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襄简介 十六国时期后秦武昭帝姚苌之兄姚襄生平 姚襄,字景国,十六国时期南安赤亭人,羌族,姚弋仲第五子,后秦武昭帝之兄。357年,被前秦邓羌诱至三原,中敌埋伏,其马黧眉倒地被杀,时年二十七岁。苻生后以公爵之礼葬姚襄。十七岁时,身高八尺五寸,垂臂过膝,雄健威武多才多艺,明察善于安抚笼络人,故获得民众爱戴和敬重,众人并因此请求姚弋仲立姚襄为继承人。随后后赵新兴王石祗就于襄国即位为帝,并任姚襄为使持节、骠骑将军、护乌丸校尉、豫州刺史、新昌公。
姚苌简介 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开国君主姚苌生平 十六国时期后秦政权的君主,384-393年在位。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后来姚苌跟随姚襄四处出兵,经常参与重要的决策。永和八年,姚襄在麻田败于前秦军,其坐骑更中箭死亡,姚苌冒险将自己的坐骑送给姚襄助其出逃。最后姚苌因援军赶至才得幸免。姚苌当时就率姚襄余众尽降前秦。同年前秦宗室苻坚发动政变推翻皇帝苻生,自任天王,并以姚苌为扬武将军。同年苻坚大举攻晋,意图灭掉东晋,统一全国,史称淝水之战。
桓温与殷浩_殷浩死于哪里_永和九年殷浩北伐_ 二人一同前往看望殷浩,知道殷浩有坚定的避世志向。司马昱因为殷浩有极高的名声,又受朝野推崇,所以视殷浩为心腹之臣,以抗衡桓温,于是殷浩与桓温彼此猜疑,相互不和。此时适逢殷浩的父亲殷羨病故,殷浩离职守孝。殷浩接受朝廷之命,以收复中原为己任。永和八年,殷浩上表北伐,进攻许昌、洛阳。
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开国皇帝姚苌 姚苌[cháng](329年 -393年),即后秦武昭帝。字景茂,南安赤亭(今甘肃陇西西梁家营村红崖)人,羌族。东晋十六国时期后秦开国皇帝,军事统帅。384到393年在位。姚是羌族首领姚弋仲的第二十四子,姚襄之弟。世为羌酋。少聪慧,多权略,随兄姚襄出征,常参大谋。前秦寿...
东晋名仕殷浩自视甚高,最后却一败涂地的故事 随着朝局的动荡,当时位高权重的桓温逐渐把持了朝政,简文帝为了扶植力量对抗桓温,再次邀请殷浩出山。简文帝任命殷浩为扬州刺史,派殷浩北伐收复失地,给他一个立大功的机会。殷浩也是信心满满,立下豪言,要收复洛阳失地,重修西晋皇陵。于是殷浩亲率7万大军,浩浩荡荡向洛阳出发了。殷浩看到桓温写的信十分激动,彻夜难眠,写好回信后反复从信封中抽出来查阅,生怕写错一个字,结果最后忘了把信装回信封了。
姚苌缢 ... 苻坚于新平佛寺 385年10月16日——姚苌缢...前秦主苻坚于新平佛寺。385年缢...苻坚于新平佛寺,白雀三年称帝于长安,国号大秦,改年号建初。391年破苻登军于长安,政权始终不稳。姚苌晚年,常于宫中梦见苻坚前来索命,夜里宫殿乱跑,为卫士误伤...,伤部发炎,肿胀如瓜。393年姚苌病死,子姚兴继立。网络配图姚苌是姚弋仲之子,姚弋仲共有四十二子,姚苌是其第二十四子。苻坚即位后,以姚苌为扬武将军。
皇帝简史(48)后秦姚苌——一代枭雄苻坚的终结者 在姚襄继承部落事业后,更进一步表示忠诚,直接带兵投靠了东晋的,而不是名义上的投靠。371年,姚苌42岁,苻坚命令姚苌与苻雅等人,统领7万大军,讨伐氐王杨纂。杨纂战败投降,被送往长安居住。姚苌等人的能力再次得到证明。很快被姚苌派出的将军吴忠抓住,并将苻坚带给了姚苌。姚苌将苻坚关押,后多次要求苻坚禅让前秦皇位,但苻坚宁死不屈。姚苌去世后,传位给长子姚兴。
桓温一败,苻坚再败。曾经战胜冉闵的「 ”小霸王”姚襄该何去何从? 当年五月,江西流民领袖郭敞擒获陈留郡内史刘仕降于姚襄,建康朝廷闻讯大惊,以这件事为契机,东晋与姚襄正式决裂。加上本来答应援助他的前燕又食言了,所以姚襄根本得不到任何援助。听说桓温要打洛阳,姚襄很高兴,在他看来,东晋就没有帅才。此战桓温亲自披甲督战,命晋军结阵而进,只一战,大败姚襄。另一方面前秦得到消息后,本想册封姚襄官职,暂时稳住姚襄,等腾出手来再消灭他。
后秦史:「 ”小孙策”姚襄为何屡战屡败 姚弋仲壮志未酬,含恨而死之后,他的第五个儿子姚襄继承了他的领袖之位,统领羌族部众,肩负起带领羌族复兴的重担。姚襄一、庶子夺嫡史载姚弋仲有四十二个儿子,有这么多儿子,相信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一定是很纠结的,那么为什么姚弋仲最后选择了姚襄作为他的接班人了呢?姚襄能够上位的原因很简单,因为他很优秀。
是委曲求全还是另有图谋——浅析姚襄投降苻坚的动机 于是带领羌族走向复兴的重担就落到了姚弋仲的另一个儿子——姚苌手上。确实没有史料证明姚苌参与了苻坚的政变。薛赞和权翼曾经是姚襄的部下,与姚苌关系密切,因此说姚苌对苻坚的政变毫不知情是不可能的,即使姚苌不是政变集团的核心,一定也参与了政变。正是从龙有功才使得日后苻坚对其另眼相待。苻坚继立后,改元永兴。作为较早投降苻坚的羌族姚苌,这时就成为苻坚对外宣传的广告,从而平步青云、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