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认知网 www.lishirenzhi.com)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摘要:金鼎山牌坊当年,普贤和尚乘白象寻觅修练场所,见九龙山雾蒸云绕,古木参天,清秀惠灵。但见普贤上身已练成赫赫金身,而腿脚却还是肉身凡胎。金桶化作山峰,留在金鼎山最顶处至今仍称为金桶峰。普贤的凡躯留在金鼎山,只练成了一半,所以金鼎山的普贤菩萨被称为“半身菩萨”。因普贤先选中金鼎山,后选中峨眉山,故而佛教界也有“先有金鼎山,后有峨眉山”的传言。金鼎山金桶寺之名也由此得来,即为现在的“大庙”。

金鼎山牌坊 当年,普贤和尚乘白象寻觅修练场所,见九龙山雾蒸云绕,古木参天,清秀惠灵。前有山峰恰似莲台,绕山两侧溪水澹澹。再也没有见过如此灵山宝地,遂打定主意,筑寺于山顶金桶下,潜心修练,得道越深。 一日,置一只大桶,刻上“金”字,坐于桶中每日吟颂经卷。后又 ... 圆箍二十七道,绕于桶上,叮嘱弟子好好防守,每年阴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三日,必砍断三箍,九年砍断之日,就是普贤登仙成佛之日。吩咐完毕,自己则端坐桶中圆寂而去。开始几年,弟子还能遵照师嘱,每年砍断三箍,但到第六年,弟子忍耐不住寂寞与劳累,或想师傅也许已经成仙去了,遂将剩下之箍全部砍断。只见箍断桶破之际,一道金光腾地而起,直刺云天,随即很快熄灭。普贤和尚跌倒于地,默默咏念,面带恸色。弟子赶紧上前扶起。但见普贤上身已练成赫赫金身,而腿脚却还是肉身凡胎。弟子后悔不迭,欲将他还置桶中。普贤摇摇头:看来这仙光宝地不是我该享受的啊!天意如此!遂撇下弟子,悄然而去。后来选择峨眉山,再建宇堂,方练得正果。他的弟子忏悔之余,留在金鼎山闭门潜心念佛,后也得成名僧。金桶化作山峰,留在金鼎山最顶处至今仍称为金桶峰。普贤的凡躯留在金鼎山,只练成了一半,所以金鼎山的普贤菩萨被称为“半身菩萨”。因普贤先选中金鼎山,后选中峨眉山,故而佛教界也有“先有金鼎山,后有峨眉山”的传言。 金鼎山金桶寺之名也由此得来,即为现在的“大庙”。 >以上内容由历史认知网整理发布(www.lishirenzhi.com)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本文标签:文化峨眉山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devmax@126.com),我们将及时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