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

纽约大学博士的学佛之路:还生命以本来面目

一位纽约大学博士的学佛之路——还生命以本来面目圆上从美国到学院来的时候,给我带来了药还有红茶,但我最珍视的还是她自己通过反复思维后产生的对轮回的正见。记得当这个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后又在美国纽约大学获得统计学博士学位的女孩子头一次出现在我面前时,多多少少我还是被她的求法精神打动了。其间因不愿做动物实验和其它的一些原因,我又把专业从心理科学转到了统计学,并最终获得了纽约大学统计学的博士学位。

莱比锡大学成立

1953年至1991年间,莱比锡大学曾名为“莱比锡卡尔·马克思大学”。网络配图>自从创建以来经历了近600年不间断的教学与科研,现在的莱比锡大学发展到了14个系、150多个研究所,有注册学生29668人,是莱比锡最大的一所大学,萨克森州第二大的大学。1879年德国生理学家威廉·冯特任莱比锡大学哲学教授时建立了第一个心理实验室,标志着现代心理学的开端。医学专业是莱比锡大学最知名的专业。

《乡愁》作者余光中过世,享年90

小时候朗朗上口的《乡愁》还记得吗?诗人余光中在高雄医院过世,享寿90。曾获得包括《吴三连文学奖》、《...奖》、《金鼎奖》、《国家文艺奖》等台湾省所有重要奖项,已出版诗文及译著共40余种。>1953年10月,与覃子豪、钟鼎文等共创“蓝星”诗社及《创世纪》诗刊,致力于现代主义诗歌创作。先后任教于师范大学、政治大学,期间曾两度赴美任多间大学客席讲师。

岑仲勉——他的学问清冷却能传之久远

南方日报记者严亮摄>岑仲勉的传世之作中,似乎可归纳出“治学三诫”。>至于岑仲勉,他并未进入政治符号的话语圈里来,只是一个学者。岑仲勉被学术同行重视,不仅因为其学术成果丰硕,而且许多观点自成一家之言。岑仲勉上无师承,下缺学生推扬,往往就不被关注,但是他的成果很多,学问价值是不可抹...的。岑仲勉只在同行学人圈中知名,没有成为大众话题,就不会引起关注。

史学家何兹全辞世,研究“魏晋封建说”第一人

为方便社会各界朋友对何兹全先生的哀悼,北师大特在英东学术会堂演讲厅设立悼念灵堂,何兹全先生遗体告别仪式将于2月21日(下周一)上午10时在八宝山殡仪馆东礼堂举行。>北师大教授、历史学家瞿林东从1959年起就是何兹全先生的学生。>瞿林东称,何兹全先生不仅提出了“魏晋封建说”这一观点,而且第一个用事实证明。

国学大师陈寅恪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2009年10月25日,“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陈寅恪辞世40周年纪念大会”在中山大学小礼堂举行,能容纳200余人的小礼堂拥挤到难有落脚之地。时年陈寅恪仅37岁。陈寅恪教授作为他的同事与好友撰写了碑铭,是为学术史上不朽的《清华大学王观堂先生纪念碑铭》,碑文抒发思想自由之真谛,“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自此成为学人道德文章的至高追求。中大迎来了史学大师陈寅恪。

蒋梦麟北京大学和“ ... ”运动

当时称为京师大学堂或直呼为大学堂,维新运动短暂的潮水已经消退而成为历史陈迹,只留下一些贝壳,星散在这恬静的古都里,供人凭吊。但是中国的和外国的保守人士却一致指摘北京大学鼓吹“三无主义”———无宗教、无...、无家庭——与苏格拉底被古希腊人指摘戕害青年心灵的情形如出一辙。三年之中,知识革命的风气已经遍布整个北京大学。一个运动的发生,决不是偶然的,必有其前因与后果。

张荫麟用故事笔法“画”历史

遭其批评的冯友兰在他去世后,主持设立了“张荫麟奖学金”;顾颉刚也在《当代中国史学》一书中,肯定张荫麟在通史领域大有建树;陈寅恪更是写下“大贾便便腹满腴,可怜腰细是吾徒”的悼词。>半个多世纪后,在张荫麟执教过的清华大学历史系,一位教授在一次课堂上向学生提起张荫麟及《中国史纲》,竟然无人知晓。

赵俪生与陈振汉中国经济史学两大名家

最近几个月,中国经济史学界接连失去了赵俪生和陈振汉两位先生。这两位老先生分属不同的学术流派,赵先生从史学入经济,陈先生则从经济入史学,各有极大成就。赵俪生把这些老师的影响融合起来,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中国经济史,形成了自己的风格。赵俪生和陈振汉这两位经济史名家的学术背景、治学...截然不同,但都用实际行动表明对国家和学术的忠诚,命运也颇多相似之处,遽归道山,令人唏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