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黄传奇 老板夫妇激动的不得了,当场拿出40万元全部给了老黄。老黄真是神仙啊!说到出家的因缘,老黄一天夜里做了个梦,梦见一个金光闪闪的和尚和他讲,你的师傅在峨眉山,你要记住他的模样,赶快去找他。老黄也不知道峨眉山在哪里,就上路了。
峨眉山传说——九老洞的传说 但是大家都喜欢叫它“九老洞”。其实“九老洞”离庙子还有两里路哩。下了几盘以后,九老要回洞去,与和尚下棋的老人邀请和尚道:“师父如有闲工夫,可与我们一道进洞玩耍。”九老见他一定要走,也不便过分挽留,相约以后再会而别。和尚辞别九老返回庙里。他马上又到洞里去寻找九老,但是洞里只有扑面的蝙蝠和淙淙的水声,再也找不到九老的住处了。以后,人们就把这个洞叫做“九老洞”。
峨眉山传说——神水通楚 峨眉山神水阁前,有一水池,一股清泉从石缝中流出。这股清泉,传说是轩辕黄帝问道峨眉山时,特地从东海龙宫引来的瑶池玉液,称“玉液泉”。长期饮用此水,可强身健体,延年益寿,还能治疗“眼疾”等多种病痛,又称“神水”或“圣水”。隋朝时,我国佛教天台宗的创立者智者大师云游到峨眉山中峰寺修持。峨眉山的玉液神水,通到湖北玉泉寺。神水池旁,还立有苏东坡题写的“神水通楚”碑。
峨眉山传说——峨眉《四女图》的传说 峨眉山在四川峨眉山市境内,它是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的总称。作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和被列人《世界文化·自然遗产名录》的峨眉山,是指大峨山,属邛崃山脉南段。当人们仰望雄峻巍峨的峨眉山时,往往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峨眉山是怎样形成的?因为古时候称美丽的姑娘叫娥眉,所以画家把四幅画题名为《娥眉四女图》。至今,大峨山、二峨山、三峨山,还并肩站在一起,只有四峨山隔了一段距离。
峨眉山传说——杜鹃花的传说 相传,很久以前,有位云游和尚来峨眉山拜佛。他进寺庙后,只是叩拜,连香也不烧一柱,更不用说捐功德钱了。云游和尚回答说:“我看这殿堂里面,什么也不缺,如果有一束束鲜花,供于佛前就好了。”“大师所言极是,不过我们这峨眉山上,到处是林木,特别是半山以上,天气寒冷,有花木也种不活啊。”第二天,庙里的和尚见云游和尚不见了,也没有去找他。
峨眉山传说——蒲公追鹿 “佛光”这个名称的由来有个传说。相传乐汉永平年间,在峨眉山的华严顶下面,住着一个姓蒲的老人,大家都叫他蒲公。蒲公祖辈都是靠采药为生。一年到头在峨眉山上到处采药,结识了宝掌峰下宝掌寺里的宝掌和尚。蒲公心想,这些人能在天上驾云,不是神也会是仙。蒲公把在金顶看到的事告诉了宝掌和尚。说完,拉着蒲公就向金顶跑去。这时,蒲公忽然看见光环中又出现了普贤菩萨的金身,就忙叫宝掌尚看。
金鼎山故事传说——半身和尚 金鼎山牌坊当年,普贤和尚乘白象寻觅修练场所,见九龙山雾蒸云绕,古木参天,清秀惠灵。但见普贤上身已练成赫赫金身,而腿脚却还是肉身凡胎。金桶化作山峰,留在金鼎山最顶处至今仍称为金桶峰。普贤的凡躯留在金鼎山,只练成了一半,所以金鼎山的普贤菩萨被称为“半身菩萨”。因普贤先选中金鼎山,后选中峨眉山,故而佛教界也有“先有金鼎山,后有峨眉山”的传言。金鼎山金桶寺之名也由此得来,即为现在的“大庙”。
虚云和尚传7 孝亲之道是自古以来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德清继而登华严寺礼拜杜顺和尚塔和清凉国师塔,再到牛头寺礼拜玄奘法师塔。在终南山经2年多的禅修之后,德清感到有所收获,但疑情难尽,禅关未透,于是决计再次外出云游,以广参名师,亲近善知识,求益请教。峨眉山,又称“大光明山”,历来人们尊之为普贤菩萨弘法道场。相传普贤菩萨当年骑白象来此弘扬佛法,普济众生,功德圆满。德清上山以来,一路礼拜。
康熙寻访活普贤追问长生药管用吗? 据说清朝康熙皇帝到了晚年,到处寻找长生不老的仙药,听说峨眉山上的普贤菩萨非常灵验,就去参拜峨眉山。康熙大吃一惊,说:“你怎么认得我?难道你就是活普贤不成?”这时,普贤菩萨则变成一个和尚从寺里走出来,康熙上前合掌问道:“师父您知道活普贤在哪儿吗?”普贤菩萨又变成一位老居士从后殿走出来,康熙迎上去问道:“老居士,你见到活普贤了吗?”“我找活普贤。”
峨眉山蒲公传说及其相关问题 峨眉山蒲公传说及其相关问题张妙提要: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建立与蒲公传说联系密切。笔者分析认为峨眉山普贤道场的建立不始于蒲公传说,但该传说也包含某种历史性的暗示。然此流传已久的传说,其实存在很多问题,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另一种意见则持反对态度,认为蒲公建寺的传说不可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