高尚的情操,人天敬仰的行为。等都是这样典型‘忠心’的人。大禹治水的故事,每个人都不陌生。禹的父亲治水失败。虞舜便命禹继承其父志治水患。禹刚结婚不过三个多月,便别妻离家为救同胞百姓的生命奉献自己去了。

中国古代十大隐士

隐士就是隐居不仕之士,他们才华横溢名声在外,却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无意仕途归隐山野。即使有朝廷的诏令,也有很多淡泊名利超然物外的贤者对此无动于衷,而这些隐士也往往被人赞誉为真正的隐者,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美名。以自己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从而被奉为隐士的鼻祖。巢父也是同时期的隐士。伯夷以为逆父命,遂逃之,而叔齐亦不肯立,亦逃之。因隐居清溪之鬼谷,故自称鬼谷子。

为什么孔子特别尊重名臣管仲?答案在这里

春秋时,齐国有一位大臣,名相管仲,他辅佐国君齐桓公多次召集诸侯聚会结盟,以尊奉周王室、共同抵抗夷狄为号召,确立了齐国的霸主地位。当年齐桓公和公子纠一起争夺国君之位时,管仲还射过齐桓公一箭。然而,孔子的这一套评价标准在管仲面前却失效了。

大乱时代的百家争鸣,诸子百家是怎样在乱世中进行救世的?

所谓「”乱世出英雄”,「”诸子百家”在那个大乱时代横空出世,纷纷提出各自的「”救世之道”,大乱之世,竟然形成了空前的思想繁荣局面……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大乱”时代,这一时代长达五百五十年之久。本来西周王朝是个大一统的王朝,实行的是诸侯分封制管理办法,但由于周幽王的昏庸无道,周朝失去了对天下诸侯的实际统治执行力,各诸侯分裂成大小不一的国家,为了争夺土地与人口,这些国家互相征战兼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