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学佺

明代学者曹学佺简介 曹学佺所作名联是何?

“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当初读到这句话的时候就在想,能说出这番话的人应当是一位直性子的忠义之人,后来发现的确如此。  这句对联听过的人应当不少,但知道作者的可能就比较少了。说出这话的是明末官员、学者曹学佺。为人正派刚义,有情有义。&nbsp...

曹学佺简介

万历三十七年(1609),曹学佺任四川右参政。当时,四川发生灾荒,曹学佺设厂煮粥,赈济饥民,又将饥荒情况绘图上报,获准发放300万两赈济款,“蜀人诧为三百年未有之殊恩”。四川有行、坐二税,行税取自商贾,坐税取自百姓。饥荒后百姓多逃亡,坐税无所出,曹学佺以历年行税盈余抵作...

古代不能小看的一类人, ... 畜卖肉隐身市井,关键时刻影响历史

明代诗人曹学佺有个非常有名的对联「”仗义每从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意思是说,义气之人多半从事卑贱职业的普通民众,而有知识的读书人往往会做出背弃情义的事情。曹学佺这个对联实际上是有所指的。相传,曹学佺在广西做官员的时候,有皇亲宗室素来骄横,好养恶犬,家奴时常牵出斗犬撕咬路人。人们碍于他的权势,都不敢言语。一天,家奴带着恶犬上街,恶犬拼命撕咬一个秀才。眼看秀才就要命丧犬口,屠夫持刀过来一刀结果了恶

屠夫救书生一命反被诬,判官怒 ... 14字,成了至理名言

建文帝上台后,为了解除藩王对中央的威胁下令削藩。在公堂之上,屠夫和书生一五一十地说明了情况,最后曹学佺判定:屠夫见义勇为被无罪释放!所以有一条狗引发的朝廷命官和宗室藩王之间的斗争,就此爆发了。曹学佺也明白,如果自己判屠夫有罪,就意味着自己输了。