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承宗 孙承宗,中国明末大臣,抗清将领。孙承宗到职后,整顿营伍,严明将吏职守,禁馈遗,绝宴会,罢供帐,省参谒。天启五年,因总兵官马世龙进攻柳河失败,孙承宗被魏忠贤党排挤去职。十一年,清军深入内地,进攻高阳,孙承宗率家人守城御敌,城破被俘,不屈而死。高攀龙孙承宗不但是一位抗清名将,也是一位文学家。此外老龙头澄海楼还留有一幅孙承宗所提巨匾“雄襟万里”,更表现了他胸襟海岳,保卫祖国疆土的豪情壮志。
历史上的今天5月27号 山海关战役爆发 1644年5月27日山海关战役爆发在372年前的今天,1644年5月27日,山海关战役爆发。5月15日,吴三桂据山海关袭击大顺军消息传至北京城。5月18日,李自成、刘宗敏率领大顺军出兵京城,兵锋直指山海关。5月26日,大顺军到达山海关,并形成了对吴三桂的包围,开始进攻山海关。5月27日,清兵赶至,于中午出击,大顺军溃败。山海关大战的结局,对中华民族而言是深重的灾难,反思这场大战,从这场大战中得到启示,无疑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祖坟风水与大明国运 以明朝为例,大明亡国的关键是崇祯七年,是年朱元璋父母的坟茔被毁,从此大明走向土崩瓦解。到崇祯八年,张献忠等一批农民起义军攻陷了明朝朱氏的老家,并挖了朱元璋老爸老妈的坟,可以说坏了朱家的风水,而明朝从这天开始完全丧失了镇压起义军和抵抗清军的相对优势。
明朝亡后,清军进山海关一统江山,有座城市,他们却始终不敢靠近 此时的人们理所当然的认为李自成的大顺王朝会接替明朝,成为下一个封建大一统王朝。此时的清兵可谓是意气风发,有着一统天下的决心。然而,谁也没有想到的事,南部的一个城市澳门,清军却不敢靠近一步,这是为何呢?最开始盯上澳门的西方国家是葡萄牙,这个国家觉得明朝是个巨大的市场,可以为他们带来源源不断的瓷器和丝绸。然而,此时的明朝国力强盛,因此葡萄牙失败了。
山海关战败后李自成为何不守北京?除兵力不够,这个原因不容忽视 李自成进京,几百年来一直是大家关注的话题,很多人都用这个历史事件作为「”功亏一篑”的代名词,李自成进京已经无限接近于成功了,但是却在山海关被吴三桂和清军联军击败,而之后李自成却迅速放弃了坚固的北京城,选择撤退,而这又成了数百年来大家一直讨论的话题,很多人都在想:李自成为什么不固守北京?如果固守北京有没有可能击败清军、改写历史?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必须先看看李自成进京的历史背景。崇祯十七年(16
一段传奇历史:东北一场没有硝烟战争突发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 明末,是一段令人惊奇的历史。从崇桢六年起至崇桢十七年,以山西地区为起点,中国北方地区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且极严重的鼠疫灾害。根据记载,此次疫情之重,几乎消灭了整个北至蒙古地区,南至黄河沿岸的大部分人口。而北京城也正是疫情的重灾区之一,北京城保守估计死亡人数已高达全城的五分之一!李自成见势不妙,立即派兵在北京城搜刮财物后,快速撤离了这座空有京城之名的北京城。让仅有10万披甲的满清就征服了中国关内地区。
归顺大清的洪承畴,作为大明崇祯的老师,为大清做了哪些贡献呢? 1644年,松锦之战失败以后,崇祯帝最信赖的大将洪承畴归顺了大清。面对洪承畴的投降,皇太极万分高兴,但却引起其他群臣的不解和不满。他们就认为这洪承畴无非就是大清的一个俘虏阶下囚而已,接下来就应该把他祭旗,鼓舞士气,为何还要如此的款待他呢?
山海关之败:李自成大顺政权覆亡根源在此暴露无遗 张震耿国家人文历史1644年4月发生的山海关战役,是李自成大顺政权由盛而衰的转折点。大顺军不仅未能攻克山海关,反而在清吴联军的合力剿...下损失惨重,并很快丢失了占据不久的北京。这场失败在李自成离京东征时就已埋下伏笔。山雨欲来崇祯十七年春,大顺军东渡黄河,占领山西、河北、北京、山东以及河南部分地区、江苏北部地区,大顺政权至此达到鼎盛。其中,袁宗第部在山海关战役后北上驰援,但为时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