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宗佛像

龙门石窟的资料_关于龙门石窟的资料

关于龙门石窟的资料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区南面12公里处,是与大同云岗石窟、敦煌千佛洞石窟齐名的中国三大石窟之一。龙门石窟位于河南省洛阳市南十三公里处,它同甘肃的敦煌石窟、山西大同的云冈石窟并称中国古代佛教石窟艺术的三大宝库。规模之大,在龙门石窟中称第一。

从纪念释迦牟尼佛的嬗变起说

从纪念释迦牟尼佛的嬗变起说卢荥章二零零五于香港释迦牟尼佛是我们这地球、有人类历史记载以来,最伟大的一位人物。这是证明佛反对偶像崇拜,明显的一个例子说明。因此可以说,在佛教传播地区的佛像、是基于各地区需求而有,而绝对不是释迦牟尼的原意,这是事实。而并不是对偶像崇拜,来纪念释迦牟尼的。也许是释迦牟尼、早知崇拜佛像对人类的伤害,因此不主张对佛像膜拜。

... 传说—— ... 佛教艺术

...传说——...佛教艺术佛教艺术,顾名思义是随着佛教的兴起和发展而兴起、发展的,它促进佛教思想的传播,为宣传佛教教义服务。10世纪后叶,...佛教进入了“后弘期”历史阶段,佛教再度在...蓬勃兴起,...佛教艺术也得以长足发展。...佛塔不仅它本身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和实用性,而且为促进...佛教整个建筑、绘画等艺术事业的发展也产生过积极影响。

佛像的故事——唐(上)

因为唐代对外来文明抱着开放的态度,大量中国佛教僧侣到访印度促使与印度文化的交流。唐代的敦煌集中着来自内地和西域的众多彩塑匠、装銮匠。炳灵寺石窟:是唐代佛教造像的又一重要场所,现有唐代窟龛106个,造像组合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二天王,或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也有单身菩萨。此像列于山西五台南禅寺,是唐建中三年所见的木构建筑,至今保持完好,造像的彩绘也为当时的原貌,鲜艳如新。

佛像的故事——元(一)

阿尼哥在元朝备受宠信,朝廷令其主持梵相监的工作。莫高窟1洞,南壁残存元代佛座痕迹;2洞,南壁剥落处残存千佛;3洞,四壁为元代密宗画(湿壁画),线条细劲圆润,如屈铁盘丝,形象准确生动。东披画阿閦佛一铺(象座)。南披画无量寿佛一铺(孔雀座),北披画不空成就佛一铺(马座)。以莫高窟东壁门上所画五金刚之中尊——大威德怖畏金刚为例:据《大威德怖畏金刚尊佛仪轨全经》解释,此形象为“诸佛尊中最上尊”。

佛像的故事——元(三)

佛部形象最多,共十三尊,分刻藏密各部主佛。佛像头戴宝冠,是喇嘛教造像的一大特点,傍溪栈道第37龛本尊,戴宝冠,饰璎珞、环钏,似菩萨形。飞来峰梵式造像中,菩萨形象更为丰富,数量居第二位,共十一尊。第49龛狮子吼观音像,也是独特的喇嘛教造像。飞来峰石窟造像之印度僧人慧理石雕像掺杂了喇嘛教成分的元代雕刻,还有北京北郊居庸关内镇的云台。云台始建于至元二年,峻工于至正五年。

佛像的故事——清(二)

随着宗教的衰落,大型的造像活动已比较少见。清康熙铜鎏金无量寿佛清御制镂金嵌宝石莲花生大师金螺清御制鎏金银弥勒菩萨清御制铜鎏金嵌宝座金冠饰玉观音清御制铜鎏金无量寿佛(乾隆款)清御制铜鎏金释迦牟尼佛青海乐都县瞿昙寺两厢廊东壁壁画是清代所绘。万福阁是其中最大的建筑。雍和宫本师释迦牟尼佛像云南筇竹寺彩塑是现存清代雕塑的精品。大雄宝殿正中为元塑三世佛,殿壁间嵌有一块元延佑三年所立圣旨碑,并赐存《大藏经》。

佛像显圣的神奇故事

加拉国王妃拉贝有一个嵌满各种珍宝的金质嘎乌盒,她将它供养佛像以装饰心间的弹孔,并举行了盛大的喜宴。此时,自佛像的身体开始降下甘露,一共获得了满满一托巴甘露的悉地。度母虚空显圣,传授给阿底峡尊者的教言!

金铜佛像知识

金铜佛像知识铜佛像是指用铜或青铜铸造,可移动的较小佛造像。这类佛像中有相当部分表面鎏金,故又称“金铜佛像”。最早期的佛造像多见于石雕石刻,随着佛教的兴盛,金铜佛像开始出现。金铜佛像大多形体较小而精致,便以携带供奉于佛寺和信众家中佛龛,或纳藏于佛塔地宫之中。《三国志》记载有“笮融大起浮屠祠内有一尊金铜佛像”,这是中国正史中首次明确的金铜佛像记载。

佛像各种手势代表什么意义

佛像各种手势代表什么意义佛像的各种手势代表佛像的不同身份,表示佛教的各种教义,是具有印度特点的人体语言,表达的含义极为丰富。这一手印表示佛为救济众生的大慈心愿,据说能使众生心安,无所畏怖,所以称无畏印。这一手印表示禅思,使内心安定之意。在密教中,这种手印是胎藏界大日如来所用,称为“法界定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