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盐融入大海 一粒盐融入大海作者:一行禅师在二十世纪以前的自然科学中,能观和所观之间总是被划上一条直线,将二者判然两分为互不相干的两个领域。即使在今天,除了在原子领域之外,这一观点通常仍被视为真理。有些论师认为,重复这些词的目的是为了强调这些词的重要性。我们必须与所观平等一如,融合无间,如同一颗盐粒融入大海。与此相关的,所有主观现象都代表着一种客观事实。
14 ... 商主祀天喻 于是众贾共思量言:“我等伴党,尽是亲亲,属如何可...?唯此导师,中用祀天。”即...导师,以用祭祀。祀天已竟,迷失道路,不知所趣,穷困死尽。译文:14、商人...向导祭天的故事曾经有一伙商人,准备到大海里探宝,但不熟悉去大海的路径,必需要找一个向导带路,才能前往。走到一处旷野地带,那里有一座祭祀天神的寺庙,按照常规一定要...一个活人去祭祀天神。
谁记得你曾说过的话 不久,男人患上了某种疾病,被送回城市治疗。两个陌生人中的一个说道:“他记得你说过的话,”那人又说,“他相信你的眼睛能够看到他的灵魂。”他记得你说过的话。爱情褪去繁华外衣后,却不过,是一句你说过的话,被对方收藏在心底。“就是一...篇小说,你说过要写的。记不起来了?”如果,你说过的某一句话,很久远了,却依然能被另一个人记着,那么,你是有福的。
水流大树经 水流大树经自然界,许多因果的事件不断发生着,但是常被我们忽略。这位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后,内心欢喜,告辞回去,便独自在静僻之处,仔细思考佛陀所说的《水流大树经》的教义,遵照奉行,一直修到抵达涅槃,不再于生死轮回中流转,证得了阿罗汉的圣果。以上所介绍的这一经是《杂阿含经》的第1174经,称作《水流大树经》。由上述的《水流大树经》可以看出原因。
从飓风恶浪中脱险 从飓风恶浪中脱险戒律清净、如法修持之人,以其谛实语之力能成办一切事情。商主对海上航行事宜,诸如返航、前行亦十分精通,故而每每出航都可顺利返回,人们因之而称其为善度。善度历来一帆风顺,所做事情样样圆满吉祥,因此诸商人对他皆恭恭敬敬,经常祈请他带领大家前往海中取宝。善度刚刚说完,狂风巨浪立即向相反方向奔去。大商主让他们升起风帆,众人全都乐意听受商主命令,他们挂起风帆,飞速驶向出发地。
一条江豚获救后 放归大海竟再三致谢 一条迷途搁浅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江豚,昨天早晨被烟大学生成功放归大海。因两人不习水性,加上江豚太重,初次放生失败。小倪只好取下备用轮胎套在身上,两人抬着江豚走进海中10米远后,小倪又单独把江豚往海中送了10余米,然后返回。令人惊奇的一幕发生了:渐渐恢复生机的江豚围绕小倪缓缓游动。和它嬉戏一段时间后,小倪轻轻拍了拍江豚的背部,向岸上走去。
商人不识恩 波罗奈国有一位商人,名叫“不识恩”。大海龟听到了商人们的哭号,心生悲悯,于是静悄悄地绕过了罗剎,不动声色地游到了船边。经过刚才的惊险和恐怖的逃难,大家都又累又饿又饑又渴,挤在商人中间的不识恩,才刚爬下龟背,便想用石头砸死大龟充饑。忘恩负义的不识恩,撕下龟肉,大口咀嚼,拍拍肚子,感到满足极了。佛说做人的道理和商人的名字“不识恩”一样,他的噩运就来自不会知恩图报,反而忘恩负义,损人利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